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地区的城隍庙
城隍是周公八神之一,源于古代水和城市的祭祀。“城”本来是指挖起来的高墙,“铲”本来是指没有水的护城河。为了保护城中百姓的安全,古代人造城建造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护城河和护城河。他们认为一切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灵,所以城市和城市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将其纳入自己的神祗,称其为斩邪护国之神,掌管冥界亡魂。
早在周朝,每逢丰收后,除夕之夜,人们都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位神是水神,水神是城隍。
自三国以来,民间就有城隍庙,最早有记载的城隍庙是公元239年孙权在安徽芜湖建立的。到了隋朝,已经有了向城隍祭祀动物的习俗。但在当时,城隍只是一个抽象的神,没有具体的名字。
在唐代,城隍信仰相当普遍,许多文人,如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写诗祭拜城隍。因为在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人们希望那些官员能为人民做主,同情人民的疾苦。因此,他们对那些为人民做好事的官员非常尊敬,在他们死后,他们把他们当作城隍崇拜。比如苏州拜春,杭州拜文天祥,上海拜秦玉波,桂林拜苏建。
明朝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对大城隍很感兴趣。因为出身于土地庙,所以对土地神的老板非常尊敬。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封天下城隍。并且严格规定了城神的等级,* * *分为京城、府、州、县四级。于是一夜之间,全国各地的城隍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朱元璋说:“如果我们联合了城隍之神,人们就会知道,就会害怕。人如果害怕,就什么都不敢做。”。
纵观城隍的进化史,不难发现城隍的出现与城市的形成是同步的。城隍从自然神到人神、从善到恶,从为人民服务的英雄到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地方官”,从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爱戴到受到人民的嘲笑和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