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古代篱笆建筑”的历史与未来

2007年5月,省文化厅公布了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申报的“撒拉族古城墙制作技艺”。这种古老的栅栏建筑制造技术融合了藏、汉、回、土、保安等民族的建筑文化。撒拉族民居是当时居民建造的。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石头和土壤资源,聚集了多民族的建筑文化和艺术,撒拉族民居布局多样,门窗装饰独特,雕刻精美的两层屋檐、栏杆和大过梁。堪称循化地区古建筑文化的代表。

历史:研究价值很高。

撒拉族古民居土墙建筑是一种由木、石、土组成的古民居。它被称为围墙建筑,因为它的墙主要是由树杆和篮子组成。目前,明清古民居的围墙建筑依然存在,充分完整地包含了其历史建筑的艺术形式。

撒拉族的古城墙建筑自元代以来被广泛建造。除了木工技术,制作简单,用料简单。古代有围墙的建筑通常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卧室和客房,下层是仓库和牲畜圈。围墙建筑的框架是由优质木材制成的。这面墙是用杂木树枝做的,两边用草泥墙覆盖,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减轻了建筑重量。同时墙体中间是空的,冬暖夏凉,透气性强。房子的门、窗、柱上大多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

循化县文化局局长何永忠说:“撒拉族古墙是梦达撒拉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过程中修建的。对研究撒拉族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民俗、建筑、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宝贵价值。”

未来:任重道远

近年来,青海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些古建筑。200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国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开展国际合作,对梦达村的4处古民居进行测绘,提取保护研究资料。

目前,循化县现存的14古城墙建筑中,有4座明清建筑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了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国家将把一座建于清代的古老撒拉族建筑移至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修复和保护。10 10月22日,省文化厅对围网古建筑群相关文字材料进行了补充完善,提交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