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的身份是什么(格格的身份是满清贵族的称号)

格格的身份是满清贵族女儿的称号。公主可以叫格格,格格不一定叫公主。

#谣言零计划# #知识官#

在清代女性的称谓中,格格是一个比较混乱的称谓。有人称格格为公主或王妃,甚至有人认为八旗子弟中任何有爵位的女子都可以称为格格。其实谬误很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格格原本是清代对贵族女性的约定俗成的称呼。清代入关后,逐渐演变为对女性身份的等级界定,随后随着朝代的衰落开始流传。

1.金代后期的“格格”没有等级之分,任何一个部落首领的女儿都可以叫格格。

后金时期,满蒙部落男性首领的称谓并不完善,部落首领可称为贝勒,后来又有古伦贝勒、和硕贝勒,这是一个逐渐走向系统化、平等规划的称谓体系。相应的,女性成员的称谓也比较混乱。可汗的女儿甚至部落里的重要首领,不管是未婚还是未婚,都可以叫“格格”,基本没有什么等级之分。

换句话说,“格格”这个时候没有特别的规定,甚至老百姓的女儿还没结婚就可以叫格格。按照金代后期的民族传统,女性占据着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话语权和政治空间。这时,未婚女性被称为格格,表达了一种珍惜和期待。

2.大清建立后,“格格”的称谓开始规范,而且分的等级非常严格。

后金改国号为清朝后,爵位制度开始完善,女性成员的称谓开始规范。此时,为了体现中原王朝法制的延续,清代对“公主”和“格格”也有了相应的规定。其中,皇帝的第一个女儿是古伦公主,第二个女儿是和硕公主。宗室之女若由后宫皇后抚养,亦可封为和硕公主。

格格分五个班。第一类是格格,一个王子的女儿,君主。第二类是多罗格格,王子或郡王的女儿,郡主;三等,又名多萝西格格,是多萝西贝勒的女儿,头衔仅比二等低一级,是郡主;第四类是孤山格格,孤山贝子之女,县令;第五类是甄国公和伏国公的女儿格格,故乡王;五级以下宗室的女儿只叫宗室的女儿,不能用空格符号。

从上面可以看出,清代“格格”的称谓有严格的规定,称谓和称谓都比较健全。头衔有公主、公主、郡主、郡主、郡主、乡主,但都可以叫格格。虽然格格的身份分为五等,主要针对的是某个高官爵位的女儿,但其实按照国家传统,清朝是六等的。也就是说,皇帝的女儿虽然被追封为公主,但未婚时通常被称为“格格”,所以在五品以上,就有了皇帝家的“格格”。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皇帝的女儿可以叫格格,格格和公主是对等的称谓;但是五个高官头衔的女儿都不能称之为公主。这里的格格和公主不是平等的称谓。

3.乾隆后期,严格的爵位制度开始松动,格格爵位泛滥。

乾隆后期,格格的称谓开始泛滥。就连五等高级爵位以下的人,也就是镇国将军以下爵位的女儿,也开始叫格格,连满清宗室和八旗子弟都没有相应的爵位。他们的女儿结婚前也叫格格。还有一个比较猖狂的证据,就是王公郡王的中低档妃子,也叫格格,没有头衔。

这种对格格爵位的僭越,其实和晋末的“未婚女儿”有很大的不同,即主要是为了虚荣心。八旗子弟华而不实,堕落堕落,到处讲排场,争面子,讲祖宗的荣耀,根据祖宗的爵位来解读爵位制度中的条文。众所周知,清朝的封号除了铁帽子王都是降级的,也就是每一代降一级。如果按照这个算法,所有人都可以回去,那么八旗子弟的女儿都是格格。

总之,格格的身份有多重含义:

第一,后金时期对满族的女儿是固定的称谓,可汗和贝子的女儿可以叫格格,没有等级之分;

其次,皇太极时期,皇帝的女儿被立为公主,更高爵位的女儿被立为公主,郡主、郡主、郡主、乡主,格格和公主是有区别的。

第三,乾隆后期,格格称谓泛滥,擅入时有发生。王子、郡王的低级嫔妃,甚至头衔较低的皇族的女儿,都被称为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