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机场下飞机后怎么去西湖?

坐机场大巴到武林广场,起步费可以打车到西湖六园。王虎酒店附近,300-400元。平价酒店有如家、假日之星、速八等。,价格约为120-150元每晚。西湖可以自助游,宋城和美城一天,未来世界一天,杭天堂一天,林吟寺一天。

杭州景点介绍:

一、南宋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的名称源于南宋《西湖山水画》的题名。南宋的《郁芳胜览》和吴的《梁璐梦》都有记载。南宋后期人们创作的诗词中,以西湖十景为题的人很多。十大景区各擅胜场。* * *的共同点是所有景点都在西湖附近或湖中,只是个别景点的名称和排列顺序不同。当时的十景是平湖秋月、苏堤肖春、断桥残雪、雷峰落日、南屏夜钟、屈原风莲、华钢观鱼、柳浪吟、三潭印月、两峰插云。宋亡入元时,西湖十景一度冷清萧条,景点所指的景点要么名存实亡,要么旧迹难觅。明代十景复原,有所建树。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南巡杭州,一一。

《西湖十景》书名中“云中两峰”改为“云中两峰”;《雷峰夕照》(或《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夜钟”改为“南屏萧中”。虽然“赵茜”和“萧中”只改变了一个词,但它们并没有被人们所接受。因此,这两个改了的景点名称只在清代有关西湖的著作中有所发现。之后人们写诗作词,仍沿用原名。康熙帝为十景题词后,浙江地方官员先后将十景的名称写在御笔房,刻石立亭加以保护。到目前为止,十景的名称过去只记载在书本上,成为十景所在景点的标志。后来,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时,为十景各写了一首诗,刻在碑背上,使西湖十景之名更广为人知。此外,许多描绘宋、元、明、清及近代十景的绘画、诗歌、游记和照片被公认为西湖景观的代表。西湖十景除“雷峰夕照”因民国13年(1924年)雷峰塔被推倒而消失外,其余九景均进行了整修、恢复和扩建,不仅焕然一新,而且符合景区名称。

(1)三潭印月

(2)断桥和残雪

(3)平湖秋月

(4)屈原的风荷载

(5)插入云中的双峰

(6)刘郎文英

(7)雷锋日落

(8)南屏夜钟

(9)苏堤肖春

(10)在华钢看鱼

二、元代钱塘十景

西湖,又名钱塘湖,元代有“钱塘十景”之说,景点有:柳桥柳岩、九里云松、灵石桥阁、灵泉猿啸、葛岭于超、鼓山薛稷、北关夜市、浙江陶丘、双峰白云、西湖夜月。其中“两峰白云”、“西湖夜月”与南宋西湖十景中的“两峰插云”、“平湖秋月”含义相同,所以后人常称之为“钱塘八景”。

(1)柳桥烟柳

(2)九里云松

(三)灵石木刻歌

(4)冷泉猿窃窃私语

(5)葛岭超刚

(6)孤山集学

(7)北关夜市

(8)浙江陶丘

(9)双峰白云

见南宋《云中双峰》西湖十景。

(10)夜月西湖

看南宋西湖“平湖秋月”十景。

三、清代西湖十八景,杭州二十四景。

《清·湖山简介》卷一:“雍正年间,总督李治理西湖,修缮景点,在西湖上增加了18处景点,项目有:湖山春舍、功德崇芳、玉带清红、海霞西双、梅林、鱼沼秋蓉、荷塘松舍、宝石凤阁、亭湾骑射、和玉泉鱼跃。十八景分布广泛,涵盖西湖山、湖、洞、泉、岩、园等。它们的内涵既有自然风光,也有民俗风情,大部分是由传统的景点、景物发展而来,也有一部分是当时新建的景点。西湖的18个景点大多名存实亡或已被新景点取代。

清朝乾隆后期,因乾隆皇帝南巡杭州,被列为杭州二十四景。风景由雍正至十一景之间的西湖十八景中的十三景组成。场景名称分为四字和三字。二十四个景点:虎山春舍、抱石峰亭、玉带清红、乌山大观、梅林何炅、湖景、尸佼秦明、玉泉于越、凤岭松涛、天竺石翔、桃光管亥、云起范静、西溪潭美、逍遥天园、怡园湖亭、柳玉山居、黄陵胡安娜。

(1)虎山泉社

(2)荣誉和对广场的尊重

(3)玉带和清虹

(四)海霞喜爽

⑤梅林属于鹤类

(6)鱼池中的秋蓉

(7)荷塘松屋

(8)宝石凤阁

(9)亭湾骑射

(十)尸佼·秦明

(11)玉泉潜水

(12)凤岭松涛

(13)俯瞰湖中央

(14)吴山大观

(15)天竺香市

(十六)云起·范静

(17)低调看海

(18)西溪探梅

(19)小天堂

(20)怡园湖亭

(21)留在山居。

(二十二)黄陵卷

(二十三)印相别业。

(24)芮氏古洞

(25)向太蒲官

(26)城关站

(27)蜀谷堂

四、新西湖十景

新西湖的十个景点是云起竹径、满龙贵屿、虎跑、龙井茶、九溪烟树、乌山天峰、软墩环碧、黄龙、玉帝和宝石流霞。1984由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浙江电视台、杭州市旅游总公司、风景名胜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西湖十景评选,由杭州炼油厂、杭州啤酒厂、杭州中药厂、杭州橡胶厂、杭州电视机厂、杭州牙膏厂、杭州电风扇厂、杭州洗衣机厂、杭州利民制药厂等9家企业赞助。来自全国各地的65438+万人参与,* * *提供了西湖7400多个景点,最终评选出10个景点。陈云写了《云起竹径》,陈书良写了《九溪烟树》,赵朴初写了《虎跑梦泉》,李长路写了《黄龙崔涂》,刘海粟写了《满龙》。1985年9月起,杭州园林文物管理局陆续在10景点竖立纪念碑或刻景点名称。

(1)软盾换币

在西湖的外湖,位于中央亭之西,阮公墩是湖中三岛之一。嘉庆五年(1800),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将疏浚淤泥堆积成岛,俗称“软滩”。该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由于地势低洼,土质松软,岛上180多年没有任何建筑,树木杂草众多,是候鸟的栖息地。民国二十三年(1934),杭州童军总会曾被辟为童子军营地。西湖1952至1958段疏浚时,岛周围增加了抛石,面积略有加宽。1977年围岛筑堤,再次扩大了面积,填了外来土。1981年,岛上增加了1000多吨外来土,开始了“园围小楼”。“围园小楼”采取竹屋的形式,以轻钢骨架为屋架,利用盘根错节的表土,无需驱赶。建筑体量适中,给人以轻盈、简约、典雅、朴素的感觉。全岛布局:岛中央为林中空地,西北由厅堂、回廊、绿篱、柴门组成。东南岸为船屋,东北岸设以杉树皮为顶,棕榈为柱的圆亭,名“易云”(纪念阮元)。馆名“云水居”,堂内有牌子写着“度假村又在红荷花绿杨树的树荫下;青《自古以来有天有月》,阮元所作。小岛漂浮在波光粼粼的碧波上,隐藏在花草树木之间,就像碧玉盘中的一颗晶莹翡翠。“软盾环璧”的名称由此而来。整个环境远山近水,开阔清澈,清幽宁静。软盾环碧花园设计获1985城乡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浙江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建于1982,开放初期被辟为湖上第一垂钓区,游客可上岛品茶垂钓。从1984开始,岛上就开始举办“环碧庄”仿古游,在西湖夜游中很受欢迎。

(2)云中流动的宝石

在宝石山上。抱石山是西湖北岸的一道屏障。该山属火成岩,呈赭红色,阳光照耀如行云流水,故名此景。宝石山山顶是观赏西湖全景的景点之一,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宝奎塔、屯夏石、落星石、秦煌缆车石、来凤亭、早期阳台、郑川洞和邓开岭。

黄龙崔涂

在栖霞山后面的扫帚坞,也就是黄龙洞。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黄龙积菜”之称,“黄龙崔涂”之名由此而生。用“吐”字突出了泉池绝壁间龙口喷水,倒挂珠帘的独特景象。黄龙洞在宋元明清时期是佛教胜地,民国初年改为道观。前面是花园,后面是山洞和山谷。它集真山假山、自然风光和人工建筑于一体,是园林中的精品之一。黄龙洞现存格局,其主要建筑、岩石、水池均为民国11 (1922)年广东省道教协会弟子所修。那一年,黄龙洞的住持卢回到了世俗世界,并将洞穴的财产转售给了广东省道教协会。黄龙洞的假山全部由泥黄色的沙子和石头按照自然山体堆积而成,是西湖最大的假山。假山是一个半腰的人工洞穴,名为“黄龙古洞”,内含一个黄龙始祖的石雕。山顶是“云洞”,经常有雾。泉池旁有一块精致的岩石,正面刻着“龙使灵”四个字,背面刻着“水不深”。“文革”期间,黄龙洞损毁严重,雕塑被毁,水龙头和部分危房、木廊被拆除,龙口的水源因挖防空洞而被切断。1978后,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对首堂、正厅、侧厅进行了改造,在大面积封闭的山墙内放置了9个云龙纹饰的漏窗,将大门两侧的山墙改为黄龙墙。重建水龙头,将断流的泉水换成自来水,恢复黄龙吐水景观。重建“何志”和“香雪”亭和水池旁边的一些弯曲的走廊。山上新建“翠云阁”和“翠爱阁”。此外,还利用原有香客之家的院落基础,修建了“方竹园”,种植了方竹、凤竹、紫竹、罗汉竹等观赏竹。

(4)玉帝飞云

玉皇山。玉皇山北面临西湖,南临钱塘江,东临凤凰山,西临南坪和大慈山。山势挺拔,山顶经常有云飞绕,以风景著称。玉皇山在南梁时就有佛寺,到五代越国吴国时才得到充分发展。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山东脚下慈云岭步道开通,修建“登云台”、阿育吠陀寺等佛寺祭天。到了南宋时期,寺庙已经扩大了。明代玉皇山庙改为道士观,清代山顶复兴观、慈云宫兴盛。中华民国继续发展。全山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玉皇山志》载有“观仙过亭”等玉皇山景点64处。山上的建筑分布在山顶和山东脚下的慈云岭,建筑面积约2110平方米。1956,对山顶、慈云岭、紫来洞的建筑进行了修缮。1978处,新建了一条长4.23公里的黄愚旅游线,并对全山建筑进行了整修。复兴关被改造成了一个大院子,小院子,分散的院子。中央正殿(原玉殿)前壁镶嵌玉龙木刻浮雕,四周陈列星象碑。这两条走廊是介绍天文学知识的窗口。原南天门改为大殿,墙上镌刻着“玉皇山”的金字,大殿墙壁上绘有一幅巨大的彩色壁画《神仙乐园》。新建的“邓云馆”允许游客从螺旋楼梯爬上展馆。将建设复兴观苏餐厅,餐厅内壁绘有西湖童话玉龙、金凤、游仙起舞的大型壁画。山顶配套设施的厨房、宿舍、储藏室、厕所都藏在地下室。在山的南坡和紫来洞,将新建水池和泵房,把自来水引到山顶,结束山顶的水靠雨水收集的历史。整理“天一池”的庭院和慈云岭的露天大厅。调整紫来洞前的花木,补种香樟、日本樱花、桂花、紫薇等观赏花木。重建非云茶室,在这里你可以品茶,欣赏风景。楚青下雨时,你可以看到晨雾伸展或烟雾轻飘,云朵飞舞,河流三折,六和塔雄伟壮观,摇曳生姿。

(5)全桂龙雨

曼觉龙村和十五洞前。曼觉龙因吴越佛教寺院曼觉院(原名圆兴院)而得名。满觉龙,俗称满家巷,明清时期盛产桂花,是西湖著名的赏桂花景点。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期间,桂花树被大量砍伐,只剩下少数农户家门前屋后的几棵老树。抗日战争胜利后略有恢复。1950后,新种了一批桂花树,1955左右,加上老树,共有上万棵,其中最老的一棵大约有200年的树龄,最大的一株可以收获一石盛开的桂花,桂花成为当地村民的重要经济收入。20世纪60年代初,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在十五洞旁修建了茶馆和食堂,并在新建的门楼两侧放置了雕塑圆窗。1980年,十五洞西侧,扩建了一个两倍于十五洞旧面积的院落,内部修建了三个高低错落、坡屋顶的“桂花堂”。正殿(茶室)周围有蜿蜒的棚子和回廊,有青石雕成的栏杆。粉墙以“飞”漏窗装饰,内院山水充盈,与原景融为一体。依山而建的石阶直抵石屋的天花板,半山腰建有一座新颖的“印相亭”,左边是矗立在天花板上仿佛捕捉云朵的“云云亭”。新院和十五洞的前庭是分隔相连的,相映成趣。1983年,桂花因其香飘十里、为杭州乡土树种的优势,入选杭州市市花。此后,满觉陇、十五洞的桂花欣赏更是雪上加霜,重现清代丁立成《满觉陇结桂花》诗中“桂花蒸透花,桂花开遍满觉陇,卖花人想方设法卖花,桂花一路进城”的景象。

(6)老虎跑梦泉

在大慈山西边的凹山上。以虎跑泉为主景,包括原有的虎跑泉建筑群落、林泉池、新建的庭院、雕塑和李叔同纪念馆,是西湖内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鲜明林泉特色的景点。虎跑泉位于大慈山老定慧寺(虎跑寺)。从地质学上来说,它是一个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裂隙泉。它的形成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有关。虎跑泉、龙井、玉泉、过婆井、吴山大井并称为杭州五大“圣水”。由于虎跑泉水质特别纯净,世人把虎跑泉和龙井茶并称为“西湖两绝”。虎跑泉表面张力大,水高出杯口3 mm不溢出,可供游客以硬币试水取乐。1980之前,原虎跑寺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有南北向的老定慧寺和东西向的虎跑寺两座寺庙。两座寺庙均为前、中、后三级寺庙,各有一套完整的佛像。50年代初,虎跑寺头的大门是三开间,一门两室,入口四周有两尊佛像。山门后的空地上有两座宋代石经建筑,分布在四周。“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中的佛像、经典建筑和苏东坡的游虎诗、明代王陆的兰诗画碑、五百罗汉线上雕刻的石像、罗汉亭和鸡公塔被毁坏或拆除。1981—1983,分两期全面翻新重建,并在原虎跑寺三大殿后的祠堂基——岩岩塔高台上新增一组长9米、高5米的“梦虎”雕塑。雕像是一个唐代的空僧,双目微闭,双手捻珠,安详地侧躺着。在右边,两只老虎被塑造成一个洞。岩石上刻着“梦虎”二字,这是顾的书。雕塑形象地表达了虎跑泉是“南岳桐梓泉,二虎寄此处”的神话传说。雕塑左后方的山崖上,有沙孟海题写的名为“虎动春脉”的石刻。新建和改建的建筑有钟楼、罗汉亭(复制了500尊罗汉线像)、济公殿、虎跑堂、济公楼等。李叔同(弘毅大师)纪念馆建在原虎跑寺中殿。“崔迪崖”上有李叔同墓塔。

(7)九溪烟树

指九溪十八河一带。清代湖山简介(卷九):《临安志》云:九溪在烟霞岭西南,通许村,出大江,北流龙井。按流来看,杨梅坞发源于山脊,西南流向万青、宏发...以达许村,而与其九水合成,故称‘九河’。”《西湖新记》卷二:“九溪将养九派水,凡止于溪者,谓之溪。惠溪河的入海口只有九个。当它绕过森林脚下,包括一条细流,我不知道有多少,但它是十八,是九的两倍。”民国36年(1947),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两次考察九溪,发现了古冰川遗迹。他以为在2300万年前的第四纪,杭州西湖还是一片冰雪世界。当时的下龙井是一个蓄水盆地,遭受了大量的冰雪,通过九溪十八河的东南方向流出,形成了九溪十八河的险段。民国时期,九溪十八间一带有两三家私人茶馆,卖茶叶,供应西湖藕粉和桂花糖。茶馆里没有很多桌子和椅子。在春秋两季的好日子里,游客们在河边用石头填满桌椅。从1953到1959,杭州市建设局在这里建了一个水池,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建水电站。整理九溪十八溪沿线的森林环境,开辟道路,修建登山步道和“望江阁”。1975后,园林处改建,分四期建成九溪餐厅、茶室、接待室。清理森林环境,疏通泉池,筑坝,造桥,铺路,建亭,扩大旅游区。

(八)龙井茶。

一般指龙井古迹、风景和龙井茶。《西湖新记》卷二:“龙井,峰岭之巅,泉眼流泉,历久弥新。紫同治剑叫龙井,郁芳姬叔叫龙秋,土荆叫龙红。南宋元年,孝奉皇帝,幸是山,是泉井。在贤春生活的五年里,他说朋友在石头上刻了“龙井”二字。秦观写了《龙井集》和米芾的书。今天有一份董其昌的。在山中袁、冯之间来往的人,除了秦、米,还有赵越道、苏子瞻、子游、杨武威、黄山谷、连宣忠等,一时人气极旺。清乾隆二十六年,古迹复兴,唐瑄春石焕然一新。明年高宗皇帝吉祥,前堂题“滚脊”,后堂题“清静”,题的是“过溪亭”、“清心沼”、“一片云”、“风脊”、“方圆寺”、“龙鸿剑”、“幸运石”、“等”。龙井有两种。风铃之前叫李龙井,习俗叫龙井。过了岭就是外龙井,叫老龙井。龙井是龙井茶室(原龙井寺)的一个圆形泉池。外龙井据说在山脊上的翁家山北坡。井圈上刻着“龙泉”和“葛洪遗址”的字样。井的上部是人工修建的石墙,中间有板角,人可以站着。盘角下面的井主要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石壁和洞穴,看起来像地下的小屋,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据说在18御茶树的斜坡后面,原公户寺的悬崖旁有一个水池,石壁上至今还刻着“老龙井”四个字。1950后,龙井景区多次改造,开辟汽车路,拆除重建寺庙,开辟茶室、商店供游客品茶休息。神韵石、德信沼泽、一片云等古迹还在。龙井茶是明代西湖风景区的著名特产之一。品龙井茶在北宋已蔚然成风。在元明时期,许多人喜欢品尝游龙井茶。到了清代,龙井茶被列为贡品,名声大噪。1980后,龙井村等产茶区陆续开展茶村娱乐活动,举办西湖茶节,为游客现场炒制龙井新茶,直接销售。

(9)云起竹径

在云起,它被称为虎山第一岙区,以深山古寺和竹径闻名。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四次到访云起,题诗赠名为“黄澍”的大竹。为此,浙江地方官员修建了“御书馆”和“黄澍馆”来纪念这一重大事件。四十三年后,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六日到云起。原寺墙间有乾隆诗词石刻和明代董其昌撰写的金刚经碑刻。云起竹林茂密,古树众多,周围有姚辉峰、宝岛龙、青龙泉、胜意泉、金叶泉、碧冠峰,合称“云起六景”。清末以后,云起竹林屡遭破坏,旧观未能恢复。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期间,竹林遭到滥伐,几近灭绝。1950后,在杭州园林部门的悉心照料下,竹林逐渐恢复生机,寺庙得到修缮,茶馆开张。1960,云起等部分寺庙改建为杭总工会休养所;寺前两亭改建为“崇云楼”和“书皇亭”,通往五云山的石阶前新建“斗云亭”。1983年,三聚亭至休养所路面全面整修,云起被释放的旧楼被拆除。* * *线路改为200米,路面宽度加宽至2.8米。按照当年“御道”的规格,用石板铺成,中间是米黄色的平板石板,两边是小方石,石头中间嵌有混凝土仿青砖。剩下的都是按照原来的路线装修。适当扩大入口处的路面,修建一座石牌坊,额上刻有“云起”二字。竹径沿线的“洗心”、“回龙”、“双碑亭”、“遇雨”等四大古亭、斧池均已修缮完毕。1985年9月,在展馆中央竖起了黑底白字的“云起竹径”。

(10)吴山天风

它指的是吴山的名胜古迹。景名取自元代萨都词人(天玺)的诗《随边静去乌山驼峰紫阳洞》:“风吹我登驼峰,山岗玲珑”;以及现代秋瑾烈士诗《登乌山》:“老树疏暮照红,石台高耸近天。”吴山的丘陵和山谷中有许多古树、井泉、岩石和洞穴,尤其是许多寺庙。吴山在《儒林外史》和其他名著中都有描述。四点零八分的吴山上,游客来来往往,生意铺天盖地,就像一幅杭州民俗地图。民国以前,吴山还挺热闹的。自从火车站和新市场相继出现后,逐渐被人忽视,但山民习俗并没有太大改变。今天,吴山仍有一些历史遗迹,如吴公庙、瑞石洞、干花岩寺、宝成寺、“第一山”摩崖石刻、马迪人葛慈雕塑和民国初年的“云山永恒”雕刻。1958,拆除部分寺庙,开辟登山道。1963年,太岁殿改建为“吉姆阁”和“瞑祥楼”,作为外宾休息场所;将王耀寺改建为大众茶馆和评书场。种植大量松柏等常绿针叶树,在“瞑祥楼”前修剪800年的“张松”。“生肖石”附近的空地将被建成花坛,周围有草坪。

1971-1987期间,新建“江湖关晖阁”,重修宝成殿,布置造像、石刻。由以前的王耀庙改建的茶室被改建为“吴山圣贤堂”,在那里展出蜡像、彩色雕像和历代圣贤的画像。铺设登山步道和山道,补植以香樟为主的常绿阔叶树,改善绿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