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广东还有哪些著名的佛教寺庙。
神光寺后面是群山环绕,前面是平地。放眼望去,宁江像一条带子环绕着城市,田舍园林错落有致。村民为寺门题词,曰:“神之光依古寺,山围其昌。”庙里的对联是:“慈云广布三千境界,露珠低头近天。”在重阳节期间,彝族人民会去神光寺观看仪式并表达他们的愿望。
明十六年(1521),副使肖伟(化名庄渠)巡行兴宁,将神光寺改为探花院,供学生学习。明嘉靖三十年(1551),彝族市民王天旭捐资重修神光寺,探花。
明万历四十年(1612),兴宁县令陈应俭主张重修神光寺,后为佛寺、学士寺,前有大观亭、古榕树。崇祯初年,木渊和尚重修了神光寺。
1958年,神光寺被彻底摧毁,只剩下墙脚,只剩下“救民历雨”的大匾和青铜香炉。
1984年,兴宁县经济代表团访问泰国,曼谷北流龙符寺方丈彰法师(石山冲)等泰国华侨提出将申光山开发为旅游区,赢得了国内外村民的好评。1985兴宁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神光寺山开辟旅游区,同意修复神光寺。经过几年的努力,申光神光寺已焕然一新,成为海内外同胞的旅游和佛教胜地。
兴宁寺现存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阁、地藏殿、观音殿、祠堂、僧房、海慧塔等。其中大雄宝殿为泰式莲花殿,殿内有14铭文。
尽管历经沧桑,神光寺的重要文物古迹依然数不胜数:
千年古榕,生长在方正殿门坪右侧,直径2.17米,枝叶繁茂,占地2亩。
位于祠堂后面的古代石雕,在30多块从土中露出的岩石上,有些清晰,有些模糊。
缅甸汉白玉释迦牟尼像高1.6m。1993被邀请放在庙里。
泰国1500 kg青铜塑佛释迦牟尼位于大雄宝殿中央。此外,还有一棵鸳鸯菩提树,位于司门坪中心。碑文,存放在祠堂周围的走廊里24天。明代匾额,藏于木源堂。明代古香炉,位于大雄宝殿前。明朝万历年间,大雄宝殿前立着一对仙鹤。
为什么兴宁寺的著名创始人是南丰,而著名的住持是赵达大师。现在负责的明光法师今年37岁,广东兴宁人。他是CPPCC兴宁市常务理事,梅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兴宁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墨池寺位于广东兴宁市风景秀丽的申光南麓的归仁峰。寺内有曾子湖,寺旁有口石泉。泉水从缝隙中涌出,清澈纯净,味道鲜美。据明代《兴宁县志》记载,宋代翰林学士和探花家蛟童年时曾留学比利时。我经常在游泳池边看书。在西堰塞湖,湖水是黑色的。明朝万历年间的辛亥年间,夏梦县知县陈应俭,手书“墨池”二字,立于池畔。后人在此修建了池寺,供朝拜者朝拜。寺内有一屋名为“探花书院”,有对联曰:“名山池染黑,墨池书院紫薇香”,成为兴宁八大古景之一。
开光寺自1987重建以来,无数海内外香客前来香火观光,捐资修建,使原本破败不堪的寺庙发展成为一座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七大殿的寺庙。有佛、阿难、叶佳各一尊,高8.3米,罗汉500尊,高1.5米,普陀、九华、五台、峨眉四大佛教名山,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大菩萨。下殿有一尊12.85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在梅州佛教中赫赫有名,殿侧建有探花亭。
1980 10 31,墨池寺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文物有:墨池、墨池碑、探花亭、曾子湖、佛龛等。形成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清净庄严的佛教丛林寺庙,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宝林寺位于广东省顺德市太平山。俗话说:“没有顺德,先有林宝”。据史料记载,顺德海边曾有一座孤庙,建于五代(917-971)年的南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明代景泰初,成为当地第一刹。明朝景泰三年顺德建县后,每逢有国礼或圣旨,地方官绅长辈都要聚集在此庙举行仪式。古往今来,这座寺庙维系着当地人和海外乡亲的感情。今天,星洲美国林宝的僧侣们经常听到关于他们祖居和家乡的事情。据罗天志《五岳之林》记载,肇庆鼎湖青云寺悲天悯人的禅师在宝林寺剃度,高风亮节,因此宝林寺在南传佛教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近代,铁和尚攻击常行医济世,此事尽人皆知,但到了1995,宝林寺的其余部分被改建成大雄宝殿。经多方研究,听取相关人士意见,拟对宝林寺进行易地重建,由市里相关人士组成筹备委员会,筹集重建资质。新址位于城南太平山脚下,有庄严的佛寺,生活设施齐全。三宝佛珠是浙江天台山请来的。五百罗汉艺术性强,碑廊等附属建筑增添了文化含量,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新建的宝林寺是比原寺更胜一筹的壮丽禅林,也是旅游和休息的地方。1995年5月开工,1998年10月竣工。
龙山国恩寺位于广东省西部的云浮市新兴县整合镇境内。从省会到新兴160公里,从广州坐火车就可以到达。广州坐豪华大巴直达新兴只需要两个小时,各地都有长途大巴到新兴县城,然后县城坐1路公交车到龙山国恩寺。交通非常便利。寺前有省内著名的温泉度假村。
国恩寺建于唐朝高宗弘道元年[683]。与广州光孝寺、六祖诸法道场、南华寺、曹溪、曲江、终身讲经道场并称为六祖三祖庭。国恩寺不仅是六祖肉身菩萨的故居,也是六祖讲法、示寂、编撰其《魔坛经》的圣地,闻名中外。
唐宋时期,国恩寺在佛教中被视为“岭南第一圣所”和“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香火鼎盛,僧人众多。来寺朝拜的士人络绎不绝,寺堂颇大,僧场1800亩。这座寺庙宋代在绍兴重建,明代又在永乐重建。后来国恩寺逐渐衰落,很多佛门田地被权贵占据,寺庙财产被变卖。于是,这座被尊称为“中国禅宗发源地”的古刹年久失修,香火没落。明隆庆元年[1567],由知县邓颖平发起,政府和民间集资重建。此后,国恩寺不断扩建。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名相欧建龙悦寺(观音寺),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知县陶若曾建浴亭。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新洲县令吴与君子赵亮修建山门牌楼,凿寺前镜池。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此寺住持白先师与名人潘修建金刚楼及左右禅房。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新南威尔士州著名学者潘尚茂建立经堂;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本县名士潘姬,建珍珠阁。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至十二年(公元1655年)再次改建扩建;举人·麦安创建了达摩堂,新南威尔士州名人梅福重建了山门石桥。至此,国恩寺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建筑群,殿堂鳞次栉比,气势雄伟,成为广东省为数不多的大丛林,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处先人故居之一。恩寺虽历经沧桑,但仍保存着唐代至解放前清代的历史文物。但文革期间,寺内佛教造像、器皿等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僧人被辞退。只有丁广、觉悟等法师坚持住在寺里。他们经常和来寺庙的破坏分子讲佛法,讲道理,让破坏分子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整个建筑不至于损坏太大,还能保留一些正殿。改革开放后,198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开放。在住持丁光大师的带领下,在当地政府部门、信众和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余年的修缮,寺庙面貌焕然一新。庙前大牌坊、天王堂、大雄宝殿、六祖堂及其附属建筑、方丈室、客厅、禅堂、报恩塔、六祖纪念馆、童渊堂等主要建筑均已修复重建。同时重修六祖祖坟、浴池、卓溪泉,打理六祖栽种的荔枝树,修建龙山碑林,弘扬六祖禅文化。纵观国恩寺,依山而建的寺庙宫殿,错落有致,各具特色,浑然一体。
国恩寺开办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僧人的自主管理下,越来越多的人来寺寻根祭祖,海内外佛教团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接踵而至。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座寺庙。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朝圣者和游客来参观寺庙。我们寺内还将修建佛经收藏楼、钟鼓楼、祈年殿、普通宝塔、焚香亭、僧舍、贵宾楼,重塑佛像金身,陈列现保存的文物古迹供游人观赏。
永福寺位于广东省饶平县宜州镇虎头山南麓。文怡大师创建于宋代,与海山龙符寺同源,即南华-灵山-龙符-永福,故称“彭颖双福”。历代大起大落,无常,文革时又挪作他用。
改革开放后,现任住持广惠法师多方奔走,集资重建,轻而易举。新寺占地20000多平方米,前临海,后有鹤峰,东有将军耸,西有莲花拱,风景秀丽。城墙环绕,沿中轴线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侧有伽蓝殿、地藏殿、文殊阁、钟楼。西面有田璇神祠、观音阁、普贤阁、鼓楼,还有季翔堂、客堂、仓库、功德堂、殡仪馆、塔院、慈德阁、放生池。塔林有三座塔,东塔的主人是美国根法师的佛塔,里面有100多块舍利。石碑上镌刻着赵朴初、气功、至诚大师等名家和长辈的手迹。
永福寺现任广惠法师住持,65岁,广东饶平县人。1946年4月出家。师从信溪法师,曾任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汕头市、潮阳市、饶平县佛教协会副会长,饶平县政协委员,潮阳灵山寺第一任、最信任的客人。如东法师,28岁,广东饶平县人,1987出家。他师从文瑶大师,毕业于广东韶关南华寺佛学院。也是饶平县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永福寺监狱的客人。雷音禅寺位于广东饶平县云起镇的半山腰上。背后有一面巨大的天然石墙,宛如镶嵌在半山腰的浮雕画屏。它是宏伟的,所以它也被称为雷音禅寺石壁寺。现为县佛教协会会址,是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壁山(又名齐云门)风景秀丽。山上怪石嶙峋,陡峭险峻,雷音禅寺点缀其间,如锦上添花。清廉翰林、饶平县令郭曾作诗赞道:“雷音远,朋友引我入云间。天然石墙的烟笼是黑色的,日照梵宫的火是红色的……”雷音禅寺东有舒元泉,泉水从洞中汩汩流出,长年清纯甘甜,如卧龙吐水。洞顶铺着巨石,长宽都有十几米,洞底的墙壁由巨石组成。弥勒佛供奉在洞内,半坐,面带微笑,洞口刻有“谁半坐?”,深具禅意。洞内刻有汉字“舒玉泉”,意为“明嘉靖三年石壁留翁”。洞里有洞,沟很深。据寺内观剑洞(原名沈畅洞)石刻记载,雷音禅寺始建于嘉靖二十八年,后数次复兴废立(据清代饶平县志)。清嘉庆五年(1850),童珍和尚主持寺院,复兴雷音,寺门上方嵌有“雷音禅寺”石碑,至今犹存。乾隆年间,漳浦人、宰相蔡新与高僧童珍交谊甚笃,仰慕他的画风。特赠书曰:“法椅承前启后,钳子锤落铜头铁额,使其寒心。”
雷音寺重建于1923年。1939年,方丈命丁凡大师修建观音阁,由十方善人捐资建成。1952年,方丈春意重修。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遗弃了。1980年,丁一大师进入寺庙。1984年,三学寺、圆明讲堂向大师捐款120000元,决定由大师负责事务,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厢房、厨房、客厅、僧室、共塔。1987年,丁寅大师再次倡议郑劲松先生、颜巧柔女士、苏居士等香港同胞捐出净资本,兴建慈悲阁、观音阁、飞虹桥,为佛国增光添彩。1938,香港同胞吴旭泰先生捐资在山下建亭。1989年,弘彻法师入寺,精心策划,获得各方全力支持。1991年,从寺内向东西两侧扩建了两座双层寺院,并在寺前陡峭的山坡上修建了一座三层亭子。一楼是地基,二楼是外面的走廊。里面很宽敞,可以容纳一百多名虔诚的信徒念经。中间是宽阔的庭院,可容纳数百人烧香拜佛。站在远处仰望三层楼高的高树I堂,十分雄伟。这项工程是自雷音禅寺以来最大的扩建工程,耗资100多万元,耗时两年完成。越王二年,弘彻法师将寺后废弃多年的观音阁旧址扩建为佛经建筑。这座大楼离主厅100米远。破土劈石,削荆斩棘,依地造形,分段修建,蜿蜒石阶,高低有序,酷似梯田,尽量保留原有的参天巨木和怪石,种花,自然风光和人工风光浑然一体。藏经分上下两层,以花园宫殿的风格建造,巍然屹立。两侧建有僧舍,庄严肃穆。工程又花了两年时间,耗资近两百万,从原来的总面积6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3800平方米,增加了5倍多,成为初具规模的丛林。雷音禅寺位于闽粤交通要冲,东临漳州、厦门,西接汕头、深圳。交通便利,属于涉外特区。所以海外信众来寺拜佛参禅。禅寺北面古木参天,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东边有“金龟对北斗”,西边有“龟石”和“仙床”。大雄宝殿后有一天然石洞,古称云起洞,供奉观音菩萨和财神。现在叫观音洞。整个寺庙依山傍海,让人心旷神怡。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山题写了“粤东一壁,美轮美奂”八个大字,高度概括了这座寺庙的特色,现已确立为山门牌坊。所有来寺的诗人们都念念不忘泼墨,至今还在寺内,其中有明代桂阳知府余锡联的一对,南明礼部尚书黄金狮的一首诗,民国监余友仁的一篇碑文,还有两对访港的名僧,两对名山大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藏经楼牌位,以及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郭启红和著名画家。 雷音禅寺属于黄檗宗法制,其著名的住持有童珍和尚、易经大师、春意大师。现任方丈弘彻法师是广东省揭阳市人。他665,438+0岁。八十年代毕业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曾任潮州开元镇国禅寺方丈,1997灵洞佛学院院长。目前,监狱的赵达大师是广东饶平人,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东山寺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江公园。明朝第四年,该市市民陈恩生捐建农田。包夫人重修于罗康二十五年,朱彦贵重修于道光十二年。1949后拆除。65438+建于0996年3月26日,占地面积2541平方米。正殿是大雄宝殿,左边是观音殿,右边是东监殿。它是一座古典的园林式建筑,简单而庄重。寺内有18块石碑,收藏佛经300部。
东山寺现任住持莲宗法师,76岁,广东省阳江市人。他于1943出家,师从冯雪大师。他也是阳江市佛教协会会长。该寺管委会主任谢,广东阳江人,师从莲宗法师,兼任阳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觉寺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以南三英里的杨沫河畔。它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石觉禅林”是阳江八景之一。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与开元楼旧址相连。历代共重建五次。清顺治十一年(1554),彝族人陈、捐地建观音阁,挖出一块石头,刻上“石觉”二字,故改名为“石觉寺”。康熙三年(1664),修建大佛殿和准提阁。乾隆十三年、嘉庆二十二年两次重修,建文昌阁。道光二十七年(1847)再次重修,民国五年(1910)再次重修方丈。民国十二年(1923)开凿放流池,民国十六年(1927)修建八角亭拱桥。1945年,雪峰大师(清尘大师)再次重修,加高了正殿,增加了客房和禅房。寺门的横幅“大漠福地”是明代当地神仙朱载灿写的。两岸,石缝“漠河流三处”;《伯顿山》是清代状元林昭堂所著的一部指禅。八角亭石碑上的“登临彼岸”二字是苏东坡所写。这座寺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宗教政策实施后,寺庙经过十几年的修缮,面貌焕然一新。赵朴初先生题词“石觉寺”气势恢宏,为寺庙增光添彩。千佛塔高耸入云,登塔远眺,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寺内碑刻15,收藏佛经100。
目前住持莲宗法师76岁,祖籍广东省阳江市。1943出家,师从雪峰大师,曾任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阳江市佛教协会会长、阳江市人大代表。金台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县黄羊山,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黄羊山气势磅礴,干净雅致,身临其境,如登仙境。环海镜面、第一道石门、深不见底的深潭、赤足童话、金台瀑布、繁花似锦的茶场、清澈的湖水、叶子山峰是黄羊山的八大胜景。茶场的土穗也有典故:宋末,程介朗赵世秋、翰林学士郑光、大理寺员龚兴庆为避乱隐居黄羊山,在精舍(金台寺前身)周围的山坡上开辟了九亩茶园,用附近的清泉泡茶,十分醇香。至今群众还广泛种植,取名“黄山云雾茶”。“叶子山峰”是黄羊山的主峰之一,有“天下英雄墓藏宋使助理岳公”,墓前石柱上有联道,“云山俯瞰侍郎府,海犹对永福陵。”张士杰率宋兵在南海崖入口处与袁兵激战,全军覆没。张士杰也牺牲了,尸体逆流而上到了黄羊山脚下,被村民埋在了叶子山。
金台寺始建于宋末元初。据说当时这里住着高僧。之后,当地皇室后裔赵提议修建道场,并将其命名为金台寺。古代“金台”意为广纳贤士。以此名,寓意十圣贤愚人一同来到道场,成了佛道,广化众生。清乾隆年间,景光大师集资扩建修缮了“高墙广堂”的金台寺。战后,这座寺庙破败不堪。1992年,鸿儒法师主持重建金台寺,香港两位居士捐资完成英雄殿。1995年初修建了600多平米的综合楼和大厅,大厅前为1000多平米的花岗岩石板地面。1996修建了三道挡土墙,保证了金台寺的稳定,防止了雨季的水土流失。大雄宝殿的佛像也经过了重新塑造。计划继续修建佛经楼、钟鼓楼、功德殿、客堂、仓库、僧舍、天王殿。
金台寺著名的创始人是光镜法师。目前住持鸿儒法师33岁,江苏人。他也是广东省佛教协会理事和珠海市斗门县CPPCC会员。目前是监狱社区的师傅,30岁,安徽人。鼎湖古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齐河法师创建于明朝崇祯六年(1633),原名莲花寺。崇祯九年(1636)建成后,改名为“青云寺”,现称“鼎湖古寺”。鼎湖古寺于1860年由第四十任方丈范丹重修,1916年由最坚定的方丈重修,1987年由第八十三任方丈弘慈重修。
鼎湖古寺依山而建,分七层。是一座具有岭南佛教特色的建筑群。现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韦陀殿、卧佛楼、宝塔殿、藏经阁、七佛楼、大北楼、准提阁、钟楼、鼓楼、禅堂、法堂、唐宗、客堂、开山二代电影院、甲克堂、鼓楼。整体结构严谨,气势恢宏。有二代方丈崇祯八年(1635)栽种的白茶花树,相传也叫姻缘树、菩提树。鼎湖古寺有280多座宝塔,其中最古老的是开山祖师塔,最重要的是荣睿碑亭。寺内有26块石碑,分别是:鼎湖山古,民国政府禁止砍伐树木碑,清代重修的青云寺碑,民国初年重修的青云寺碑,和尚护山碑,袁枚等人雕刻的浮图舍利出处碑,1987第三次重修的碑。寺内有《龙藏》等四部藏经,第一代住持贺楼为此从寒山弟子中请来了四部舍利子。
鼎湖古寺的著名创始人是贺楼。目前住持弘慈法师62岁,广东省佛山市人。他还是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肇庆市佛教协会会长、省市人大代表、CPPCC会员。解珍大师,77岁,广东肇庆人,现任鼎湖区政协委员。白云古寺位于广东肇庆市胡凯的西南角。它是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智昌大师在唐代建造的。相传当时白云古寺有30多间供游客居住的寮屋,遍布鼎湖山,规模不小。白云古寺历经宋、元、明三代修缮,明代万历年间重修,清代咸丰、光绪两次重修。
白云古寺古迹众多,有千年古桂、古美等。寺外有个涅槃台,上面刻着“法正眼藏,涅槃妙心”八个大字,据说是睿智的书法。寺庙兴盛时,庙前空地成为僧尼聚集地,称为“罗汉城”。白云古寺附近有罗汉桥、岳龙寺、钓鱼台、仙奇石、圣僧桥、石城门等遗迹,有老龙潭、撒麦滩、浴佛池、水幕洞天等旅游景点。
白云古寺所在的鼎湖山包括鼎湖、三宝、凤来、基隆、青石、胡夫等十余座山峰。主峰鸡笼山海拔约1000米。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山顶有个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本名鼎湖山,相传黄帝曾在此铸鼎,故称鼎湖山。西北坡西溪龙泉坑有水帘洞、鹅潭、葫芦潭等八大瀑布。瀑布从30多米高的峡谷倾泻而下,看上去就像一面覆盖悬崖的屏风,令人叹为观止。山中林木葱郁,有1700多种形态各异的植物,包括世界罕见的苏铁、格氏栲、香樟、鼎湖冬青等。它们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万亩。鼎湖山三十六景之一的慈云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看到的寺庙是1997重建的,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以岭南建筑为主,但也融入了江南的建筑风格。肇庆鼎湖山环抱,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1633-1636),距广州约100公里。该寺素有“禅、净、法皆善”之称。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赐寺“万寿青云寺”匾额,藏文《龙族经》和《释迦牟尼故事图》。1923年7月,孙中山先生亲临该寺,写下“众生平等,众生皆有情”的条幅。寺内还有大量文物,如舍利子、千人壶、大铜钟等。
1983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最近,该寺新建了九龙壁、石牌坊、桂花围、负离子呼吸广场等景点,并设立了素食餐厅、工艺特产供应部、图书流通处,以及青云度假村、青云山庄等旅游设施,为游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