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独特的民间工艺被评为国家级。

四川广元独特的民间工艺产品“百花石雕”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花石雕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有百花石雕“铁笔斋”。改革开放后,百花石雕被选送到日本、香港、加拿大、美国、圭亚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2008年,四川广元百花石雕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百花石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石头的自然纹理雕刻成生动多彩的艺术品。从选材,到出坯、立意、花坯、精雕,需要几十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白花石雕。

发展历史

白花石雕历史悠久。据说自隋唐以来,石雕艺人就用一种质地细腻、质地柔软、红白相间的白石(猪肝、墨绿石中的白、灰、浅绿石层)雕刻成石屏、砚台、笔筒、花盆、花瓶、烟灰缸、果盒等各种日用器皿,别具一格。

《广元县志》描述了百花石刻的历史情况。据县志记载,百花石刻始于清代咸丰年间,民间艺人在该县北太平乡采摘百花石,刻成石碑出售。光绪末年,巴中人魏希贤、李玮随叔父来此求学,后在县城北街开了“老铁笔工作室”。由于材料的设计,它们被雕刻成带有风景、人物、花鸟动物的石屏、砚台、笔筒、花盆、鱼缸、石瓶等工艺品。

新中国成立后,石雕学会的艺术家们在广元成立了石雕学会,继承和发展了石雕,生产了雕刻和镂空的“龙飞”砚台,“梅花”笔筒,“宋河”花瓶,精美雕刻的“莲花”鱼缸,以及以民俗和景观为主题的“嫦娥奔月”和“剑门雄关”石雕屏风。产品曾参加过历届省级和全国性的工业和艺术展览。自1978起,部分精品入选日本、香港、加拿大、美国、圭亚那等地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