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的历史背景

1,名称的含义

故宫也叫紫禁城。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星来对应首都规划,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天帝住在魏紫宫,而地球上的皇帝声称自己是受上天命令的“天子”。他的住所应该象征魏紫宫,以符合天帝。《后汉书》记载“天上有一座魏紫宫,是上帝的居所”。国王建立了一座宫殿,喜欢它。"

2、施工原则

紫禁城严格按照《李周考公基》中“前朝在市,左祖在右社”的帝都建设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局上,通过形体的变化和起伏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

3.施工过程

北京原本是燕王朱迪的封地。靖南之战后,永乐元年(1403),礼部官员李志刚说,燕京北平是皇帝的“龙兴之地”,应该效法明太祖,以凤阳为都城。因此,明太祖成祖大力提升北平府在燕京的地位,以北平为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中”。

4.明朝

故宫建成后,明清两代的宫廷历史是500多年,包括皇后的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等。永乐十八年(1420),北京宫落成。第二年,发生了一场火灾,前三个大厅被烧毁。

扩展数据:

紫禁城的建筑布局:

总体模式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布局是基于“左组,右舍,面向未来”的原则在李周考公基。它建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南北长八公里,南北直对称。今天,紫禁城前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是明清皇帝祭祖的祠堂。右前方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拜土地神和谷神的社坛。前面有朝臣的办公室;后面有一个人交易的市场。

向外分发

外院是皇帝处理政治事务的地方。有三个主要大厅: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高最辉煌,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的登基、婚礼、册封、下令、出征,都将在这里隆重举行。当时数千人“喊三声”,数百件礼器鸣钟击鼓,极为皇家。

宫城

紫禁城建筑的后半部分称为故宫,故宫的大门干青门左右有琉璃墙环绕,后三宫在门内。故宫以干青宫、交泰宫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分别为东六宫和西六宫。它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也是皇帝和他的皇后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百度百科-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