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概念的建筑描述

真清寺由钱坫、魏紫殿、老君殿等建筑组成。三个大厅都朝南,从南到北建在同一轴线上。中轴线两侧是连接钱坫和魏紫神庙的东西走廊。魏紫堂是一座三间土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占地320平方米。整个建筑保留了明朝的建筑风格,大厅是献给魏紫大帝的(魏紫的意思是太阳)。魏紫厅后面是老君厅(两侧对称的东、西厢房)。由于历史上多次修缮,现仍保留元代建筑风格,殿内供奉太上老君。奏折上的老先生是老子,姓李明儿,

老聃,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真庆寺魏紫殿东侧是杜雷府,建于清康熙年间。主脊下刻有“六月重建吉丹汇城官绅住持”(即公元1873)。大门是单檐的,四角倾斜,由斗拱支撑。大门两侧有木刻对联。

一对:“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善事”。门楣正面题“杜雷府”,背面题“千古神风”。大门内有亭子,俗称“清风阁”。书脊上有“姬旦信徒立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六月十六日”(公元1816)。亭子上方有一口精美的雕龙藻井。亭子后面是雷公庙。整个建筑是土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正殿的游廊上有雕花石栅栏和一对石狮子。杜雷夫的古建筑保留了清初的法国建筑特色和精美的地方风俗画。

杜雷楼是真庆寺的附属建筑,供奉雷神。雷神,又名雷公、,是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山海经·海中东经》说:“雷泽有雷树,龙耳在头,鼓其衣。”道教认为雷神是“天劫之主,万物之衡,万物之掌,生之分,杀之分”,称为“雷普佛”。

杜雷夫殿北面的古建筑是供奉火神的火神庙。延隆寺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它是清末云南盐商修建的,民国时期的盐商也设在这里。燕龙

该庙位于杜雷府北部,坐北朝南,由戏楼、前殿、前殿东西翼、正殿、正殿东西翼、耳房等组成。延隆寺的建筑很好地保存了当时该地区的建筑风貌,所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细致,檐上金漆,工艺高档,精致的地方风格绘画保存较为完整,尤其是剧场,价值较高。

真庆观古建筑群的价值超过了单个古建筑。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文化单元,它给昆明的城市景观带来了一定的历史沧桑感,展现了丰富的时代变迁。是对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极大补充和体现,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了更好地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提高城市旅游环境水平,使城市景观达到更高的水平,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真情馆古建筑进行修复,建设集文化、建筑、绿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真情文化广场。真情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是昆明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标志性工程。是昆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的基础工程,是昆明改善真情关地区居民生活居住条件的民心工程。被列为2001至2002年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同时,真情文化广场的建设也将对突出盘龙区商业中心的地位,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充分体现真情文化广场古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本次修复工程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既保持了修复后古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又保证了修复后的古建筑具有必要的安全指标,以确保修复后的古建筑可作为人们文化、休闲、娱乐、观光的场所。修复的古建筑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园林建筑9000平方米。根据古建筑原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内涵,恢复为便于管理的三个院落景区:

(1)真情寺以魏紫堂为核心,结合老君堂东、西厢房,形成真情文化广场第一庭院(庭院预计需要10-12对联);

(2)真情文化广场第二庭院由雷公庙为核心,门楼、清风阁、火神庙及相应的厢房组成(庭院预计需要6-8联);

(3)延隆寺以正殿为核心,结合前厅、戏台和南北两翼,形成了真情文化广场的第三个院落(预计这个院落需要8-10副对联)。

新建的文化广场,为了充分展示古建筑,除原有古建筑、倒塌的古建筑和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外,不再增加其他新建筑。广场内有开放式的绿色花园,将广场延伸并融入古建筑中,使园林绿化与古建筑相协调。魏紫寺前院种植紫薇,老君寺前院种植桂花,延龙寺大殿前院、杜雷府院落及杜雷府以南拓东路北侧主要种植茶花,院内保留三口古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古典建筑景观。其次,在延隆寺殿北金堂巷路南侧空地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适当点缀奇石,形成特色竹林景观。第三,在老君堂以北、白塔路以东新建的广场,将根据史料重建白塔路的标志性建筑“白塔”,在其周围种植柏树、黄连木、水杉等几棵百年大树,辅以常绿灌木和硬土铁草坪,形成城市新的绿化带。

在真情文化广场建设中,将配套的停车场、给排水、照明用电、消防管道一并处理完善,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场所,方便管理,充分利用古建筑价值。

建成后,真情文化广场将立足于文物保护和文物空间的有效利用,充分展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风貌,使之成为集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园林、公共娱乐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为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增添一抹耀眼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