武则天称帝后洛阳的宫殿叫什么?

唐代长安城内主要有三座宫殿,是武则天称帝后在洛阳的宫殿,即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合称“内三宫”。其中“大内”是宫城的太极宫,是隋朝和唐初皇帝的住所和开会的地方。太极宫东西宽1285米,南北长1492米,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宫殿从南到北分为三个区域:前朝、后朝寝宫和后花园。前朝的正殿是太极殿(隋朝称大兴殿),周围是回廊环绕的巨大宫殿,东西两侧建有官署。后卧室的主厅是梁毅厅,周围有万春厅、钱球厅、甘露厅、神龙厅、安仁厅等厅堂。花园位于宫殿的最后部分,有亭台楼阁和池塘,北面的宫墙上有玄武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太极宫是隋文帝所建,所以装饰比较简单。唐高宗登基后,觉得这里潮湿,就搬到了大明宫。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的龙首高原高地,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这座宫殿建于贞观八年(634年),是唐高宗皇帝居住和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被称为“东内”。宫城有对称的中轴线格局。宫城的前部由丹凤门、汉元殿、郑玄殿、陈子殿组成,后部由以以太池为中心的内院组成,有林德殿、三清殿、大富殿、清思殿等几十个殿堂和亭台。整个大明宫东西宽1.5km,南北长2.5km,占地面积约3.2km 2,为“三大宫”之最。兴庆宫,位于外郭城东,原为唐玄宗早年为临淄王时的官邸。开元二年(714),改名兴庆宫。开元十四年(726年)扩建,合并了周围的府邸和寺庙。完成于十六年(728年),称“南内”。天宝十三年(754),修建宫墙和塔楼,形成一座小城堡。同时还附加了外郭墙,在北起大明宫,南至芙蓉园之间筑城,方便宫中人潜行。唐玄宗和杨贵妃曾长期居住于此。盛唐以后,地位降低,成为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场所。兴庆宫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75米,周长4.6公里,面积约1.35平方公里,是“三大”中最小的。宫墙四面都有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墙北面。宫殿以园林为主,不是按中轴线对称布置的,所以有出宫的性质。南部以龙池为主,周围有精进楼、萼香会楼、沉香阁等楼阁。北面有兴庆殿、南浔殿、长庆殿、大同殿等一批宫殿。唐朝末年,兴庆宫毁于战乱,1958旧址改建为公园,并建有阿部中马路碑。大明宫的正门叫丹凤门,正殿是汉元殿。汉元殿北面有郑玄殿,郑玄殿周围有中书、门下两省,还有弘文、十二殿。此外,还有30多个其他的大厅,亭台楼阁和寺庙。自高宗咸亨元年起,大明宫就成了政治活动的中心。

据记载,大明宫分为外朝和内朝两部分。外朝沿袭了唐太极宫的三朝制,沿南北轴线列有大朝的汉元殿、倭朝的郑玄殿和长朝的陈子殿。三大殿的东西两侧各有几个厅堂和阁楼。一些官方机构附属于海外朝鲜部分,如中书省、门下省、弘文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皇宫的一部分以以太池为中心。蓬莱山依池而建,绕池而设曲廊。大殿周围,亭台楼阁,寝殿在池南。这是皇帝和皇后居住和休息的地方。每个大殿的具体位置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来确定。汉元宫,大明宫中轴线第一宫。这是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林德厅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杂技舞蹈和做佛教工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