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有哪些寺庙?

长沙著名的寺庙有开福寺和庐山寺。

长沙开福寺简介

在长沙北部新河与湘江交汇处的凤嘴,有一座宏伟非凡的千年古刹,这就是长沙开福寺。

开福寺,三湘名寺。

开福寺是中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它是禅宗林佶派杨琪派的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马殷分割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建宫,建回春园为避暑胜地。晚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之子马锡范将春园的一部分赠给和尚保宁,创办了开福寺。马希范继位后,在附近修建了大量建筑,旁边是魏紫山,北面是碧浪湖,使开福寺成为内外风光16的著名景点。明代学者李勉曾写过一首诗《开福寺》,称赞道:“我爱招景,自然入画屏。水明如镜,山绿如螺。抱猴回洞,奔云鹤歇。从容久坐,花满闲情。”

盛大的场合

开福寺兴盛时,住着一千多名僧人。宋元明清以后香火不绝,名僧辈出。北宋时,弘昀是一位佛教和医学的大师,他被宋太祖召见,并得到一件紫袍。在宋徽宗,道宁禅师的住持恢复了佛教寺庙。他把临济宗杨琪派的禅法传授给日本的僧人求法。觉新回国后,邓发学派被日本天皇授予“邓发元郭明师”的称号。僧尼很多,所以日本佛教林佶派把开福寺当成“祖庙”,几乎每年都派人去朝拜。光绪12年,19人,包括著名高僧吉禅、李云、著名诗人王闿运等,在此组织碧湖诗社,赋诗、谈禅,一时成为美谈。光绪末年,诗人李云在寺内创办了湖南和尚师范学校。一千多年来,开福寺几经沉浮,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主要是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自开福寺于1994年被指定为佛教高僧的禅院后,方丈大规模修建了开福寺,新建了一座禅院、一座放生池、一座清泰桥和一座钟鼓楼。修复了大雄宝殿、法堂、禅堂、佛堂、摩尼殿、斋堂、客堂、藏经楼。1997年,开福寺从缅甸请回释迦牟尼佛玉像(高5米)和阿难叶佳二弟子玉像(高4米)。后来又从台湾省等地请来了五部大藏经。整个改扩建工程总面积654.38+0.6万平方米。重建后的开福寺不仅更加庄严,而且布局合理,典雅古朴,成为湖南佛教界的一个窗口。65438+2009年,开福寺承接湖南佛学院教育部。

形式

如今,开福寺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4.38+0.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山门三大殿(三庙、大雄殿、毗卢殿)和两厢殿。山门为花岗岩牌楼建筑,四柱三门三层,高度10米。大门广场上的柱子绘有浮雕,或人物,或花草树木,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山门两侧各有一对石狮子和雕像。进入山门,即放生池,这是原碧浪湖的残迹,上一座单拱花岗岩桥,走过石桥,便见一尊观音菩萨圣像,一尊汉白玉,面带微笑,手持柳网瓶,立于九龙,庄严中透着祥和。站在雕像前,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俗世的心也平和宁静了许多。再往前,开福寺有三个大殿。前殿是弥勒殿,又称三庙。它有三个房间宽,外檐有方柱,内檐有圆柱,都是花岗岩雕刻而成。该寺供奉西方三圣,但现在没有了,重塑弥勒佛,韦陀菩萨和四大天王。中殿为正殿,又称大雄宝殿,高20米。悉达多乔达摩,一个白色大理石,供奉在中心。阿难尊者和叶佳尊者站在两边。靠近释迦牟尼佛的背后,有一尊千手千眼的金观音。大殿两侧还有十六尊尊者的黄金雕像。后殿为毗卢殿,内有毗卢佛像。周围是500尊罗汉像,高约0.4米,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民间流传以罗汉数来衡量吉凶,即从任意一个罗汉开始,按年龄数至最后一个罗汉,再根据罗汉数画一个印来衡量吉凶。不过现在的签名都修改过了,大部分主要是劝人正直行善。三堂之间有一个庭院,里面种着古树名花,还有几块清代的石碑,非常古朴典雅。三大殿的东侧是客殿、斋殿、摩尼殿和魏紫殿。魏紫殿上有藏经楼,为唐宋古建筑,西侧有禅堂、法堂、读经堂。寺内有许多对联,大多含有佛教教义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大雄宝殿里有一幅很有意味的画面:翟宇敲下蓝湖明月,感受一下,先感受一下,再感受一下,再无其他;清钟破山脚下峰云,空空空空,色空,永远空。对联中反映的佛教哲学耐人寻味。

繁荣的

开福寺自建庙以来,虽几经损毁,但香火不绝,佛教兴盛。特别是成为比丘尼丛林以来,在方丈能净大师的主持下,弘扬了佛法,造福了众生,繁荣了佛法,名声远播,吸引了众多僧人和大德前来参观,增加了佛教文化交流。日本林佶派的和尚几乎每年都来开福寺拜谒祠堂。台湾省著名的慧空大师和唯一的驱魔人也多次造访开福寺。香港、澳门、韩国、新加坡的大和尚、名僧也来交流佛教文化。65438-0997年,能静法师应“中韩日佛教基金纽带”组织邀请,参加在日本举行的国际佛教交流会。2000年,应台湾佛教界邀请,能静法师赴包道讲学,反响良好。2002年,应韩国佛教界邀请,能静法师参加了由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盛辉和尚率领的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韩国。

庐山寺庙简介

坐落在岳麓山古木丛中的庐山寺庙,是湖南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该寺始建于西晋太师四年(公元268年),原名惠光寺,唐初改名庐山寺。寺左邻青峰峡,右饮白鹤泉,远眺河西冯丹,前方长岛香柳,背靠豫北风云,深山密林。被誉为“汉魏第一景,湖南第一景”,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自1700多年前建庙以来,先后6次毁于战火。1944被日军摧毁,今天只剩下山门和藏经阁。大殿现已修复,殿内千手观音庄严慈祥。现在寺庙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斋堂等主要建筑组成。大门呈拱形,刻有“古路山寺”字样,还有藏经阁,又称观音阁。亭前有两棵古罗汉松,植于六朝,又称六朝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庐山寺庙。

历史的活见证。庐山寺内保存的珍贵文物是庐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刻于古庐山寺。明代盖有亭子,清咸丰年间嵌于岳麓书院墙中。现保存于湖南大学。纪念碑高2.72米,宽1.33米。这是唐代大书法家李咏写的。碑文四个大字,即“庐山寺碑”。内容描述了庐山寺从晋初的兴衰,到唐开元立碑,寺庙修复的过程和历代禅师所传的佛教教义,岳麓山的风景。全文是* *。李咏(678-747),字太和,扬州江都人。他以工笔、演技和楷书闻名于世,独树一帜。这块碑对后世影响很大。宋代苏轼、米芾微攻基本法,元代书法家孟玥“一意写大字”。明代董其昌称赞他“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此碑是我国著名的唐碑,属于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庐山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场之一。自晋代以来,经历了拜、导、法、摩诃。

像阎娜和智谦这样的住持有着越来越多的佛教经历。法大师著有《证据法》,著有《经典之路》。隋炀帝开九年(公元589年),天台宗创始人智在天台宗传教时,宣讲了《法华文轩》等著名的天台宗著作,对三湘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唐代,庐山寺庙如日中天,规模宏大,殿堂雄伟,声名显赫。学者们互相竞争去旅行,或写诗或作文。诗人杜甫吟咏“庙门高,庙脚插赤沙湖”,刘禹锡也惊叹“高庙远眺长沙,疑是吞”。唐朝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大书法家李咏题写《庐山寺碑》以示胜利。因其文章、书法、篆刻俱佳,被誉为天下“三碑”。庐山寺自金代建立以来,经过隋唐的发展和宋元的延续,到明中叶已成为著名的禅宗胜地。为了宣传庐山寺的成就,万历年间,明神宗被赐名为“万寿寺”。明末,禅寺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重建,但规模比以前小了很多。1944又被日军破坏,只剩下山门和观音阁。65438年至0986年在长沙市佛教协会的主持下恢复原貌。目前,庐山寺方丈盛辉大师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2000年,盛辉作为中国宗教领袖七人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联合国千年和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