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植物
在高原内部,青藏高原占主导地位。它有着年轻而独立的历史,许多种属在高原剧烈隆升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寒冷干旱的生态条件。典型的代表植物如茵陈蒿、紫花针茅、固沙草、藏蒿、驼绒藜等。高原西北部和柴达木盆地等干旱地区以中亚荒漠成分为主,如华北驼绒藜、麻黄、白花蛇舌草、猪毛菜、沙生针茅等。典型的温带和高山成分,如酸模、高羊茅、珠芽蓼等,在高原上分布广泛,常为高山灌木和草甸的成分。
由阔叶树组成的阔叶林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它们的类型很多,与生态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热带常绿雨林和半常绿雨林分布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南翼,海拔1,000-1,100米,树木高大,森林茂密,通常高达30-40米。主要树种为热带成分,常绿雨林由龙脑香科、桑科、志留科等多种树木组成。半常绿雨林由李倩懒人、丁奉等组成。这些热带森林成分复杂,林中层次不明显。很多树的树皮光滑,灰白色或灰褐色,特别醒目。有些树的根凸出地面,有些树如马鞭草果实巨大,果实直接长在树干上,枝条粗大,这就是“老茎开花”的现象。森林中有许多大型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主要由天南星科、棕榈科、兰科和胡椒科植物组成,还有喜欢潮湿的热带蕨类植物和苔藓,包括叶子很大的麒麟叶、花冠红色的苦苣苔科植物和香味宜人的兰花。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东部的南翼和察隅地区。由栲树、青冈、石栎等壳斗科、樟科、木兰科等常绿乔木组成。它有一个圆形波浪形的树冠,一个大的森林树冠,高度20-30米,许多层,许多附生和攀缘植物。有些林地非常潮湿,地面的石头或树干上长满苔藓,具有“雾林”或“苔藓林”的特征。硬叶常绿阔叶林是由壳斗科硬叶栎属树种组成的森林,如山栎、川滇山栎、黄栎等。与上述常绿阔叶林树种不同,硬栎具有旱生生态适应特征,叶常绿,革质坚硬,叶小而中等,叶缘有尖刺或齿,叶光滑,叶背有黄色或灰色短毛。树干弯曲,木质坚硬,树皮粗厚,树枝多而密。树高一般为15-25m,层次结构比较简单。这种林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树冠的枝干上常挂着淡黄色的松果。落叶阔叶林适合气候寒冷的生态条件,多由冬季落叶的阳性树种组成,如桦树、赤杨、杨树等。糙皮桦林多见于森林的上部;桤木中的干冬瓜是速生树种,适应性广,在较低海拔常形成次生林;山杨白桦混交林是针叶林破坏后自然更新的一类次生林,主要分布在高原东南部林区。此外,在青海东部山区的阴坡上还有一小块辽东栎林。
这些阔叶林类型对温度和水分条件的要求有一定的规律。随着由暖湿向冷湿或冷旱的转变,它们一般由热带雨林向常绿阔叶林向阔叶树常绿阔叶林向落叶阔叶林转变。森林由许多物种组成,森林结构自我繁殖和简单,层次减少,高度缩短。针叶树林
针叶树林
针叶林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广的森林类型,其中常绿针叶林包括松林、铁杉林、云杉林、冷杉林、柏树林等。落叶针叶林有落叶松林。针叶林中的树木通常高大挺拔,单位面积蓄积量高,可以提供经济木材和大量的林副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高原针叶林多分布在河流上游的山区,在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松林主要由云南松、高山松、乔松和长叶松组成。前两种分布于察隅和横断山区,后两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翼。它们是抗旱耐瘠薄的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它们通常生长迅速,更新良好,耐火性强。大多在阳坡和半阳坡形成层数少、透光性好、林相整齐的森林。以生长在察隅地区的云南松林为例,130年生林分平均高度接近50米,每公顷蓄积量达到1,000平方米,超过了东北小兴安岭地区生长条件优越的红松林。
铁杉林,喜潮湿,主要分布在高原南缘潮湿地区的山坡上。铁杉苍劲挺拔,高达30-40米,舒展下垂的枝干将它衬托得更加壮丽。铁杉林比较潮湿,下层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较多,树干上长满了青苔,好像裹着一层又厚又软的绿毡。
由云杉和冷杉组成的森林一般称为暗针叶林,广泛分布于高原东南部的山区。冷杉喜湿冷,树高20-30米,林中乔木灌木多,地表苔藓层发达,枝头常挂黄绿色的长松枝,点缀着深绿色的林冠。
云杉林通常分布在比冷杉林更低的海拔,可以生长在潮湿地区的阳坡上。由于耐寒、耐旱,在横断山区分水岭两侧常占优势,形成森林的上限和林区的西北边缘。常见的森林有林芝云杉林和川西云杉林。青海云杉林生长在青藏高原北缘的东祁连山。在叶城以西的西昆仑山,潮湿峡谷的阴坡上散布着凌雪的云杉林。
柏树林分布有限,巨柏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朗县的树种,适沙抗旱,风格独特;大渡河上游金川、马尔康以岷江柏树为主,多生长在狭窄山谷的陡坡上。沙地柏林多见于横断山区林带上部阳坡,以沙地柏为主。是典型的耐旱、耐瘠薄、耐寒的林型,多为海拔约10米的疏林,结构较为简单。高原东部和东北部以祁连绕柏林为主。
落叶针叶林以兴安落叶松和落叶松为主。前者分布在横断山区,后者主要在西藏东南边缘的山区。耐寒耐瘠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分布海拔较高。其中一些还形成了森林的上限或顽强地生长在冰碛上。
各种灌木的生态学
灌木遍布青藏高原。它们占地面积不大,但种类很多。有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常绿革叶灌木和常绿针叶灌木,也有散落在高原的不同类型落叶阔叶灌木,干旱河谷的肉质刺灌木和沙漠地区的盐生灌木。
每年4-6月,高原东南部的山上可以看到开着红、紫、白、黄色花朵的杜鹃花丛,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山花世界。它们的种类和生态特征因地而异。在林带旁的山体阴坡上,生长着以钟花杜鹃为代表的高大无鳞杜鹃花灌木,枝叶繁茂,盛开着粉红色和白色的杜鹃花。在冬春季节积雪的生态作用下,它们先顺坡生长,再直立2-4米,形成封闭不可通行的灌木,上面覆盖着3-5厘米厚的苔藓,十分潮湿。在开阔的山地上,杜鹃花灌木多由有鳞的杜鹃花组成,植株矮小,枝叶细小,高度在0.8-0.2米之间。横断山区的杜鹃花种类繁多,一般认为是杜鹃花的故乡,向西与东喜马拉雅相连。这个地区包含了绝大多数种类的杜鹃花,其最原始的类群也分布在这里。从这里到高原内陆,杜鹃花灌木种类减少,景色单调。北可达东祁连山,西可达冈底斯山东部。与杜鹃灌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地柏灌丛耐旱,分布在这一带的阳坡上,常形成直径约1-1.5米的深绿色圆盘,有些地方称之为“沙地柏”。这种常绿针叶灌木更耐寒、耐旱,分布范围比杜鹃灌木更向山区腹地延伸,因此具有高原特征。在落叶阔叶灌木中,灌木蜡梅分布最广,不仅分布于东祁连山至喜马拉雅山的湿润半湿润山地,而且分布于高原半干旱腹地。它们的黄色花朵给那里单调的风景带来了温暖的春色。这种灌木可以分布到海拔5500-5600米,是海拔分布最高的灌木。然而,它们是矮树丛中的矮子,只有3-5厘米高。西藏穗状灌木广泛生长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沿河的山坡、冲积扇或沙地上。一般高50-100 cm,生态范围广,适应性强。是山地灌丛草地的建群种,每年5月开蓝紫色蝴蝶花,为春末的旱季增添色彩。由于这里缺乏燃料,这种灌木成了捡柴的主要对象,使得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由各种锦鸡儿组成的高山落叶阔叶灌木在灌木植被家族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在藏南高原和阿里地区的山麓洪积扇和山坡上可以看到以锦鸡儿为主的灌木林。它们长得很低,形成一个直径为1-2米的圆盘,散布在平缓的高原或山坡上,形成独特的景观。在湿润和半湿润山地,柠条灌丛分布广泛。春末夏初,它那粉红色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常常让人忘记它那令人望而生畏、荆棘密布的植物。耐旱灌木组成在林区,与潮湿山地的杜鹃花灌木明显不同。它们是生长在深深的谷底两边山坡上的干枯的山谷灌木。多由多刺耐旱灌木组成,如海拔较低的霸王边、仙人掌等肉质多刺灌木。海拔稍高的山谷里,有羊蹄甲、鼠李、白刺等灌木。春末夏初深谷季节性干旱明显,灌木中嫩叶发芽较晚。灌木间的复壮草(卷柏)在雨季到来时迅速开花变绿,生机勃勃。柽柳盐生植物生长在柴达木盆地红柳包的河漫滩、低阶地和扇缘地下水溢出带。在盆地西南边缘形成固定和半固定沙袋,高可达5-7米,俗称“红柳包”。此外,在湖盆边缘的盐化沙地,地下水位较浅,有丛生的白刺灌木。唐古特白刺枝繁叶茂,其基部常因积沙形成灌木沙袋,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高寒草甸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由适合低温的中生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它像一条绿色的地毯,分布在中东部的缓割高原。蒿草甸分布最广,以蒿属植物为主。其植株低矮,密集丛生,具有营养繁殖的地芽和短根茎特征。能适应生长期短、解冻频繁、低温寒冷等不利条件,是适应大陆高原高寒干旱生态环境的独特类型。最典型的是油蒿草甸,覆盖80-90%以上。草层较低,只有3-5厘米,结构简单,层次分化不明显,景色单调,黄绿色季相。这片草地的生物量很低,但茵陈蒿柔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同时耐放牧、耐践踏,是适宜放牧牦牛、藏羊的良好天然草场。除中东部高原半湿润地区外,在半干旱和干旱条件下,艾草草甸发育较差,常见于高山阴坡或仅呈斑块分布。羌塘高原东南过渡段的油蒿
委陵菜
草甸含有紫花针茅等草原植物,具有草原草甸的特征。
有圆叶蓼、蒿草草甸和由圆叶蓼、常绿、委陵菜、总黄花、蒿草组成的杂草草甸。草层高达15-20 cm,夏季盛开粉、黄、蓝、紫四色花朵,绚丽多彩,为高寒地带增添了迷人的风景。在横断山区中北部的高山上,这种草原多是藏族同胞夏季放牧的地方。浅绿色华丽的地毯上,黑色的帐篷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高山草甸,尤其是蒿草草甸,根系密集交错,在土壤上部形成一层致密的毡状草皮层,厚度达10 cm以上。一些当地人挖它做建筑材料,或者堆到塔里晒干做燃料。艾草沼泽草甸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各地的湖滨、山间盆地、河流两岸的低阶地、山麓潜水漫流带。这些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地形平缓,冻土在地下成了不透水层,所以地表水形成了滞流带。土壤过湿,长期解冻形成了“塔头”状的冻胀丘和有积水的热熔洼地,有以藏茵陈、大叶蒿为代表的沼泽草甸,也有黑褐色的苔草、驴蹄草、冠菊。群落外观深绿色,植物生长密集,叶层厚,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进入冬季后,由于藏茵陈植株高大,不易被积雪覆盖,便于牲畜采食;由于池塘里寄生虫、病原体多,过于潮湿,羊容易发生蹄腐等疾病。不适合放牧绵羊,最适合牦牛放牧。
川西北若尔盖地区地势平缓,地表水过多,有大面积的沼泽草甸和沼泽,人畜难以通行。这是红军长征途中非常艰难走过的“草原”。苔草木里沼泽是这里的典型类型,它常与油蒿草甸形成复杂的分布。由于有机质分解缓慢,泥炭堆积加速,若尔盖沼泽泥炭层厚2-4米。而在海拔4000-4500米以上的地区,泥炭层很薄,只有半米左右。即使在雪线上,只要有土壤,就有高山苔藓草甸,只有毫米厘米厚,就像粘在雪地上的绿色碎片。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