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盆景【多关注杂盆景】

杂木在绘画理论中也称为杂树,一般指除松、柏、杉、柳之外的多种树木,有时盆景界也把柳归为杂树。顾名思义,杂盆景种类繁多,不同树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特性也不一样,所以它有更广阔的选择和造型空间。丰富内涵的各种造型和枝干,加上春天、遮阴的树冠、硕果累累的花朵、冷枝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使杂木盆景充分体现了中国盆景多元、诗意、追求内涵和意境的民族特色。中国盆景走向了世界,回归了它作为原产国的应有地位。杂盆景更有优势,更有竞争力,更有说服力。但近年来,相对于国外松树的涌入和柏帛雕刻的升温,杂木盆景似乎受到了冷落。去年在泉州召开的中国杂木盆景学术研讨会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总体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必须引起更多的重视。

杂木盆景还在于它的造型多样,枝干有点复杂,但大多生长迅速,容易走形,所以很难栽培制作,造型塑造。而一件成功的盆景作品,首先要有一个符合审美规律的自然美的形象,然后才谈得上内涵意境,也就是意象。如果不了解不同树种的生理特点和生长特点,不了解和掌握造型和分枝的技巧,即使得到了优秀的桩头素材,有了很好的意象构思,相信也很难准确地塑造艺术场景,做出理想的杰作。多年前见过的一些九里香,福建茶,红花?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优秀的桩材,如木材、白蜡等,还没有见到他们的作品。我相信有一部分会因为修养不当或者建模方法欠缺而写不完。没有掌握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加上缺乏交流、探索和实践,没有掌握造型和分枝的技巧,直接影响了杂木盆景的发展。

盆景艺术“师法自然”,认为“云形”、“二曲半”等正规盆景最初也来源于自然。片状的、规则弯曲的树形原本存在于自然界,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受限于审美取向和需求,使得造型枝法过于单调和工匠化,呈现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传统。现在盆景艺术中常用的自然造型和分支手法,形式和内涵都非常丰富。只要遵循盆景艺术本身的艺术特点,认真探索和了解各种造型形式和分支技法,相互交流和借鉴,不断实践和掌握。相信我们一定会切实增强培育和制作的信心和技巧,提高杂盆景的创作水平,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杂盆景,推动杂盆景的发展。

杂项盆景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果按株数来分,可分为单茎、双茎和多茎。其中,多茎可分为多茎、多根、多茎、多茎跨桥。若以干姿划分,可分为直干、斜干、弯干、卧干、悬崖、近水、抱月、回头、附石等。还有人将其分为古榕格、红棉格、素人格等风格。

杂木盆景造型的重点是塑造根、茎、枝、叶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即造型。这种“型”要尽可能的层次分明,构图新颖,分支细腻,能给人一种清晰明了的自然美的视觉享受,内涵丰富。它应该美观、耐用、耐人寻味。其基本要求是:根盘裸露或半裸露于盆面,根粗清晰,分类交错,向四面八方延伸,与旱型相协调;底子凸起有坑,干体老辣,过渡自然,取适:冠轮廓错落有致,变化多端;枝干合理突出,各级枝干有高低起伏,密密麻麻,在水平角度上与枝叶分布相连;枝干层次分明,棋子里有棋子;结流畅、自然、生动。

树干是造型的基础,树干类型确定后,就要靠树枝支撑来营造整体效果。支架的形状布局服从整体形状布局的要求,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支架形式。画论中,杂木的枝干一般为“丁香枝、鹿角枝、螳螂枝、蟹爪枝”和下垂枝。杂木盆景的枝干比较丰富,有鸡爪、鹿角、浮枝、落枝、拖枝、挂枝、风吹枝、展开枝、自然枝、蟹脚、风车枝、云枝、舍利枝、旋转枝、点缀枝等等。造型中的不良分支(忌分支)有棘分支、腹分支、闩分支、腋分支、单侧平行分支、霸王分支、末端分支等。

支托的支法是杂木盆景造型的关键点,掌握支法技巧往往是打造精品的前提。只有熟练的分科技术才能熟能生巧,得心应手,形象化,精益求精。而岭南盆景近树写实,“存枝截干”的制作手法和形式多样,“师法自然”,内涵丰富。可以说是杂木盆景制作中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并且正在逐步形成理论支撑,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它既属于岭南,也属于中国。作者认为,应排除学派观念和地域局限性的影响,将岭南盆景中的“存枝截干”的枝法作为制作杂木盆景的基本枝法加以广泛推广。可能有人会认为,岭南地区由于环境和气候独特,适合“存枝伐枯”,树木生长迅速。其他地方气候环境不同,但方法好,难学。事实上,近年来岭南以外很多地方的杂木盆景作品也在使用“存枝切干”的支法,有些作品相当不错,但很多相对成型的作品,有些本来材质就不错,只是基本功欠缺,无法准确造型定位,支法还不成熟或效果不佳,难以成为佳作。诚然,岭南盆景本身也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存枝截干”的枝法也会随着推广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更好地推动岭南盆景的发展。

“一景能作十秋”,造型时间长是盆景的艺术特点之一,也是体现盆景艺术价值的一个方面。在岭南地区,一件成功的杂木盆景作品一般需要10到15年才能成熟,生长期短的地方会更长。日本和台湾省的杂木盆景,大部分都是从小苗培育出来的,很多作品都赚了几十年以上。想要创作出理想的佳作,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急功近利,浮躁,只想快点出一部作品,肯定会适得其反。同时,科学的栽培方法可以加速树木的生长。比如台州的元宝枫育苗可能比岭南快,因为栽培方法科学。另外,在实际生产中,除了尽可能发掘当地树种的生长优势外,还可以结合树种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以及传统的分支方法,采用“存枝截干”的分支方法,适当调整以扦插为主的方法,扦插和捆绑并重,部分枝条也可以捆绑为主,有效缩短成型时间。但总的来说,要认真理解、熟悉和掌握分支技法,一开始就设定好造型形式和支撑位置;准确,少走弯路,勤于操作练习,科学修炼,一丝不苟,是缩短成功作品成型时间最有效的方法。

盆景作品艺术寿命短是中国盆景必须正视的问题,尤其是杂木盆景。有些作品长期不成熟。也许他们刚刚出现在展览中,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离开展馆,甚至消失,作者的失落感可想而知。事实上,有些材料“还没写完就已经退了”。我见过几百朵嫁接成功的红花?虽然木叶桩已种植多年,但优秀的桩头几乎都已枯萎衰老,出成功作品的希望不大,很可惜。这种情况困扰了很多杂七杂八的盆景爱好者,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信心。以前岭南盆景有四种杂树。除了九里香,对雀麦的兴趣。和榆树物种。最具制作冷枝特色的福建茶已大幅减少,树形优美的福建茶已很少有人光顾。上述情况无疑对杂木盆景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除了个人兴趣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培育和养护管理过于粗放,缺乏科学辩证的方法和认真严谨的态度,这也应该是我们学习海外盆景的一个主要内容。

盆景树木种类繁多,不同树木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特性差异很大。比如杜鹃花喜酸性土壤,石榴喜碱性土壤:黄杨喜阴天,紫薇喜强阳:润楠喜湿润,九里香喜干燥;相思、榆树要在大寒前后重新砍翻,福建茶、橘要在清明时节;大部分树木在树液运输管道(水路)中纵横交错,根茎协调成一个整体,但雀麦、红花?木等水道纵向各行其道,根干分明,局部不平衡,可能造成分支脱落;有些树种,如元宝枫、榆树等,愈合能力强,断面的皮层会迅速增生形成“马眼”或完全愈合,而有些树种,如小花雀麦、南方润楠等,愈合能力差,断面下端如果没有足够的枝叶拉扯,就会因为水路不畅而迅速退缩。凡此种种,如果在栽培养护管理中,没有很好的了解和尊重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以科学的栽培养护管理为目标,而总是停留在笼统粗放的管理层面,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土壤、水肥、修剪、翻盆、病虫害防治,甚至装卸运输各个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导致掉枝、烂根、偏枯甚至过早死亡。

相信有人会把杂盆景的艺术寿命短归咎于杂树种的自然生长寿命短。事实上,大多数杂树种的自然寿命都很长。除少数树种外,还有黄荆、乌梅、福建茶等。,被认为是最容易树枝腐烂的,自然寿命超过100年,维护管理好应该不成问题。作者1975栽培的福建茶,近几年一直养在壶里,送给朋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分支撤退,它生长良好。当然,从纯收藏或者个人喜好的角度来说,选择寿命较长、生长稳定的树种或者某些特定树种也应该是明智的:如果是为了盈利,外来商品可以居住,则另当别论;但作为一种栽培生产和一种艺术追求,我们应该尽量利用不同的材料,尽量采用更多品种的材料,以发掘新的乡土树种,使杂木盐景观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展示大自然的真正美丽,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愉悦和享受。

盐景是活的艺术品,盆景形成后,制作并未结束,需要更加精心的养护管理,形态的保存或转换,进一步的提炼、完善和完善,展现出一年一年的成果。杂盆景生长快,一年能发芽多次,不定芽多,代谢快。但是树不一样,不确定因素多,不像松柏盆景那么稳定。所以成型后的养护管理比松柏盆景更复杂,难度更大,也更重要。一不小心,往往会毁了自己多年的心血。

杂项盆景根细、叶多、叶大、蒸发快,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成型后,盆里土少,根容易挤成一团,导致发育不良。细根缠绕堆积在盆底和盆壁周围,形成草席(俗称“草底”),根群中间的土壤板结,导致发育不良。如果单纯采用少浇水、少施肥、少翻盆、少换土等方法来控制生长,或者加上修剪不当,势必造成树体继续衰弱,病虫害乘虚而入,严重时会掉枝、残废,甚至萎缩。因此,杂木盆景成型后的养护管理必须采取科学辩证的态度,根据不同树种、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及时翻盆换土,合理供水施肥,适时适度修剪造型,认真处理好生长与养护、造型控制的关系。首先是维护。只有保养好了,才能保形,保形才能代代相传。

对于杂木盆景,一定要选择透水保水性能好的土壤,并根据树种和生长情况,小盆和花果及时翻盆一两年,大盆三四年。翻锅换土和于松柏不一样,勤不如疏。如果树太弱了,一定要及时更换或者放上大盆,种在严重的地方才能复壮。杂木盆景成型后,以大小适中、颜色略淡的釉面盆观赏为佳,但如果不是展览或观赏的必要,平时可以选择较大的盆,维护管理会更顺畅。

形成盆景水肥只是为了维持树木的生命力,而不是为了生长成型。既要保持树势,又要避免生长变形,所以一定要科学合理。通常情况下,除非严格控制水分促进花芽分化,否则盆土应始终保持湿润或干燥,不能过干影响生长。施肥方面,除黄杨、闽楠等以观叶为主的树种外,一般不适宜施氮肥,可选择营养全面的饼肥、鱼肥或长效复合肥。春季发芽期应控制少施肥或不施肥,避免节间过度生长变形;夏季光合作用旺盛,可偶尔施点薄肥,保持树势旺盛;树木要在秋天积累养分;磷钾肥可主要用于越冬准备或花果的花芽培育,适当多施肥:冬季树木处于休眠期,生长停止,应避免施肥,防止伤根。

成型杂木盆景的修剪应以疏干和轻修剪为主,果树盆景除外,可在生长期经常进行,主要是控制枝条的过度生长,剪除霸王枝和弱衰老内枝,及时擦除丛生芽、腋芽等不定芽。对于顶端优势明显的树种,还应特别注意控制顶端的生长,防止顶端过高过重。对于霸王枝或需要缩枝进行枝托更新的长枝,必须根据保形需要同步修剪全冠树梢,否则个别枝条可能会缩回去。如需改用复伐,除紫薇等个别树种外,只能在树种发芽前或与翻盆换土同时进行。也可使用矮壮素等生长调节剂来维持杂木盆景的造型,但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方法。如果浓度过大,会导致生长停止和萎缩。

观寒枝是杂木盆景的艺术表现特征,岭南盆景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手法是“脱衣为锦”。但杂木盆景要尽量表现树种的自然个性特征。除了果树和梅花,紫薇、杜鹃花和三角梅主要是看花,而在榕树中,除了根和藤本植物,最好是看叶子。当然,大部分杂盆景都可以摘叶观赏寒枝。摘叶观赏寒枝虽然可以促进树木的新陈代谢,是保存造型的有效方法,但也消耗了过多的体力。所以,从成型的杂盆景上摘叶不宜过于频繁。即使是发芽力强的树,如雀麦、榆树、三角枫、相思树等,一年采摘叶子也不要超过三次,以免树势衰弱。一些优秀的产品为了展览而频繁修剪落叶,使盆栽树木过度疲劳、衰弱,有的几年都难以恢复,甚至致残死亡。所以作品要根据状态提前半年以上准备,尤其是需要摘叶或者换盆的,不能太勉强。此外,必须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操作装卸和运输,以防止事故发生。

由于根系的限制和地温、大气的调节不足,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减弱,不同地区的树种差异很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冬季除了防止盆土冻结外,温度要降到5℃以下。对南方耐寒树种如九里香、榕树、福建茶等,在南方要放入大棚内覆盖薄膜,以防冻伤。盛夏,一些阴性树种,如黄杨、杜鹃花等。,应适度遮荫,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应采取措施防止盆表壁温度过高灼伤根部,并防止修剪、摘叶后暴露面积较大的枝条因暴露灼伤而死于局部皮层。

杂木盆景的养护管理和造型分支的技巧有待进一步普及。通过举办杂木盆景展览、现场演示、研讨会、作品评论、报刊杂志等方式。,我们可以互相学习,认真探索和实践,逐步积累经验,从而提高生产水平。但由于杂木盆景的造型方法绝非一日之功,一枝一撑的造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整体造型时间更长。最直观有效的现场演示只能局限于修剪保形或者简单的改变,除非你从切桩的培育开始,对造型的每一个阶段,或者一个支架的造型过程做视频图像和文件,成型后整理好,再用电的形式沟通讲解演示。这对年轻的爱好者来说并不难,所以要重视起来,尽早提倡推广,结合技能示范培训,尽快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会做、会说、会表演的青年造型艺术表演专业人才,最好能参加国内外的外语交流活动,让世界更好地解读和认可中国杂项盆景,做出中国杂项盆景。总之,只要我们对杂木盆景多一点关注,相信会有更多的方式更有效的推动杂木盆景的创新发展,让中国杂木盆景更加耀眼。

(编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