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之宝市政厅
1,镇保之宝——金兽
这件西汉的金兽是在1982的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把水渠挖完整后,发现它高10.2厘米,长16厘米,宽17.8厘米,重9100克,含金量99%。它又空又厚。
2、御窑之宝——釉里红老冷三友纹梅瓶
明洪武釉红冷三友纹梅花瓶为阿明瓷,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桥香龙山明墓1957年3月出土。
作为国宝级文物,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这个梅花花瓶造型美观,保存完好。老寒三友指的是松树、青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贵的志向。
3、天空之宝——人、鸟、兽玉雕摆件
昆山市昭陵山遗址77号墓1991出土了雕刻的人、鸟、兽玉器。昭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属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水乡新石器时代遗址。
这件装饰品出土时,放在墓主人右脚下一块石碑的圆孔里。从朱红色、霰上部的捆绑痕迹和现场留下的朱红图案痕迹来看,霰原是一柄。霰弹作为一种由武器演变而来的仪式器具,显示了墓主人生前所拥有的军事权威。雕刻的人、鸟和动物的玉饰应该是霰上的附加饰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技术价值。它是我国出土时代最早的人、鸟、兽雕刻玉饰,是良渚先民与神灵相通、彰显权威的神秘象征。
4、你的园中之宝——金蝉玉叶
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吴大夫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万家族墓地14号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这块金蝉玉叶,出土的正是墓主人的头部。同时出土了两枚嵌宝玉花的银币和四枚金银,证明此物为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
一只闪着金光的神形蝉站在玉叶上。它身体向上倾斜,翅膀微张,嘴巴微张,蝉鸣左右。玉叶是新疆和田羊脂制成的白玉。叶子打磨薄凹弧形,分成八瓣。构思巧妙,制作精美,妙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是不可多得的工艺珍品。
5、奇迹般的宝藏——青瓷野兽雕像
西晋青瓷兽像于1976在宜兴周处家族墓冢出土。神兽雕像略呈梨形,肩腹两侧各有三条横线,上小下大。作品呈之字形排列,平底微凹。这种青瓷兽体大,神态惊人,纹饰丰富,造型独特,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这是中国最早的带有铭文的瓷器之一。
6、保护之宝——银缕玉衣
国内仅发现一件银色玉衣,出土于1970徐州东汉王鹏程后裔公刘墓。玉衣长1.70米,玉片2600余片,银线约800克,形制与金缕玉衣相似。这是第一件经过考古发掘、科学修复、保存完好的汉代玉衣。
7、礼器之宝——人面兽面相结合的玉琮
人面兽面的玉琮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由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带绿色和赭红色条纹。形状是一个外圆内圆的短方柱体。这个洞是从两边钻的,打磨得很光滑。
这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精湛玉雕技术的杰作,是良渚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鲜明的标志。
8.鸿胪之宝——镀金喇嘛塔
20世纪50年代,牛首山红觉寺塔地宫出土了一座镀金的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的杰作,也是中国唯一出土的“迷你”镀金喇嘛塔。
这座镀金的喇嘛塔非常精美,喇嘛塔周围有兽角佛像、瓷罐、玉瓶等等。塔内有四个壶门,包括释迦牟尼和韦陀的佛像,上面有轮子、十三天、宝盖和朱宝。塔内住友台上排列着一组佛像。住友里藏着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东西。整座鎏金宝塔置于须弥山形状的红砂岩雕成的基座上,四面雕有胡人献宝、双狮戏球、双鹿戏龙过浪等图案。塔座下刻有:“金陵牛首山鸿觉寺,常满供品”,背面为“西门李福善,佛祖弟子,御监太监”。
9、水墨之宝——徐渭的《杂花》
《杂花》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文学戏剧家徐渭创作的书画作品。是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作,无愧于“天下第一徐青藤”的美誉。
这幅画卷有十多米长。徐渭以酣畅淋漓的笔法和气势磅礴的气势,运用焦墨、泼墨、积墨等笔法和技法,生动地展示了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车前草、梅花、兰花、竹子等13种花果。
10,光之宝——错银青铜公牛灯
撮银铜牛灯是一件东汉青铜器,于1980年在江苏省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出土。汉代青铜灯中,实用性、科技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顶级作品,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都领先西方国家1000多年。
铜牛灯由灯头、灯座、烟管三部分组成。灯座是一头牛,低着头站着,两角翘着。牛的肚子是空心的,它带着一个圆形的灯盘。灯盘的一侧设有扁平手柄,便于转动灯盘。圆盘上装饰有两个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个灯罩镂空有菱形斜网格图案,起到散热、防风、调光的作用。
镇馆之宝有:长寿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瓷炉;慈航之宝——金观音菩萨像;地图的宝藏——利玛窦的《伟大的世界地理图》:文房之宝——镀金镶嵌动物造型铜盒砚;权力与信任的宝藏——广灵王茜金印:刺绣之宝——沈寿刺绣《耶稣像》;自然之宝——错金银重绕铜锅;竹林七贤画像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