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采桑中的两个赏析问题及解决方法
●采摘桑葚籽。
恨君不似月,东西南北。东西南北,只有彼此。
恨你就像江面上的一个月,满了还是亏。重聚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词的欣赏
这个词是关于离别的感觉。上一部写的是自己的风风雨雨,行踪不定,南北漂泊的生活,时常在月下思念君(指妻子),只有月亮陪伴。“恨君”二字表面上看,其实是在为君着想。表面上看只有月亮跟着不离别,实际上是说你经常离开老公。在接下来的影片中,暂时的月满依然是失落,暗喻他与你暂时的重逢。这个词的特点是充满了民谣。民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典故,只是一种小品。
这个字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线描。民谣往往采取反复唱的形式,这个词也是。不仅因为“采桑子”这个词的特点,比如“南北东西”“暂时吃饱了亏了”之类的重复出现;就连上下篇也是重复的,比如“恨君不像河底月”和“恨君像河底月”只有一字之差,就像民谣里的重叠。还有,民谣也经常用比喻,“江楼月”这个词就是一个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有意境。钱钟书曾经讲过“隐喻的两个把手”和“隐喻的多边性”。钱钟书所谓两柄:“有了这个东西,援是比喻,或褒,或贬,或喜,或恶,用词大相径庭;迫切需要对文字修改的研究给予指示。”如《魏楚侯《正义禅师碑文》:“佛犹在水中,可见不可取。“太奇妙了,不是乙炔,还是浮云。”虽不可及,心向往之。“这是令人信服的赞美。黄庭坚《园中之春》:“镜中花,水中捉月,无缘无故凝望近伊”,“幽云”把甜糖抹在鼻子上,只教他不要去舔”,这是对痒的恨字。“同一个词被用来比喻水中的月亮。一个表示钦佩,一个表示不满。但感受不同,称为比喻的第二把手。
“隐喻有两个把手,是多边的。盖物只是一物,但不限于一性一能,所以不限于一功一效。取类比的人是细心的还是不同的,重在不同,所指相同但目的不同;所以一个事物的形象是可以独立存在,不断变化的。像老公的月亮,又圆又亮,圆(又亮)的话,就像墨家书里的石头,坚又白,不相处却互利。
把镜子比作月亮,如庾信的《镜花颂》:“月生无桂”,类似于明,也可以类似于圆。王禹偁龙凤茶:“圆如明月轮”,不像明代。“月眼”“月脸”是俗语,眼睛取月亮的亮度,脸取月亮的圆。”一节引自(管锥。周易正义。如例所述,《归妹》以月亮为喻,可以更圆更亮。这是多边隐喻。
当钱先生在这里谈到两个把手和多边主义时,他指的是不同的作品。比如用月亮做比喻,这个作品里有赞美,那个作品里有不满;这件作品比那件更圆,但比那件更亮。那么有没有一个比喻用在一个作品中,有两个把手,是多边的?其实这个词是。
-
第一个词是和“河底的月亮”相比较的,诗人在片中赞美了“河底的月亮”。南北东西,只相随不别离”,说人虽四处漂泊,明月却永不与人分离,这是褒义。在接下来的影片中,我们也用《江楼月》作为对比,“什么时候满月,什么时候团圆?“这是一个讨厌的词。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喻,一赞一恨,是用同一件事作比喻表达不同感受的文章,因而有两个把手。还有,上一部电影里的“江楼月”,暗喻“只相伴不离别”;下一部《江楼月》暗喻“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一句话,同一个比喻,不同就是不同,这就构成了多边主义。像这样,同一个比喻,一个词,既有两个把手,又有多边,很难找到。所以这个词所用的比喻在修辞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种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做作,被诗人用得非常贴切,是这个词更可贵的特点。
这个词的想象与后汉徐庶答父亲家书颇为相似。许舒说:“形影不离,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身体不比眼睛好,怎么可能一样?“许舒虽然用了‘拿它怎么办’和‘不离不弃又能怎么办’两个不同的比喻,但和这个词的想象是一致的,所以这两个人也可以说是千年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