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部温泉主要景点
如花洞最早的名字是猫沟洞。传说山洞里有一群精制的母毛狗,经常出来害邻居。后来母毛狗被缙云寺的妙僧在洞中斩首,很快洞壁上生出许多像乳房一样的石花,因此得名。另一个传说是太平天国时,石达开率军经重庆进入贵州,途经缙云山。为了带领军队进入山洞消灭躲在山洞里的恶霸地主,一对女孩古画和如梅被烧死。为了纪念他们,人们把他们命名为“如花洞”。
如花洞入口丑陋,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如花洞又叫五花洞,住着一位乐于布施于人的五花娘娘。不管附近的人有多困难,她都给了她想要的一切。尤其是邻居的婚丧嫁娶,她穷什么就给什么,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一天,一个邪恶罕见的五花皇后,美若天仙,有邪念。他进洞耍流氓,调戏五花皇后。武华皇后再也忍不住了。她施了毁洞除邪的法术,将邪恶青年压死在洞口。从此,洞口消失了,现在洞口只是五华洞的一个缝隙。
如花洞深157.5米,落差30米。大孔覆小孔,主孔覆岔孔,蜿蜒纵横,纵横交错。洞内蜿蜒幽深,奇形怪状,覆乳而悬,石柱、石笋姿态各异。几个山洞,洒下缕缕阳光,颇有令人遐想的诱惑力。如花洞不是一个普通的溶洞,它具有独特的地质研究价值。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研究过它的结构和成因。事实上,乳化洞穴的形成与温泉密切相关。构成如花洞的岩体不是石灰岩,而是五万年前的温泉沉积。那时,温泉从嘉陵江第一阶地流出,春天的花沉积在阶地上。由于这些春花位于背斜轴部,在背斜继续受到水平挤压的条件下,在泉的中部也出现了次生追踪裂缝。热水从这些裂缝中流过,使两面墙壁上的春花溶解,导致裂缝发展成溶解裂缝和溶洞,各种喀斯特景观在其中生成。洞穴内有石灰华沉淀,发现榉树科的树叶化石,可能是橡树类植物。洞穴中的钟乳石用U系列法测定了年代。地核形成于56,600±500年前,外壳形成于38,400±500年前。所以科学家称如花洞“不亚于第一假洞”,是举世无双的奇观。
如花洞的奇观举世无双;如花洞之美,世所罕见。诗人苏讴歌《如花洞》诗曰:入如花洞,犹疑如罗宫。天破,树湿,云重。地偏僻心偏僻,路迷茫。不用深究,就是会接上鸿蒙。在温泉寺的石背侧脚下,是宋代摩崖罗汉所在的地方。16崖上罗汉,刻于宋宣和年间(公元1120-1122),共分9尊,分别为童等1像和施主等1像。有些罗汉像还配有动物石雕,有2只猴子,1只老虎,1只龙。可惜这些罗汉的头像都在文革中被凿毁,现存的罗汉都被重新雕刻镶嵌在上面,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但在罗汉像前的巨石上,刻有一个石梯图案,很可能是意在通往“极乐世界”的“梯子”。梯旁刻有“天然如意梯”五个大字,字梯完好。人们看了,自然会想到。在此观光之后,一位诗人吟诵了一首诗:石壁上,十六罗汉,不唱不笑不哭,留下一首无声的歌。
《极乐世界》没有复活他的梦想,《如意天梯》只留下了一个缥缈的诱惑。石匠俯卧的身影已经消失,后来者应该猜到遥远的谜语。下来吧,十六颗充满苔丝的心,你的希望在今天的中国。崖罗汉背面,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游嘉陵江时,在此处崖上画了一尊观音像,并作了《千里嘉陵图》。观音像体态优美柔和,线条轻盈飘逸,面部饱满圆润,浓眉阔目,充分体现了唐代宗教艺术的特点。可惜1939修建高速公路时,开山开道,壁龛石像全部被毁。
石雕园是集温泉寺的石像、石雕、石雕、石碑于一处,有一处雕刻精美的明代遗迹——盘龙石雕府。有一尊古朴典雅的北宋石像——阿弥陀佛;有宋、元、明、清的花鸟、鸟兽石雕。最迷人的是诗碑立于森林中。虽然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序碑已不在,但大量明清诗碑显得古色古香,流传甚广。石雕园是历代考古和研究石雕艺术的最佳场所。相传很久以前,缙云山没有泉水。有一天,房客龙胜抱梦和缙云寺主持说第二天有龙送水上山,需要击鼓迎接。第二天,到了约定的时间,龙来到缙云山,却看到缙云山的入口空无一人,和尚们都没有醒。突然,他听到温泉寺的钟鼓很吵,就离开了泉水。
这就是乌龙碧水的由来。武隆碧泉位于公园刘翠园的上部。它是由青石制成的。它长24米,高3米。墙上雕刻着五条龙。龙的头高耸入云,它们从蓝色的石墙中走出来,张牙舞爪。都喷出温泉,清池,形成立体的五龙雨图。
乌龙碧泉池旁,还有一座青石拱桥,小巧玲珑,掩映在绿竹之中,别有意境。这就是著名的行知桥,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字命名。抗战时期,在吴和董的支持下,陶先生于1939在这里创办了著名的育才学校,培养革命烈士遗孤和抗战军人子女。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周恩来副委员长曾多次看望师生。
在桥旁的一片竹林里,竖立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是朱德主席在1963年春天视察北温泉时题写的。缙云山遇上大巴山,环抱山城,水房。重庆新工商开发区,四川天府驻重庆海关。另一块刻着郭沫若在1960游览缙云山、北温泉时题写的赞美诗:惜黄梅晚,红梅正开。玉流嘉陵,龙蛇窜铜雀台。老虎被消灭了,飞蛾等着被保护。温汤让鱼开心,罗汉有了新家。北温泉公园如花洞旁的岩顶上。一股股温泉从石洞中涌出,像一串串银珠,顺着陡峭岩石上悬挂的黎蒴树根飞泻而下。树根空灵多彩,被苔藓绿点染成绿色,仿佛是巧匠绣在银色窗帘上的图画。古有此泉,浓于水,口高悬,似龙出山飞流而下,悬数尺,气势磅礴,咆哮如雷。青干龙州知府王曾作《闻塘下夜听瀑声》诗:泉飞至千尺瀑,月船行。有没有龙穴,风雨声?寒气寒醒客耳,脉在动。有许多新诗是为了纪念莲西子。波回水,帆指渔城。
20世纪40年代,何路长期居住在北泉青石,饱览瀑布风光,写下《北泉青石一曲》,其中说:室外飞泉转瀑,风雨疑时更疑秋。现在我知道声音和尘埃都是虚幻的,我在从空中收集。
瀑布下有五潭荷塘,月明风清,夜月的潭水明如镜,能引起游人奇妙的遐想。请看一个诗人的感受:涓涓细流在此悄然交汇,白燕和朱庆有太多的情话要说。白天避免调皮的眼神,爱情需要冷静的讨论和思考。夜与水织围巾,别让风看。池底藏着多少北国春天的故事,只有水中微笑的嫦娥知道。又称玉液池。在温泉寺大雄宝殿和戒隐寺之间,水池呈长方形,长十几米,宽几米,水池中央横跨一座拱形石桥,造型颇为古朴。桥栏上的六块石雕,刻有芭蕉麒麟和天堂鸟的图画,刀和笔呈圆形,具有浓厚的中世纪雕刻风格。据专家考证,接近唐代雕塑。清乾隆《巴县志》载:“泉流四周,达大雄宝殿前,融于大地。沸水中绿藻参差,红鱼游。”《北碚志稿》说:“大雄庙前,有园有鱼塘,跨石桥,古色斑驳,六朝之物也。”
玩鱼池,鱼藻参差不齐,五颜六色,挂满各种颜色的鱼,成群漫游,吸引众多游客围着池塘观看。很多人扔进去饼干、馒头等碎食,逗鱼玩,乐趣无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问过池塘里投下的欢乐,又有多少诗句是从池塘里捞上来的...明郑德监督钦差大臣陆勇,在这个鱼池的围栏上撒饵,与鱼嬉戏取乐。看到鱼在深水肥美,活泼跳跃的景象,我感慨万千,诗中激情四射,即兴作出:峡中汤池不应存春,四时晴。鱼在开水里游,但还是要靠藻类,火不等工资。
明代进士、重庆知府朱来访后,有诗“一池清水见鱼,曲径可闻鸟叫人。”
万历结缘刘道开写道:“几只长松巢的鸟鹤,跃入一池清水。”
青干县令王尔俭有诗一首:石斗令泻云,余占山怒。松风渡峡春飞,鱼藻含春水质感。也许去小屋,和灰尘一起谈论坐在黄昏。洗完澡,和尚房里的茶已经熟了,池边的猿鸟本身就是一群。
当代诗人有另一种兴趣。请看《在鱼塘里玩耍》这首诗:是谁把彩虹剪开,洒在池塘里,变成五颜六色、活灵活现的鱼?他们在追什么,在找什么?一串串水滴形成绿色的涟漪。多么无忧无虑,多么快乐,像一群不知道冬天的孩子。我把视线放入水中,捕捉到一颗童心,写在一首诗里。北温泉公园观音寺前,有一棵古老的紫薇树,是明成化年间在温泉寺种植的。至今已有500年历史。魏紫,又名“百日红”。珍珠菜科小型落叶树,光滑的褐色树干。叶椭圆形,顶生圆锥花序。它在夏天开花,花瓣呈红色、紫色或白色。蒴果近球形。这株紫薇虽然看起来衰老,内心完全空虚,但空洞里却长出了一棵子树,足有碗口大小,伸出来干枯,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向四周张开。老树逢春,枝繁叶茂。当他们被摩擦时,他们的皮肤嫩滑,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如果是夏秋开花季节,胭脂一点点,红的无处不在,就更惊艳了。据公园里的老园丁介绍,他从20年前就开始用这棵树的枝条来扦插了。50多年来,魏紫路、魏紫森林和魏紫苗圃一代代地在公园里培育。今天三峡地区有几千棵紫薇树,都是这种老紫薇的后代。因此,她被视为儿孙满堂的“紫薇之母”。
听听诗人的赞美:花开花落,呼唤生命的春天,远古铺绿伞。风是汹涌的,雨是温柔的,历史的眼睛静静地写进每一片树叶。遥远的旅程留下的不是腐烂,而是每一根树枝成为繁衍后代的胚胎基地。灿烂的花朵承载着生命的追求,永恒的秘密让人寻求答案。文泉寺在古代是缙云寺的下院,寺庙金碧辉煌,石刻众多,香火鼎盛。后被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次破坏,损毁严重。唐真宗时期,重修该寺,并在背后的岩石间雕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镇四年(1007),温泉寺被朝廷册封为崇圣寺。明清时期,可以算是文泉寺的黄金时代。这座寺庙必须重建。与此同时,庙前还建了一座官亭。寺庙的后面正对着水流,亭子建在上翼。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游客都可以在泳池里洗澡。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鱼塘和半月潭供游客观赏。
1259年2月,萌哥到达合川钓鱼城。蒙哥西征所向披靡,但在钓鱼城总指挥官王坚和副指挥官张珏的顽强抵抗下,始终无法过线。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死于温泉寺。
缙云寺下院建于南朝刘崧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南齐设立东阳郡后,寺内香火兴盛一时,寺院辉煌,石刻众多。后来北周武帝和唐太宗两次都不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唐真宗年间,寺内由禅师在谷中重修,崖上佛像雕刻在背后的岩石间。唐乾福元年(公元874年),弘基和尚重修。宋王祥《重庆府风景下的玉帝纪胜》云:“温泉寺在唐干府。”唐代诗人陈、王沫若、、等都曾在此游览或下榻。司空图以此为题写了一首诗:山凉脉凉,不解林却作汤。草、树、龟、鱼熏煮,胜法塔湾僧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