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开元

唐朝的长安城在隋朝被称为大兴城。建于隋朝,唐代改称长安城。它是隋朝和唐朝的首都。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是隋文帝建立的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都城,体现了统一王朝的宏伟。为了体现统一世界和保持长治久安的愿望,这座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拥抱了时间、地点和人之间和谐的理念。“法天香帝”,皇帝尊崇,数百人侍奉。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口,迁移被消灭在江南的各国贵族,以实施建都的宏伟计划,在麦谷之前建城,面积84平方公里,是汉代长安的2.4倍,明清北京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首都大7倍,比公元800年建造的巴格达城大6.2倍。当时它是世界上的城市之一。长安城由郭城、宫城、皇城三部分组成,产业兴旺,人口最多时近50万。唐朝建立后,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面的修缮和修整,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龙头大明宫的建立,使李唐统治者占据了很高很优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龙头平原上俯瞰全城,显示出一代帝国称霸天下的气度和风范。

唐末迁都洛阳后被拆除,遗址位于陕西省Xi市的一大片地区。1996,隋代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国人民和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此段]历史

581年2月,隋文帝废北周景帝,建立隋朝。由于隋文帝是取代北周旧臣而建立的新王朝,长安仍是隋朝初期的首都。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这个自汉朝以来已有780年历史的旧都,已经不适合新统一王朝的需要了。首先,汉代长安城历史悠久,城内宫殿腐朽,给排水严重不畅。污水往往有收集却没有排放,使生活用水受到污染,水质咸咸咸的,难以饮用。其次,汉代长安城北面临渭河。因为渭河不时摆动,都城有被淹的危险。据《隋唐演义》记载:“隋文帝梦见洪水无城,恨之入骨,迁都大兴。”于是,隋文帝决定在东南的龙首院南坡上再建一座新城。开皇二年(582年),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开三年(583),隋朝迁都新都。因隋文帝早年名大兴公,遂以大兴为城名。杨迪继位后,开凿了一条运河连接大兴和扬州。大业九年(613),用65438+万余人,在宫城和皇城之外修建外郭城,城市整体格局基本形成。

李渊起兵攻大兴城建立唐朝,建都长安,改大兴宫为太极宫。由于太极宫地势较低,而长安城内的温度很高,盛夏酷热,住在太极宫是“潮湿”的。唐太宗在长安城北的禁园中选择龙首园高地,修建大明宫。后来,李治,唐高宗,继续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程的基础上,未完成的大明宫。太极宫很快被大明宫取代。中唐时期,随着兴庆宫的修建,带来了揭东里坊的变化。

唐代长安城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非常迅速。唐朝鼎盛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人口约50万(有资料显示,长安人口超过654.38+0万)。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唐末,黄巢入侵长安,城池损毁严重。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拆毁宫殿,带走了家中的木材。后来,韩健认为城内地广人稀,不利于防御,于是重修城池,降为“新城”,即五代、两宋、金元时期的长安城。至此,有着325年历史的隋唐长安城宣告废弃。

[编辑此段落]布局

唐代长安城面积83.1平方公里,按中轴线对称布置,由外郭城、宫城、皇城组成。市内街道纵横交错,分为110方莉。此外还有东市、西城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整体规划布局整齐,堪称中国古都典范。

唐代的长安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据考古调查,东墙春明门至西墙金光门,东西宽9721米(含两城墙厚度)。南城墙明德门至北城墙玄武门以东,南北长8651米(含两城墙厚度)。两者对比,东西长1070米,周长约35.5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城内建筑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宫城位于城北中心,皇城在宫城南部,外郭城以宫城和皇城为中心向东南和西南扩散。

长安城(郭城外)有十二座城门,明德门在南正中,栖霞门和安化门分别在东、西。春明门在东中部,雁行门和通化门分别在北和南。西面中央是金光门,南北分别是延平门和开元门。北的中、东段分别与恭城北墙、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为景耀门,东西为芳林门、广华门。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其他门都是三个门道。据实测,明德门遗址东西宽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洞宽5米。特别是明德门南北向的朱雀街,宽达150m至155m。其他不经过城门的街道,宽度一般在35米到65米之间,顺城街是20米到25米。明德门原有的楼阁式门楼,在唐末被朱全忠烧毁。

宫城位于北郭城中部,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820m,南北宽1492m,周长8.6km。城四周有城墙,南面正中有承天门(隋称杨光门),东西有颜夕门和安福门,北墙正中有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中心是太极宫(隋朝称大兴宫),称为“大邑”,东侧是东宫,是太子的住所,西侧是冶亭宫,是后宫幕僚的住所。如今,Xi安西五台的涂刚和北城外强子西路北侧的铁路中学是为数不多的大兴宫城遗址。

皇城也是长方形,位于宫城南部,东西长宫城那么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横街,其余三面各有五门:南三门,中间朱雀门,两边有灯门;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分别是景峰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主入口,向南经朱雀街与郭城明德门相连,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形成城市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七条东西向街道和五条南北向街道,道路之间有中央政府办公楼、祠堂和国家等祭祀建筑。

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对对称性要求严格。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外郭城的明德门之间的连线,即承天门街(又称天街)和朱雀街,为南北中轴线,以此为中心向左右扩散。为了突出中央宫城在北方的地位,承天门、太极堂、梁毅堂、甘露堂、颜佳堂、玄武门等一批批高大雄伟的建筑被压在中轴线的北端,以其雄伟的气势展示皇权的威严。后来,随着新寺庙的不断增加,这种格局发生了变化。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地面上的城市往往是天空的写照,从而使城市成为宇宙的象征。在“天子”居住的都城更是如此,作为世界杰作的唐都长安也不例外。根据天空中星星的位置,最尊贵的魏紫宫生活在北方天空的中心,它位于北方的极中央,在它的东方和西方有十五颗星星围绕着它。魏紫宫的意思是皇宫,皇帝是天子,地上的君主应该与天上的星星相对应。所以,故宫只能布置在北面的中央位置。而且北面有渭河,从防御角度来说相对安全。

宇文凯将龙首院的六坡与《周易》中的卦象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形进行规划,最终成就了一座规模宏大、设计周密、体系严密、布局有序的大都市。

[编辑此段]宫

唐代长安城内主要有三座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并称为“三内殿”。其中“大内”是宫城的太极宫,是隋朝和唐初皇帝的住所和开会的地方。太极宫东西宽1285米,南北长1492米,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宫殿从南到北分为三个区域:前朝、后朝寝宫和后花园。前朝的正殿是太极殿(隋朝称大兴殿),周围是回廊环绕的巨大宫殿,东西两侧建有官署。后卧室的主厅是梁毅厅,周围有万春厅、钱球厅、甘露厅、神龙厅、安仁厅等厅堂。花园位于宫殿的最后部分,有亭台楼阁和池塘,北面的宫墙上有玄武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太极宫是隋文帝所建,所以装饰比较简单。唐高宗登基后,觉得这里潮湿,就搬到了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的龙首高原高地,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这座宫殿建于贞观八年(634年),是唐高宗皇帝居住和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被称为“东内”。宫城有对称的中轴线格局。宫城的前部由丹凤门、汉元殿、郑玄殿、陈子殿组成,后部由以以太池为中心的内院组成,有林德殿、三清殿、大富殿、清思殿等几十个殿堂和亭台。整个大明宫东西宽1.5km,南北长2.5km,占地面积约3.2km 2,为“三大宫”之最。

兴庆宫,位于外郭城东,原为唐玄宗早年为临淄王时的官邸。开元二年(714),改名兴庆宫。开元十四年(726年)扩建,合并了周围的府邸和寺庙。完成于十六年(728年),称“南内”。天宝十三年(754),修建宫墙和塔楼,形成一座小城堡。同时还附加了外郭墙,在北起大明宫,南至芙蓉园之间筑城,方便宫中人潜行。唐玄宗和杨贵妃曾长期居住于此。盛唐以后,地位降低,成为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场所。

兴庆宫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75米,周长4.6公里,面积约1.35平方公里,是“三大”中最小的。宫墙四面都有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墙北面。宫殿以园林为主,不是按中轴线对称布置的,所以有出宫的性质。南部以龙池为主,周围有精进楼、萼香会楼、沉香阁等楼阁。北面有兴庆殿、南浔殿、长庆殿、大同殿等一批宫殿。唐朝末年,兴庆宫毁于战乱,1958旧址改建为公园,并建有阿部中马路碑。

[编辑本段]外郭

郭城南北街道8条,东西街道14条。街道两侧设置排水沟,种植榆树、槐树等行道树。其中,通往南三门、连接东、西六门的6条主要街道为主干道,大部分宽度超过100米。朱雀街最宽155米,是城市的南北中轴线。以此为界,城东属万年县,城西属长安县。

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外郭城分割成110个方格(隋朝称“里”)。每个广场都有不同的面积,南北长500-838米,东西宽550-1125米。每个广场周围都有围墙。一般大广场有四个门,里面有十字街,小广场有东西两个门,有十字街,都是15米左右宽。根据考古发掘,十字街把一个广场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一个小十字巷,把整个广场分成十六个小块,有房屋、官邸、寺庙、道观。所有作坊都是封闭式管理,门口都有警卫把守,晚上会实行宵禁。

长安城内佛寺道观众多,宗智寺、庄妍寺、兴山寺、杜宣寺等都占据了整个广场。其他著名的Jionji(大雁塔)、建福寺(小雁塔)和Seiryuji也拥有大片土地。在考古过程中,该市还发现了许多隋唐窑藏品,其中何家村(杏花坊)出土的271件金银器是建国以来出土的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唐代金银器。

郭城外有两个市场,东市(隋称大都市)和西市(隋称里仁市),各占两个广场。两座城市大小几乎相同,南北长1025米,东西宽927米。市场有一堵有八个门的墙,沿着墙有井字形的街道和街道,把城市分成9个区。每个区都被街道环绕,沿街都有商店,包括餐馆、珠宝店和手工艺作坊。长安的大部分商业都集中在这两个市场,其他车间也有一些零散的商业设施。

长安城内主要有明龙首、清明、永安、草渠四条沟渠,分别从东南和西面将渭河支流引入城内,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前三条运河开凿于隋朝初年黄凯三年(583年),草渠开凿于唐天宝元年(742年)。

[编辑本段]功能

隋、大兴、唐长安城总体呈轴对称,设计时参考了汉魏洛阳的邺城、洛阳城布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附加《易经六卦》的说法,根据龙首高原分为六个山坡的特点,布置不同功能的建筑。另外,在城市边缘规划一个园林区,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成为人们游览的地方,这在中国古代城市史上是一大创举。

唐代长安城的形制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典范,尤其是都城建设,历代许多学者都有过考证和研究。盛唐时期的《新两都志》、宋的《长安志》、程大昌的《雍志》、的《云注》、李浩文的《元长安志》、许嵩的《唐两都考》都对唐代长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北宋的吕大方还雕刻了唐代长安城的布局,为的是让它历久弥新。这张图虽然只有一部分,但还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唐朝的长安也影响了当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都城建设。渤海国访京龙泉府就是长安策划的一个例子。日本的平城井、平安井、藤元井、南波井、长岗井,不仅在形制布局上模仿长安,还模仿了一些宫殿、城门、街道的相应名称。

唐代长安城面积83.1平方公里,按中轴线对称布置,由外郭城、宫城、皇城组成。市内街道纵横交错,分为110方莉。此外还有东市、西城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整体规划布局整齐,堪称中国古都典范。

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2米,周长36.7公里。城墙宽约12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板砌筑,城门处的城墙段也用砖墙砌筑。目前,城墙及其外侧的护城河已基本被毁,仅在北面的宣武门和南面的安华门附近残留一些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