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砍掉琼的庄稼?我带你去看一个充满田园风味,富有画意和诗意的村庄。

作者:书剑无为

“谁轻割庄稼,春遍天下,水遍天下。”行走在李思的山川之间,自然想到这个词,沉醉在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交汇的意境中。

这是一个田园诗般的地方。

在晴朗的日子里,李思的天空干净透明,没有灰尘,偶尔有云飘过天空,令人深思。几个安静的村庄,袅袅升起的炊烟,绿色的田野,清澈的小溪,勾勒出一幅明亮的田园风光。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有绿海般宽阔的万亩林场,林间沟壑纵横,泉水叮咚,鸟鸣阵阵,常有刺猪兔子等动物奔跑。林场里有粗壮挺拔的杉树、高耸入云的松树、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杜鹃花、兰花和许多珍贵的药用植物。杜鹃花盛开时,林间繁花似锦,映出蓝天白云深处的人们,宁静而安全。

美丽的王官河日夜流淌,接纳沿途的溪流,奔向远方。清澈的河水倒映着月牙形的石桥,两岸的青山绿树,水中的一切都随之移动,最后变成一片模糊。鱼在水里游着,有些鱼跳出了水面。在水面上跳了一个优美的“弧线”舞后,优美的身体突然跳入水中。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女孩们来到河边洗衣服,然后把衣服挂在河边生长的灌木丛上。很快,河岸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一片...

李思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彝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和睦相处。

关于其名称,《毕节县地理志》载:“李思”原为彝语,意为“晚粟”,因产晚粟而得名。此地位于七星关城东北约40公里处,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梯田、小鸡场、燕子口、颜良的交通枢纽。明朝以前,这里是彝族首领的领地。明朝洪武年间,曾设堡押兵,名“四里堡”。据清代康熙城志的县志名称分析,属于“平定里八夷屯之一,名为四里堡”,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河南赤水八一屯毕节县被割为平定里,名为四里堡。同治年间,定名为四里堡,后又称四里堡,民国边境称,属李继昌乡管辖。

四面环山,地形复杂。根据《土壤志》,地貌划分为:李思属“砂页岩低山河谷,主要出露岩石为紫红色砂泥岩、紫色砂页岩、黄色砂岩等”最高海拔1.572米,位于冷沙梁紫支以西,最低海拔1.654 38+0.572米,位于王官河东北部。王官河河水深,河谷窄,两岸植被茂盛,土地肥沃。良好的土壤结构和温和湿润的气候为板栗作物高产提供了重要条件。

这里盛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生产出来的无公害优质大米营养丰富,软糯清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用当地无公害糯米酿造的易溅酒,醇香可口,清爽健康。

李思种桑养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以前几乎是“家家种桑”,“家家养蚕”。现在还有400多亩养蚕,200多户养蚕。当地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缫丝技术。人们手工制作的丝绸、蚕丝被,质地柔软,保暖透气,多次被省内外客户订购。

自古以来,李思就有茶和当地烟草(即烟叶)的传统。用茶叶和烟叶招待客人是李思人民勤劳朴实的习俗。长期以来,李思人民信奉“贵客进门”、“有朋自远方来”的信条,所以来到李思农家乐,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都会被当作“客人”来对待。

李思曾经是明朝的“碉堡”。几百年过去了,人民的淳朴不减,善良依旧;这里留下了演讲会的足迹。历经时代变迁,演讲会的历史早已尘埃落定,但留下的末世奢华依然让人津津乐道。

李思曾经有一个土司庄园。解放前是土司杨方彦管理李思及其周边地区的“庄口”,平时由孙氏夫人管理。杨芳艳的主要居住地是阿市。据说他在田坝、林口等地有庄口。他经常坐轿子或骑骡子去拜访每一个庄口。今天,李思仍然居住着他的后裔,孙氏夫人的坟墓保存完好。

说起李思杨芳艳家的土司庄园,很多当地人还记得,那是一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呈规则的长方形布局,呈阶梯状的大型建筑。正面是高5米,长4米的朝门。朝门的右边是看门人住的地方。里面有两个完整的四合院,叫做前院和后院。前院建在比朝门阵地高5尺的土地上,主要居住的是下等人;后院建在比前院高4尺的地方,是“官老爷”、“官奶”(旧时李思地区敬酒称“官家”,杨芳艳称“官老爷”,孙氏夫人称“官奶”)、小姐、少爷的客厅。前后院之间有一个大水坝,上面铺着方形的绿色石板,是供人玩耍的地方。靠近大坝的后院左右各有一间大房子,左边是客厅,右边是学校。每个院子的正房是八排七入口(每两个房间),两厢是四排三入口。后院后面是花园,种着桂花、紫薇等花树,花园两侧有石塔。庄园周围是高约4米的围墙,全部由大块青砖砌成,双层围墙,内部用石灰粉刷成白色。墙上有许多枪,这表明警卫很严格。前院与后院及围墙之间尚有空地,有“花圃”、小石门等建筑。所有房屋都安装了格子窗(当地称为“中国格子窗”),做工精致,极其精美。此外还有10多根直径约1米的大柱,柱下有雕刻精美的石质地基。整个庄园为明清建筑风格,木质建筑,灰瓦屋顶,看起来古朴美观。

据说,杨方晏为了鼓励后人学习,曾请舒适之在自家围墙内墙上写下一首诗:

壮志凌云群星斗寒,

看比读容易。

如果你想统治这个国家,

谨慎看待大学里的中庸之道。

这首诗解放后依然存在。

可惜这个庄园在“破四旧”时期被毁了,那些大柱子也被买来当棺材。与此同时,斯利小白老坳组的千年银杏树被毁。如今只剩下一些青石、石墙和两棵百年紫薇。

李思有独特的人文风格。这里的民风淳朴而浓郁。每年春节和其他节日,李思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春节戏曲和元宵节。

年戏是李思的一个地方剧种,当地俗称“大戏”。人们祈祷好天气、满仓和家人平安是一种习俗。一般在春节后的初五、初六开始唱,十五后的十五、二十天之间结束。

李思年剧的起源还有待考证。当地人一致认为,在过去,李思人民遭受了洪水,火灾,疾病,战争和其他天灾人祸。当时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认为自己得罪了神,于是集体出资请“道教徒”(对道学精深者的尊称)设坛祭祀,跳坛为民祈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祈求灾难。

李思的贺岁戏有“文坛”和“武林”。“文坛”负责念经、烧香、祈福,“武坛”开始唱大戏。《文坛》和《武侠世界》离得有点远,还是互不影响的好。“文学界”设在德高望重的村民家中,一般冷清,但也有一些老人在场;“武坛”位于一个开阔宽敞的地方,一般可以容纳上百人围台。它经常分阶段表演,白天和晚上都要唱,观众的年龄从一百人到近千人不等。场面非常热闹。

李思地区的歌手都是男性,女性角色由穿着好服装的年轻人扮演。演唱的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薛的《东征》、穆的《破天门阵》等。道有桌椅,有锣鼓,有自制的旗帜,有衬衫,有礼服,有斗篷,有木矛,有木刀等。,而且唱腔粗犷豪放,气势动人。1998年歌剧开演后,演员们在幕前读、唱、做、演,幕后有人敲锣打鼓,与人声呼应,同唱。

元宵节在元宵节的晚上举行。在美丽的月亮脚下,李思各族的孩子们欢聚一堂,共度一个浪漫的夜晚。

元宵节有猜灯谜、唱歌、跳舞、书法、结对和燃放烟花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歌舞是彝族的“萨玛歌”和苗族的“芦笙舞”。

李思经常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因此享有“文化体育之乡”的美誉。

李思就是这样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浓郁的人文历史气息,加上山水田园的自然情趣,使李思这颗“新星”脱颖而出,并将在时代的光辉下变得更加灿烂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