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禁忌文化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
自古以来,中国的帝王以国为家,富甲天下,但他们的主要生活空间却像是一座高墙筑成的宫殿。宫殿在历代帝王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象征着帝王的神圣、威严和不可预测性。
也是一座宫殿,把被赋予神灵的皇帝和普通人分隔开来。它们气势磅礴,华丽庄严,代表着统治者的意志,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心态,代表着中国哲学的神秘力量。
作为帝王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帝王活动的产物。历代皇帝都会把修建宫殿作为自己的一大政绩,尤其是开国君主卸下军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自己的宫殿。
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两千年来中国古代帝都一直分布在不同的城市。至今,人们能看到的完整的宫殿只有明清时期的故宫和清朝以前的沈阳故宫。
但事实上,除了故宫和沈阳故宫,在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被称为“建筑奇迹”的古代宫殿建筑。
世界第一宫殿:阿房宫
阿房宫,号称“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王朝宫殿。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在渭河以南上林苑修建了王朝的宫殿,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帝在位时只修建了一个前厅。
司马迁《史记·先帝列传》写道: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尺。一万人可以坐在大厅里,殿下可以举起50英尺高的旗帜。亭路环绕,从殿下到达南山。南山山顶建宫阀,修路。从阿房宫跨过渭河,直奔咸阳。秦朝时一步六尺,三百步一里,秦足约0.23米。这样,阿房宫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8万平方米,容纳1万人绰绰有余。
相传阿房宫有大小殿堂700余间。白天,每个大厅的气候都不一样。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万千。秦始皇一生遍访所有的宫殿,一天住一个地方,但直到去世都没有住过所有的宫殿。
据可靠资料,阿房宫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宫殿数量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但是,这些也是传说,阿房宫最后并没有建成。
长乐宫是汉高祖刘邦根据秦代兴乐宫重建的。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从原来的住所栎阳城迁至新改建的兴隆宫,改名为长乐宫,并与同年修建的另一座宫殿——未央宫相配,寓意“永远幸福,生生不息”。
长乐宫是西汉初年的皇宫。刘邦七年迁都长安后,在这里朝见群臣,这里是当时政治活动的中心。
长乐宫占地约6平方公里,约占城市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四周有城墙环绕。2003年发掘的第四宫(考古发现为华林宫)占地2000平方米。这座房子是半地下室式的。鹅卵石铺砌后,地面用砂浆抹平,墙壁刷上白灰,装饰上炫目的彩绘壁画,通道和台阶用精美的印花砖铺砌。
西汉皇宫: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长乐宫的西面,汉代称西宫。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同年从溧阳迁都长安。
惠帝登基后,未央宫基本建成,开始成为主要宫殿。作为吉尔吉斯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灾祸,含有平安、长寿、长寿的意思。汉人喜欢以其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
自从未央宫建成后,西汉皇帝就在此居住,成为汉帝国200多年的政令中心。因此,未央宫在后世的诗词中就成了汉宫的代名词。西汉以后,未央宫仍然是很多朝代的执政之地,隋唐时期也被列为禁苑的一部分。存活了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宫殿。
未央宫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总面积是紫禁城的6倍。
上林苑建于秦始皇时期。扩张始于汉武帝时期。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灭六国后,“徙咸阳十二万户。寺庙、章台、上林都在渭南”;十年后(秦始皇三十五年)“建于渭南上林苑,初建为前厅。”这些记载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依据:上林苑在咸阳渭河以南,阿房宫在上林苑。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这样描述上林苑:“终始,出入精卫。高枫在洪水中,他是一条蛇,他的生意依赖于它。荡于八河,导流相反而异。东西南北,驰骋。”
据《汉书·旧仪》记载:“园中百兽,田字春秋射猎园中百兽不计其数。其中有七十座离宫,可容纳千乘。”可以看出,射猎传统依然保留,但主要内容是宫殿建筑和园林。据《管仲纪》记载,上林苑共36园,12宫,35景。在这36个园林中,有供娱乐的宜春园、供皇家客人使用的苏遇园、思贤园和供王子使用的王波园。
大明宫原名永安宫,是唐代长安三大主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式影响了当时东亚许多国家的宫殿建设。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它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此外,武则天与大明宫的建成和命名也有很大关系。史书中明确记载,公元660年10年后,唐高宗病情越来越严重——不是因为双目失明,而是因为眼睛高度近视——于是委托武则天处理政务,指挥策划修建了大明宫,当时叫蓬莱宫,后来叫汉元宫。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武则天回到长安,公元11年,下令将汉元宫改为大明宫,自公元701年,公元11年,一直称为大明宫。
改朝换代,埋藏在地下数百年的元朝终于出现在故宫博物院。
多年来,元大都和元大内(宫)的位置一直比较混乱,而故宫作为皇家遗迹,在元明清核心区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专家普遍推断,元代的宫殿可能就在现存的故宫附近,或者在北海西至琼岛的区域。
根据现有资料,明清时期的元宫和故宫在功能划分上有明显的差异。明清时期,故宫、御用皇后寝宫、嫔妃、王公等生活区域都分布在一个空间内,即干净门在室内;元朝的皇宫分为两部分。皇太后的生活区在太液池的东侧,太子和皇太后住在太液池的西侧,中间有吊桥相连。
明朝末年,由于时间的变迁,元大都南墙已经剥蚀了几个土堆,到了清朝,元大都南墙的遗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中国的故宫又称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8000多座,建筑面积654.38+0.5万平方米。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朝皇帝朱迪决定迁都北京。永乐四年(1406)始建,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的历史中,曾经有24位皇帝居住在这里。其中明代皇帝14,清代皇帝10。虽然明清两代多次改建扩建,但故宫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
天安门广场是故宫的正门,原名“承天门”,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天安门广场原是一座三层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着“承天门”的牌匾。此建筑于公元1451年毁于火,公元1465年重建,明末毁于火。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重修,才大致成为今天的风格,并改名为现在的名字。
1949 65438+10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这里举行,被设计成国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在这些宫殿建筑中,最熟悉和著名的是紫禁城,我们今天称之为故宫博物院。它不仅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也是中国五个多世纪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其园林景观和8000间包含家具和手工艺品的建筑群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文明的宝贵历史见证。
同时,故宫不仅以其在宫廷文化领域的价值而闻名,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故宫文化的杰作。
禁忌文化自诞生以来,就极其神秘,一直属于帝王秘术。以“传承禁文化”为己任的金哥先生,将以宫殿建筑为入口,以魔法电影《禁》为载体,与全世界分享高贵的禁文化。
那么禁忌文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持续5000年?为什么很少有人理解?我们来细说一下。
首先,真正的“禁紫”不仅仅是一座皇城或一座宫殿,而是中国五千年统治艺术的缩影。中华民族文明延续了5000年,4900年是帝制社会。虽然皇帝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故宫作为国家文明的象征,仍然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禁文化”传承人金阁先生对“禁文化”有着深刻细致的理解。他说:
禁忌文化中的“紫”字,指的是天极紫微星。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经把天上的星星分为三壁、二十八星座和其他星座。三墙包括太尉苑、紫微苑、天师苑。紫薇苑在三元的中间。中国古代天文学根据对太空中天体的长期观测,认为魏紫星位于天空正中,位置永恒,因此成为代表天帝的星座。这是天帝的住所。所以说天帝住的天宫就是紫宫。
而“禁”就是皇宫是皇家的地方,其他人不准来这里。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以为是真正的龙帝。而他们居住的宫殿被比作天空中的紫色宫殿。他们也希望能住在紫宫,以德治国,四面归化,从四面八方来到韩国,达到维持长期统治的目的。
可见,“禁文化”就是故宫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皇帝”二字诞生之前就已存在。正是为了与至高无上的“神”交朋友,皇帝把他居住的宫殿称为“紫禁城”。
同时,“禁学文化”也指禁止学习的文化。
《封神演义》中的第一个神名叫“伯夷考”,是周文王的长子,原本是这个大周的继承人。然而,为了拯救父亲,博伊考将王位传给了弟弟,并愿意加入朝戈作为人质。他还拒绝了妲己这个女巫的诱惑,宁死不屈。伯夷考被纣王砍断,碎尸万段。最后,它被做成肉饼来考验周文王。博依考成为进攻战的第一个牺牲品,被封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个紫微星。当他的灵魂到达南天门时,太白金星把他安置在紫薇星宫,称他为高贵的神,代表着荣誉、权力和帝王。这也是紫薇星是“紫薇星”之首的原因。
周文王还是“文王八卦”的创始人,精通占星术,由此诞生了著名的东方占卜术。它只是在皇家秦流传,以观察天体的运动和国家命运的兴衰。皇家天文学禁止民间学习和传播,形成禁忌理论。“禁文化”与资兴文化的联系由此而来。
因此,禁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为了弘扬禁绝文化,金哥抛下了自己亮眼的金融事业,潜心创作禁绝的魔幻电影剧本,将禁绝的大电影项目作为旗下禁绝真武(北京)影业有限公司最重要的项目。
虽然金哥在项目进度上遭遇了很多阻碍,但是现在禁拍大电影项目的推进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国家广电总局已经下发批文,所以项目可以在2017年底开工!
紫禁不灭,国脉长存!人有悲欢,朝代有盛衰;唯有禁紫,如同中国之魂,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蜕变,在新中国继续盛大绽放!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