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看了星星。接下来我还能说什么?
昨晚看了夜天象,紫气西散,公牛斗狼,紫星红,魁伟星入宫。我用手指数了数,知道今天是blablabla……...
古人非常重视对天象的研究。明末清初学者顾说:“凡知天文者,三代以上。‘七月流火’,农夫之言也。'三星在家',女之语也。‘月出终点’,也是卒。"
古代天文星座图
当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吃血喝血的时代,就已经懂得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东升西落的反复运动,使人类形成了最基本的时间概念“日”,也产生了最基本的时间单位“日”。商代前后,古人有了将一天大致分为黎明、清晨、正午、午后、午后、黄昏、夜晚的概念。
北斗七星
那么,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夜晚的天象来理解这些规律的呢?
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以来,就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天气对农作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渔民还需要掌握潮汐的规律,这就需要相当精确的历法指导,而历法的精度又与天文观测的精度密切相关。天文学已经成为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
古人经过长期的夜观天象的经验,终于发现星座运动的方向是有规律的,可以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相一致。所以在我国四千年前的古书《管子》中有这样的记载:“桶柄指东,天下为春,桶柄指南,天下为夏,桶柄指西,下为秋,桶柄指北,天下为冬。”这是通过观察黄昏时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季节的。
随着四季的推移,北斗七星在星空中顺时针旋转。每当水桶指向东方,大家都知道春天来了,农民可以开始准备播种了。而这种观察天空有规律的变化来确定四季的方法叫做“观察时间”在没有历法的年代,古人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