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国家戏剧作品500
白戏音乐由声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组成。唱腔音乐有吹吹和大本钟两大类,也吸收改编了一些民乐;伴奏音乐包括传统的唢呐、打击乐和大本钟三弦,还吸收了一些民间打击乐和歌舞音乐。有的唱腔按职业分为萧声、肖丹、姚丹、徐升;有的根据人物的身份和动作分为英雄腔、哭腔、苦腔;有的按节拍和唱法分为平板、高音、一字板和流水板。此外,还有风卷雪、教训和白族民歌,如麻雀调、泥鳅调和潮汕调。歌词多为白“山花体”格式,即“三七一五”或“七七一五”,称为“七句半”。唱白或中文,道白用“中国白调”。角色要根据生活,勇气,纯洁,丑陋来演。表演规则严谨,节奏分明。它不仅很会跳舞,还带有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武术。白剧只是用红、黑、白、蓝、紫这种独特的脸谱来区分不同的角色。伴奏乐队已发展成为除唢呐、三弦等传统乐器外,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中西混编乐队。
白戏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部分白族聚居区。
在这269部剧目中,139部取材于小说演义,7部改编自民间故事和民歌,4部由古代戏剧演变而来,57部移植自兄弟剧,62部来源于其他,可见吹腔戏的来源是丰富的。
传统的吹口哨剧本有很多鲜明的民族特色:第一,吹口哨是文艺的,很少有传统戏曲中常见的俗套。很多剧都是文人写的,语言优雅。比如《李霞客》里的文人李咏,用马致远的诗《天净沙》写道:“八月,丹桂中秋,路上招待所荒凉,桥上桂花满,日思夜想。”第二,吹牛皮歌词的格式与汉剧不同,基本上是所谓的“三月七五”的“山花式”,即每首歌词四句,前三句七字,后一句五字。如果歌词需要长一点,就把两段连成八句,前七句是七个字,第八句是五个字,或者用死气沉沉的“山花体”把两段连起来。“山花体”是白族文学中一种传统的诗歌形式,运用于民歌、小调、大本歌、文人诗词和巫唱的言论中。由此可见,炊炊腔与白族文学的密切关系。第三,吹曲子的剧本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语言是白语和汉语的混合,白语部分也是用汉字写的,但是在句子旁边注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