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代园林植物配置有哪些特点?

给人以清澈见底、平易近人、赏心悦目的水体,是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古人说,山是骨,水是血,楼是眼,路是经,树是花是发。古今中外的园林都非常重视水在园林中的运用。

水可以使花园产生很多生动的景观,形成欢快的空间和透明的线条。园中的水体犹如一幅空白的图画,使园林虚实相生,刚柔相济。中国古典园林从南到北几乎没有园,也没有水。古往今来,园林水与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画无草木,山无生气;花园里没有植被,水也没有生命。”可见,园林水体的植物配置是造景不可或缺的材料。

园内各种水体,无论是主景、搭配景还是园内小景,都是利用植物来营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

中国早期的园林中早就包含了水,青山绿水中少不了植物。在中国古代,“瑶池”神话广为流传。据《穆传》记载“左有瑶池,右有绿水”,“轩下植白环之树,丹岗之林”,可见早期人们对园林水体植物造景的重视。秦汉时期,水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比如汉武帝上林苑,有八条大河贯穿辽阔的平原和丘陵。此外,还有十个天然湖泊和许多人工挖掘的湖泊。从三辅黄图处了解到,太爷池岸边种植了柳树等植物,池中种植了荷花、菱角、荸荠等水生植物,可见汉代对景区植物配置的重视。卓龙园和西苑是东汉洛阳城内的皇家园林。关于水体的植物配置有这样的描述:“卓龙芳林,九谷八溪;莲花覆水,秋兰为界。”西园的运河清澈见底,可以划船。渠内种植荷花,其中夜舒昼滚,一茎四叶,名曰“夜舒炼”。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成为园林物质建构的主体和中心。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非常重视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

在南朝的宫殿中,玄武湖尤为著名。当时湖面辽阔,继承了“一池三山”的园林布局。在有“蓬莱、方丈、瀛洲”的湖中,盛夏种满了荷花,是一处胜景。一个健康和著名的皇家园林,华林花园,有竹子和柏树种植在瀑布和泉水中。这个时候,住在庙里的官僚文人不满足于一时的观光,纷纷修建园林。西晋石冲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别墅花园。其主题以池塘花草树木为主,风格趋向静雅。静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清澈宁静,简单平坦的水面可以作为各种园林景色的底色。在水边种植一些绿色的柳树花可以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隋唐时期,园林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水作为园林的基本元素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唐代皇家园林兴庆宫中,宫内有一条龙沟。相传“兴庆池宽五七里,岸边有荷花、菱角、水藻、垂柳。”龙池南岸,有几丛草,叶紫心阴。醉者摘草闻之,曰“醒酒草”。

唐代的私家园林非常繁荣。王维的《辋川图》的主要特点是山水之美。从《辋川集》可以知道,湖中种荷花,岸边成排种柳树,最为梦幻。庐山草堂是诗人白居易的小别墅花园。草堂中有一方池,“池边多野山竹花,池中生白莲白鱼”。草堂南面,“河中有古松、崂山,只围十人,高数百尺。松下”有许多灌木、石径和多叶藤蔓编织而成,是一个充分利用四面八方的地方。

从宋代到清代雍正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早期,也是风景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完全定型的时期。宋徽宗的“寿山根月”是一座以山为主体的人工景观园林。瀑布、池塘、溪流、山涧相连,构成了艮岳的水系。水系采用聚而分之法,使水面豁然辽阔,而后溪流绵长,使溪流流连忘返,如歇,似自然。宋代私家园林根据地域不同,风格各异,但一般都用植物和园林建筑来丰富水景。比如李的仁风园,一个园林,临水种柳,水中种莲子。房子花园周围的溪流是由溪流和湖泊的水景赢得的。临水而建亭台楼阁等园林,有数千棵松梅,品种繁多,并在花木间搭起帐篷,待花开时欣赏。美丽的西湖在当时是一个著名的景点。白堤建于唐代,分为西“里湖”和东“外湖”两部分。堤上有六座桥,堤两边种着桃芙蓉,景色十分美丽。“湖光山色,四时无尽;虽然有画师,但是不能模仿。著名的“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明代西苑是元代太爷池的旧址。明代南海向南开凿,扩大了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布局。三海水面辽阔,岸边榆树、柳树居多,树龄100年以上。在海的中央,它是绿色和绿色的。北海种植荷花,南海芦苇丛生,沙鸟水鸟在山、水、色中游弋,形成独特的水景,能增加情趣,引人入胜。

清中叶至清末,园林趋于成熟,园林的发展也趋于精致。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的皇宫,皇帝们在此避暑,处理宫廷事务。多彩的湖区是整个景观的主要部分。山庄充分利用了热河泉的有利条件,结合峡谷、溪流、山泉的自然景观,营造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湖区巧妙地采用了布置岛屿和桥堤的分离式布局方式,形成不同的水面。别墅除了在湖区布置美景,还利用明云峡、梨树峪、松林峪的泉、溪、瀑,营造以水景为主题的景观。如果把植物运用到这些园林水体中去创造景观,就能出现更多美丽动人的画面。比如松云峡,种植着茂密苍劲的松林,构成了茫茫林海的自然景观。湖岸上广泛种植垂柳,湖边长满菱草和蒲苇,形成一种自然景观。再比如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是清代园林中水面最大的。西堤和“西堤六桥”建在湖的西半部,直接模仿了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简单来说,它的植物配置是:以柳树为主水侧,水面种植荷花。颐和园有些地方用植物来指出风景的特点。如知春亭岛上种植柳树和桃树,桃柳宣告春信,指出知春之意。这个幽默的花园以垂柳和荷花为特色。

江南园林和北方宫殿有明显的区别。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池塘众多,花木品种丰富,园林水体与植物的关系更为密切。如苏州拙政园的主要景点以一个大水池为中心,水池内种植荷花,“四面莲亭”中的“四壁莲三柳”条幅标明了此亭所处的环境。每当夏天刮起风来,香味就充满了亭子。它水湾一角的芦苇充满了野性,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几棵无花果树伸向水面,使岸与水的联系模糊而含蓄,水面显得深邃,仿佛在活动,有生命,景物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拙政园中间十分注重水面与岩石、花草、树木等建筑的相互隐蔽,形成富有江南水乡风格的自然景观。再比如苏州师傅公园的塘边,略呈方形,但曲折有致。其上种植黄心、紫薇等灌木和攀缘植物,部分松枝倾斜,展现自然水景的野趣。江南园林一般都是私家园林,所以没有北方园林那样的水池。水池虽小,但仍采用岛、桥等水体景观。比如扬州个园的池子不大,但形状很多。蜿蜒曲折,乱石、小岛、护岸、曲桥穿插其间,显示了水位的丰富性,尤其是引水成溪,引入峡山山腹部,水景与洞景的结合,有许多巧妙独特的设计。

一般在江南园林旁布置几棵姿态各异的树,如柳树。它们容易近水生长,婀娜多姿的姿态趋于优美,最能体现江南水乡的魅力。高处常种有迎春、探春、珞珈等。,然后还有萱草,玉簪,雪中六,秋海棠之类的,散了。池畔路边稀疏,不遮水景。水面常见荷花、浮萍、荸荠,丰富了水面的空间层次,控制其生长,不使其在水面蔓延,影响反光效果;睡莲的花和叶都很小,离水面不高,在小池塘里最常见。海藻只和鱼合作,偶尔装饰一点。

国外的古典园林在水处理、植物配置等方面与国内不同。

JSimonds说:“水是花园里最吸引人的风景”。瑞典园艺师奥西伦说:“水一直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园林中水的范围更大,位置更突出。”。

在国外《圣经》记载的“伊甸园”里,花园里到处是流水和奇花异木,景色非常美丽。

在古埃及,底比斯古城出土了一幅花园壁画。花园是正方形的,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旁边有一个亭子。水池周围,有埃及无花果、椰枣、棕榈、无花果、葡萄、石榴等。都种了,池子里还种了荷花等水生植物,养了水鸟和鱼。

在古希腊,贵族宅邸中有一个柱廊环绕的中庭,中庭内有喷泉、雕塑、花瓶等。,并种植了玫瑰、罂粟、百合、风仙子、水仙花和芳香植物,形成了一个华丽的内庭院花园。

在古罗马,住宅花园的中央有一个带照明的庭院,庭院的地面上建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可以储存雨水,也可以用来洗澡。在古代园林中,经常使用带有雕像、大理石桌子和喷泉的水池来丰富水景。

在古代意大利,水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活的灵魂。有石缝中的清泉、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布、链瀑、阶瀑和各种喷泉。然而,在许多水体旁边几乎没有植物。一般用独特的动水来形成美丽的景观,这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管理完全不同。

从古至今,国外的园林处处呈现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形状,追求一个规则的园林,水池的形状也往往是规则的。比如法国弗莱维贡公馆花园里的“皇冠喷泉”,呈之字形布局。中国园林是“一种绘画,它保持自然事物的自然形状,并试图模仿自然”,表明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美。园中所挖的各种水体,也是对自然界的河、湖、溪、流、泉、瀑的艺术概括。人工治水一定要做到“虽是人为,却是自然”,即使水面很小,也会有波折,用岩石来装点岩岸。有些人甚至故意做一个湾枝和喷嘴,以示出处和脉络,如果排水无穷。在稍大的表面上,将建造岛屿和桥梁。在有限的篇幅里,尽量写出自然水景的全貌,这就是“一勺将江湖万里”的思路。园林中的自然美离不开水,没有水的点缀,园林会感觉沉闷,有“无水无园”的倾向。植物作为园林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园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园林水体中,除了通过桥接水面、在水中筑岛、在水上划船来丰富水景外,植物材料的形、色、韵之美也常被用于造景,可以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水景,给人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