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头秧歌的伞头圈

伞头秧歌之所以有这个称号,是因为秧歌队里有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伞头。伞头是一个秧歌队的领队,主要职责是指挥大局,挑选节目,带领秧歌队排街串院,找场地,即兴秧歌,代表秧歌队感谢外界。伞头穿戴整齐,(服装随时代变迁而选,民国初年为长衫、礼帽,现在为西装领带)。伞头一定要优雅大方。它的右手拿着一把花伞,左手拉着戒指。环圈,俗称“虎衬”,是由环铜制成的环形圆柱体,直径约10厘米。它的形状像一个手镯,里面有一个小圆球,摇动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戒指的作用是:一是作为指引,象征权力。二是在唱秧歌或演戏前作为信号指挥锣鼓乐队。伞是一把普通的花伞,伞周围有红绫。表演时向左旋转,随音乐节奏上下飘动,轻盈舒适。据民间传说,伞和环都是降魔捉怪的器具。如果是这样,那就更接近古代的傩舞了。只是还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

今天秧歌队的伞的形状,其实是几经变化的产物。民国以前,我们不用花伞或伞,而用相当于古代黄罗伞的伞盖。著名伞头高先生曾在40年代唱过“红伞落紫金盔”的秧歌词。说明用花伞的时代并不久远。黄伞在中国古代是威严的象征,只有皇帝出巡时才使用。因此,秧歌队中的花伞不仅是作为向导,也是威严的象征。

伞不仅在秧歌队中使用,在中国北方很多地方的秧歌中也使用。山西介休县的伞是用红色丝绸制成的,顶部有一个白色的锡锥,手柄上有一根两米长的红漆木棍,上面绣着赵匡胤送京娘千里之外的图案,红伞周围有绿色的丝绸挂毯。这种伞的形状和伞头秧歌里的红伞很像。在山西省东南部的沁源县,也有两位歌手。其中一个打着伞,另一个拉着戒指。你方唱罢我登场,即兴作词,互相调侃,越来越高调,故称“秧歌”。这种唱法也很像伞头秧歌。至于陕北黄河流域的秧歌,更接近于伞头秧歌。所有这些带伞秧歌都是同源不同流。

关于伞头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据说姜子牙在上帝的庇护下,带领各路神仙拯救了所有的人民,又据说中国的微星刘秀在模仿民间的巡逻队,手里拿着一把伞。这些都不靠谱,但是《山海经》里有记载。海外西经:“夏后骑二龙,云遮三层楼,左手持戒,右手持戒,佩玉环”。意思是侯琦骑着两条龙,被三朵云包围,左手打着羽毛伞,右手拿着玉环,威风凛凛。这个他的形象和伞头秧歌一模一样,就是两条龙开路,彩旗环绕的伞头形象很像。

据说这个凯还偷偷把《九辩》、《九歌》等动作从天上带到人间进行传授,并制作成歌舞,命歌者、舞者在大运山北的欢乐之野用牛尾巴表演(见《中国神话传说》)。齐国是禹的儿子,后来接替禹成为夏的国君。余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伞头秧歌是否与齐传说有关不得而知,但作为汉族的民间艺术,它不会拒绝任何东西的影响,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戏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