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代,在1911年清朝皇帝退位的500年间,经历了明清两代24位皇帝。它是明清两代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500年的历史包括皇帝的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和宗教祭祀。

那时候,普通人哪怕是走近故宫的城墙,都是犯罪。由于明清两代的朝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围绕皇权的传承和安危,经常发生非常事件。

比如明朝正统皇帝复辟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刺杀的仁阴宫之变,万历四十三年殴打太常子宫的“打人案”,太常皇帝因服丹丸而死的“红丸案”,太常死后围绕新皇帝邓吉的“迁宫”风波。清初,王为建立皇权而战三关寺,清末,慈禧太后在政变中夺权。

2.1911辛亥革命后,故宫的宫殿应该都收归国有了。但根据当时拟定的打扫房间的优惠条件,允许荀皇帝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仪“暂住皇宫紫禁城”,即“后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逐出皇宫紫禁城,同时成立“清理委员会”接管紫禁城。

6月1925,10,10,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故宫在1925之后才被称为“紫禁城”。随着清朝的衰落,特别是在1949之前的38年,故宫的建筑日渐毁坏,许多宫殿倒塌,垃圾成山。

3.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公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造。1988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是故宫博物院。

扩展数据

遗产价值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故宫是中国五个多世纪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其园林景观和包含家具和手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文明的宝贵历史见证。”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加深了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故宫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它有宫廷语言e 799 be 5 baa 6 e 59 b 9 ee 7 ad 9431333431353934的外壳。同时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概括为“封建落后”。

故宫和博物馆不是不相关、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综合二者,可以看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兼具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宫廷文化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和“原貌展示”的基本原则。

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多样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人们努力探索和了解故宫的突出和普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