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山的主要景点

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宋十年(1183),重修为云阳寺,开山祖师为陈。南宋末年,它被改建为魏紫书院。在明代,它被改为云阳寺,仲晶学院和云阳仙道寺。从那以后,仙道就一直在云阳观。“文化大革命”期间,在“破四旧”运动中,雕像被彻底毁坏。1989年,修复了古南越宫、慈航殿、三官殿、山门牌坊等部分建筑。2006年,根据明清两代的形制,对原有的宫殿和寺庙进行了重建。

云阳县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从佛寺到道观再到书院。尽管如此,他们都设立了南越宫,供奉南越圣帝。让南岳圣帝与佛、道祖同香,甚至与孔圣人朝拜,和睦相处。形成了云阳山的文化现象。佛、道、儒三家都看中了这个遗址,视之为“风水宝地”,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遗址是云阳山萧条的地方。人们认为南越圣帝在这里修建南越宫是因为看中了这个遗址。人们认为圣皇看中的地方一定有“灵气”。这个地点三面环山,后面的山较高,左右两座山较低,就像一把放置在张朝东的“扶手椅”。民间传说让这张“扶手椅”看起来很棒。据说这里后面没有山,被左右的山包围着。后来在云阳山天鹅湖偷偷下来洗澡的仙女,看到南越宫建在峰下,洗澡不方便,就扔下三块湿泥,变成一座山,挡住了视线。

因此,云阳县的仙道观有一点“仙气”。

云阳仙姑南越宫后左侧有五雷池、石坚岩、观音岩、一线天四大岩泉景点。这四个景点连成一个整体,各显风采。白云寺,原名白云寺,民间称之为白云仙。元朝和元朝以前,它曾是山野一个不知名的小尼姑庵。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声名鹊起,香火鼎盛。原因是前云南都督段文看中了这块地盘。段文,字思凤,被朱元璋任命为天下之巅。之后,时任茶陵千户的段文被召至云南驻防,被封为明德将军。洪武十九年(1586),升为武德将军。据说,段文年轻时,有一次爬玮峰,路过白云寺,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只见峰的山腰裂开,露出一块巨石,像一位威武的将军屹立在山腰上。茶陵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云阳山笑,将军出。”茶陵方言把山裂指为“笑”。

段文大惊,不知是福是祸,便去白云寺抽了许多。和尚见他抽到了契约,连连道贺:“恭喜你:‘云阳山笑将军’这句话给你实现了。”听了和尚的话,他还是不太相信。和尚说,魏紫峰是云阳山的灵峰,白云寺位于魏紫峰下,是灵峰的基座。在这里遇见“云阳山笑”就成真了。段文从此有了想法。如果有未来,白云寺一定要重建。

洪武二十年(1387),段文归田后,捐银3200两重修白云寺,劝寺捐地400余亩。白云寺从此兴盛起来,最多时有200多名僧人。2012年的白云寺,于1992年和2008年按原貌分期修复。

白云寺前的野茶在古代很有名,叫“白云茶”,是僧人用来饮茶招待香客的。魏紫峰海拔864.7米,是云阳山脉的第二高峰。峰顶悬崖陡峭,怪石嶙峋,如蹲如跃,峰侧多岩柱。许在《楚辞日记》中这样描述峰:“崖高笋立。”

魏紫峰是最好的景点,它被称为“一峰观三县”。东望茶陵县,南望安仁熊耳山,北望攸县。登峰远眺,群峰叠翠,青翠欲滴,势如绿潮。遇雨过楚清,群峰如洗,分外清丽润泽,云海之上的绝美山峰半露,如蓬莱仙岛。清代诗人谭在《紫微峰》中描述“紫微翠”的景观非常壮观:“俯视,群峰低。然后呢。一天马上进入黎明和黄昏。,雨滴被彩虹隔开。石头平在黄土地上,波浪枕在蓝溪上。它离天空更近,客人与云和谐相处。"

遥望东方,茶陵“八景”之首的“水谷环流”景观历历在目。——水如银丝从蓝天流下,与温江和茶相遇,半抱茶陵城,流经云阳云山妙妙峡,一路向北。由于温江、茶水两条支流有时略带泥黄色,形成“金线吊葫芦”的奇观。夜幕降临,山城的灯笼与城内四周的稻水、璀璨的星空争奇斗艳,流光溢彩,引人入胜。有诗人将此时此景中的茶陵比作“水晶宫”:“云阳第一峰,美而精致。渭水南来西去东复,北流绕环,鄂王城在水晶宫。”岳飞驻扎在茶陵城,所以他称茶陵城为“王锷城”。

紫薇峰是另一个看日出的好地方。清晨,云海茫茫,若潮澎湃,红日喷涌,云烟蒸染,似举手。使人走进“日影紫云摇,潮涌石染衣”的意境。明代诗人罗茂,盛赞《紫的黎明》;“早晨,大海是红色的,紫色闪闪发光。王堆瑶瀑泉酥,玉寒树重。乌鸦给旷野带来晨烟,大雁拖着秋色划过晴空。八弦洞清空,恰似蓬莱第一峰。”为了在魏紫看日出,许多游客在前一天爬上山顶野餐并过夜,在魏紫看日出更快。

魏紫峰是云阳山脉的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正阳峰(海拔963.2米)。虽然魏紫峰不是云阳山脉的第一高峰,但它以其雄伟和美丽的风景而闻名,因此被称为“云阳第一峰”。此外,它的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每一块岩石,每一个石窟,甚至山形的山景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元素,并伴随着神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