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古代家具的形状像扶手椅的上部,也就是靠背坐在地板上靠着它的部分。

椅子和凳子

明清时期的椅凳有多种形式和名称,如宝椅、顶椅、圈椅、官帽椅、扶手椅、玫瑰椅等。有方凳、小方凳、长凳、长方凳、圆凳、五方、六方、梅花、海棠凳,还有各种形式的绣墩。

报乙

宝椅是一种大椅子。在宫廷中被称为“王座”。其中许多陈列在每座宫殿的正殿,专供皇帝和皇后使用。有时也放在附属厅或客厅,一般还是放在室内中央或显眼的位置。这种大椅子很少成对,都是单独摆放的。宝椅和罗汉床的形状和结构没有区别,只是身体比罗汉床小。有人说是由床演变而来的,确实有一定道理。宝座多为紫檀木材质,材质厚重,造型庄重,雕刻精美,给使用者增添了威严感。清代御座的特点是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用料规范,做工精细,装饰华丽。王座上下、内外或浮雕,或通过雕刻各种吉祥图案,显示出皇家的尊贵和奢华。

红木镶嵌山毛榉垫宝座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身高110厘米

估价:30000元人民币。

这个王座线条流畅,背板和扶手呈屏风状,中间为圆形,镶嵌榉木。腰以下花盘中间凹,夔文浮雕。底四面平齐,四足外翻奎文马蹄铁。两条腿的练习更加扎实稳健。地垫面的使用,增添了几分闲适和优雅。

玫瑰椅

玫瑰椅见于宋代名画,明代更为常见。这是一把形状独特的椅子。它的靠背通常比其他种类的椅子低,扶手的高度也差不多。在窗台背面设置几把椅子,不要高于窗台;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特点,不太实用的玫瑰椅在搭配桌案的时候还是蛮受欢迎的。玫瑰椅多采用紫檀木或鸡翅木,一般不带紫檀木。利用紫檀木特有的颜色和纹理以及椅子本身独特的造型,更加赏心悦目。“玫瑰”一词一般指美丽的玉石。就“玫瑰”这个词来说,一个是“美石”的意思,一个是“妙不可言”的意思,也就是珍贵的意思。后汉书《班固·西都傅传》载:“奇因料贵,抗虹梁”,“蔷薇”谓之奇物。从风格、特点、造型来看,玫瑰椅真的很有新意。这款椅子的四条腿和靠背的扶手都采用了圆直材质,相比其他椅子确实新颖独特,达到了难得的美观效果。称这把椅子为“玫瑰”是对这种家具的高度赞扬。

黄华丽雕花背玫瑰椅

干净的

100.7×60.3×45.9厘米

估价:人民币248100 ~ 413500。

成交价:296480元

这款玫瑰椅造型独特,风格新颖,雕刻精美。

顶椅和圆背椅

椅子,又称胡床,最初是中国古代马人的用具,通常被认为是从席地而坐到坐在椅子上的变化。椅子的结构是前后腿交叉,以交点为轴,上梁穿过绳子代替座位,可以折叠,上面装一个铁环。椅圈一般由三到五个榫头组成,下部由八根木棍组成。关节大多用金属件固定。整个造型从侧面看像是多个三角形,线条纤细活泼,却又稳重。因为它的双腿交叉,所以被称为头把交椅。在明清时期,那些有扶手椅圈的通常被称为顶座,而那些没有扶手椅圈的被称为“毽子”或“麻扎-e”。顶椅可以折叠,携带和收纳都非常方便。它们不仅可以在室内使用,也可以在外出时使用。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家贵族或官员、士绅外出游弋、狩猎时,都带着这种椅子,以便主人随时随地坐下休息。这也是顶椅又叫“走椅”、“猎椅”的原因。

圈椅是由顶椅发展而来的。顶椅的椅背环随扶手一起下。坐着的时候手肘和手臂一起支撑,很舒服,很受人们欢迎。后来逐渐发展成室内使用的扶手椅。它和顶椅的区别在于,它是用四条腿而不是交叉腿,表面是木板,和普通椅子的底盘区别不大。只有椅子表面的上部仍然保留着顶点的形状。这些椅子大多是成对摆放的,分开的不多。圆背椅是弧形的,所以圆形的材质更和谐。圆背扶手椅多采用轻元素手法,背板中间只浮雕了一组简单的图案,但都很浅。背板都做成S型曲线,根据人体脊柱曲线制作,是明式家具科学性的典型。

明代中后期,有的椅圈在末端扶手的云头外雕刻一组图案,既美化了家具,又起到了特别的加固作用。在明代,人们对这种椅子推崇备至,所以在当时,它常被称为“太师椅”。还有一种圆背椅,背板高于椅圈,略向后卷,可以当脑补。还有一些圆背椅,通过边柱从背板向两侧延伸,但不向下延伸。这样就变成了没有扶手的半圆椅。这种椅子造型奇特,可谓清新别致。

镶嵌铜的清黄华丽

106.6×73.7×62厘米

估价:65438元+0600000 ~ 2000000元。

成交价:2053440元。

头把交椅是帝王贵族的用具,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我国也有“头把交椅”的说法,暗指某人是最重要的角色。这把椅子只由几条必要的线条组成,没有任何多余的部分,造型简洁;黄花梨为木质,外覆铜片,新颖独特;扶手头和踏板的转角花纹的雕刻,背板的包边装饰和透雕花纹的运用,给造型粗犷大方的顶椅增添了几分格调。

黄花梨圆背扶手椅(一对)

明亮的

60×47×99厘米

估价:人民币100000 ~ 120000。

圈椅是典型的明式家具。椅圈从脑后一直延伸到扶手,背板呈S形,饰有小浮雕,椅门设置在面下,底层地板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这些都是典型的明式特色,是实用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官帽椅和扶手椅

官帽椅有两种:南官帽椅和四头官帽椅。从造型上看,南方官帽椅没有四头式大方,但在装饰手法上更容易发挥,可以用各种形式装饰椅背和扶手;材料可以是圆的、弯曲的和直的。其特征是在椅背的立柱与搭接头的连接处做软嵌条,立柱做榫,横梁做榫,横梁压在立柱上。“S”形椅背多采用框板的方法,分格,或雕刻通孔如意云头,或浮雕一组简单图案,美观大方。一般在一个大厅或者成对使用,很少单独使用。

四头官帽椅,也就是椅背上的头枕和扶手的前角没有做成柔和的圆角,而是头枕和扶手的横梁穿过立柱,再向背部和两侧微微弯曲,形成自然流畅的曲线。末端磨成圆头,给人一种柔软顺滑的感觉。这些四把椅子大部分是由黄华丽木材制成的。背板多为S形,由一整板制成。简单大方的造型和清晰漂亮的纹理色彩形成了优雅高贵的风格和特点。明清都有官帽椅,只是制作不同,主要表现在脑、靠背、扶手的不同。清代官帽椅的椅头多为罗国或花卉形状,靠背和扶手多以花卉装饰,与明代简单朴素的风格完全不同。

扶手椅的造型特点是有靠背无扶手,靠背不突出。有不同形式的靠背,其中一些被称为“统一纪念碑”椅子。这种椅子比官帽椅略小,椅背的横梁两端类似于官帽椅。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做成柔和的圆角;一种是横梁上长出两根柱子,微微上翘,就像一根灯杆,所以又叫“灯吊椅”。在材料和装饰上,硬木、杂木、彩漆、填充漆、竹子一应俱全,特点是轻巧、灵活、方便。

屏风背椅

其靠背似屏风,故名。靠背上常镶嵌大理石,或镂空雕成瓶、叶、碗等图案,再镶嵌瓷器,颇具特色,为清式家具所独有。

黄华丽四岁官员帽椅(一对)

明亮的

60×45.5×117厘米

预估价格:7万~8万人民币。

四岁官帽椅在明式家具中较为常见。背板做成曲线的时候,采用了省框板的方法,边上刻齿,光着脚,与整体的简洁通透相协调。底部前车顶加宽形成踏板,给人自然舒适的感觉。

红木高脚扶手椅(四件)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52×43×105厘米

预估价格:人民币5万~7万元。

这套扶手椅,类似于“统一碑式”,雕刻精美,背板精致细腻,腰下花板雕刻更为细致。椅腿做成三条腿,腿伸直,脚上有狮爪,应该是清代风格中受西洋风格影响的作品。这是其中的两个。

方形凳子

凳子是没有靠背的座位。就凳子而言,大致可以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其中方形凳子种类最多。在各种形式的凳子中,分为有腰的和无腰的两类。有腰带的用方形材料,圆形材料一般不用;如果没有腰,有方料和圆料。如果你有腰,可以做弯腿,比如鼓腿,鼓牙,三条腿。而没有腰的用直腿。有腰带的脚的末端都是内翻或外翻的,没有腰带的脚是方的或圆的,脚的末端没有装饰。

凳面上的板心也有很多图案。有影木心、各种硬木、彩绘木框、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而且用料和制作都很讲究。有很长很长的凳子。长道常见,多以一板为面,四腿侧足明显,俗称四分八叉,仅供一人使用。还有能坐两三个人的长板,称为“长板凳”或“板凳”;还有一种“弹簧凳”,形似炕,可容纳两人。由于坐面较宽,不坐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放器皿。

明清时期的圆凳,又称圆凳,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之分。做法和方凳一样,腿直腿弯。明代的圆凳一般为束腰式,凳面为圆形、梅花或海棠形,有圆形泥托,泥托下有四足、六足、八足,更为坚实牢固。做工细致,造型美观。清代没有腰封的人,用腿的顶端作为榫头,直接支撑坐面;如果有腰封,主要靠牙板和腰封支撑坐面。和方凳也有一点不同。方凳都用四脚,圆凳不受角度限制。至少可以用三尺,很多可以用六尺。

早起的凳子

“凳”这个词原本不是指我们今天说的座凳,而是特指踏板。后来无靠背座椅被称为凳子。《释名释床帐》说:“榻凳置于大床前,小榻之上,故床亦蹬。”显然是一种睡觉的用具,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踏板。踏板,也叫脚凳。明代史书中有许多关于脚凳的记载。《鲁班经》里有各种各样的脚凳。特别是《长史·尊生八记》还推出了奇特的脚凳,将养生与健身有机结合,成为当时备受推崇的健身家具。《史记》说:“脚凳是一种木制的卷凳,长二尺,宽六寸。和平常一样高。分为一档,内口空,两根圆木。两头留着旋转,脚用来踢轴和翻滚。盖涌泉穴生于精气,锻炼更好。竹凳上大的也可以。”

古代家具的价值认定

清初制作的家具在造型风格、结构、做工、用料等方面与明代家具相当一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国内一些家具研究权威将明代和清初制作的家具统称为“明式家具”,在确定价值时基本一视同仁。清初家具之所以能与明代家具相提并论,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也说明古代家具的历史并不是评价其价值的唯一标准。家具造型艺术的好坏是决定家具价值的重要因素。王先生高度概括了家具造型艺术的标准,使家具造型的描述规范化、具体化,相互关系一目了然。他提出的家具十六件,简洁、朴素、厚重、凝重、雄伟、圆润、平淡、华丽、婉约、婉约、空灵、精致、典雅、清新;八病繁琐、多余、臃肿、停滞、精致、荒诞、错位、庸俗。制造工艺水平是衡量古代家具价值的另一把尺子,主要可以从结构合理性、榫卯精度、雕刻功夫等方面进行考察。古代家具的入口往往是醒目的雕花部分。雕刻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家具的价值。古代家具上的雕刻一般分为三种:通雕、平面立体雕刻和立体雕刻。雕工的优劣取决于造型是否写实,立体感是否强,层次是否清晰;看雕孔是否光滑,有无锉痕,根部是否干净,地基是否平整。一般来说,在评价家具的雕刻时,除了考虑工艺的难易程度和操作的准确程度外,关键是看整体是否有感人的质感和生动的韵味。

黄华丽方凳(一对)

明亮的

64×64×55厘米

估价:50万~70万人民币。

这个方凳使用了更多的装饰手法。条、腿、脚边缘有阴影,脚端用云纹马蹄铁。条痕下的附加花齿不同于常见的角齿,虽然雕刻更复杂,年代也更早。

鸡翅木拐杖方凳(四件套)

干净的

46×46×47.5厘米

估价:人民币12000 ~ 15000。

这套方凳庄重典雅,四条腿与凳面平齐,牙板与底层地板一分为二,脚雕背纹,空灵的牙板饰绑匪纹,并不复杂,反而增添了几分光彩,再加上难得一见的鸡翅木纹理,堪称古典家具中的上品。

红木石面鼓凳(一对)

清初

45×33厘米

预估价格:人民币5万~6万元。

成交价:人民币20万元。

鼓凳是明清家具中常见的样式。鼓凳的上下牙板做成对称的披肩状,粗壮的四条腿与双线海棠形的装饰格子相映成趣,让人感觉稳重精致。

红木镶嵌瓷板方凳(一对)

干净的

身高48厘米

预计价格:人民币36000元。

这双精致的方凳做成可活动的侧镂空,内腿线条,两条腿,非常结实。脚外翻叶形马蹄铁,镶嵌斗彩瓷盘,体现了设计师和制作者的综合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