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精神分析论文

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辅导员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自我成长精神分析论文范文1: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出发,指出了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教学改革;全面发展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2.0文献识别码:A文号:1674-9324(2013)35-0064-02。

一、心理学和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质量,包括大学生。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人际关系不好、经济困难、失恋等原因,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在普通高校中,不仅师范院校的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很多非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开始积极选修心理学课程,希望从中获得心理学知识。我校从2011秋季开始,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作为必修课,每个大一新生都必须选择。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八章: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相处、爱与亲密、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意义与价值。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近年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大一新生可以更多地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认识到心理学可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辨别心理问题和正确对待心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也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提升人生境界,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课程结束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所有参加课程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觉得该课程很有意义,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但他们对该课程最大的意见是什么?上学时间无聊,放学后没用吗?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学生、老师的积极性,甚至课程本身的价值。所以,如何把这门课开展好,做好心理学课?心理?神秘地谈论心理学,真实地讲述自己,切实地指导人生,已经成为这门心理学课程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心理和自我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教学方法的简单。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单一方式。但在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和活动互动教学中应用较少。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自我讲解的方式,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因此,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习动力减弱。

2.课程内容体系有待商榷。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的内容分为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习* * *、爱与亲密、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意义与价值八个方面。其中,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教学内容是重叠的,自主学习、学习* * *,还有一些内容与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一些内容是重叠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是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开设的。

3.考试方式单一。目前心理学和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通常成绩占的比重很小,包括课堂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而期末考试是提交一篇与课程相关的论文。所以学生只要通过考勤,提交论文,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特别是提交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网上下载大部分内容,只有少数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形式改革。改变教师教学的单一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活动,及时给学生反馈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 * * *这一章,作者推出了一个互动游戏,把全班分成五组,每组15的同学,从任何一个人开始自我介绍:我是谁,我是哪里人,我的性格是什么?我后面的同学在介绍自己之前要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以此类推,直到每个同学都写下了比赛结束和比赛的所有其他队员的介绍。在情绪管理这一章,作者通过音乐(欢快的和悲伤的)、动作(大笑、低头)和思考(思考悲伤和快乐的事情)让每一个学生亲身感受到哪些因素与情绪变化有关。在压力管理中,作者让每个学生把最近最困扰自己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一团一起放在纸袋里,然后随机抽取一些一一作答,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缓解压力。笔者将这些形式和方法引入到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课的方式学习课程知识。实践证明,这些形式既保证了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加入心理学和人格形成,可谓一章。使学生了解人格健全的人的特点;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做到有自知之明,自尊自爱,自我接纳;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另外,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一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比如通过一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加一些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方面尚有欠缺,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和教师改进学习和教学。笔者认为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评价改革的具体方法是改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可以适当安排平时的作业,比如安排学生用所学知识写解释现实生活的案例报告;关于你学到了什么的问题;阅读观看心理学相关文艺作品后的思考;组织或参与小组讨论和一系列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小作业,以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习迁移,让学生知道什么知识可以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使用,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有用的。最后可以根据完成程度、认真程度、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程度以及自我评价的深度进行评价。为了降低作业难度,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来完成上述作业。此外,在平时的课堂互动活动中,要增加学生表现在期末成绩评定中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活跃课程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互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至于期末考试的论文写作,笔者认为应该降低比例甚至取消。

综上所述,在非师范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提高人生境界,促进成长和全面发展。针对《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增强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自我成长心理分析论文模型第二篇: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理论的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自信)、韧性、乐观和希望四个维度。中国有近3000万大学生,因此本研究希望简要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以帮助他们成长。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自我成长

作者简介:陈立造(1984-),男,福建龙岩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方向:大学心理学。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1【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1002-2139 (2013)-11-01

2002年,美国管理学家luthans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认为心理资本理论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方面。为了与积极心理学的其他要素相区别,luthans将心理资本定义为:积极的、基于理论和研究的、可测量的、可利用的和准状态的个体特征,以及影响绩效的、符合POB(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积极心理要素。卢丹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2]。现在,心理资本逐渐成为继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后的又一资本优势。

2008年前后,在李朝平翻译卢丹斯的《心理资本》前后,心理资本逐渐引起国内一些学者的关注。钟立风[3]和王雁飞[4]分别引入了心理资本。柯江林[5]和张阔[6]分别将心理资本问卷本土化。

本研究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

1.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树立自信。

自信,又称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和判断(班杜拉)。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说明他自我效能感高,否则,自我效能感低。

研究表明,自信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毕增增,),自信有助于个体减少人际困扰(张继元,毕增增),自信的个体具有积极的归因风格(秦)等。),而自信的人更倾向于追求成功,而不是避免失败(车丽萍)。研究还表明,自我效能感(自信心)与抑郁呈负相关(葛明贵),与自尊呈正相关(李达等),与特质焦虑、考试焦虑呈负相关(李寿龙、李),与人际苦恼总分呈负相关(张骞、桂寿才)。可见,自信对自我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应该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树立自信。

2.在成长的道路上锻炼韧性

韧性(Resilience)又称复原力,不仅指个体在重大创伤或压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且在压力的威胁下也能顽强坚持,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重生。韧性高的人不仅表现为个体在重大创伤或压力后能够恢复正常状态,还表现为能够从高强度的积极情绪中恢复正常状态。金范中学的主人公之所以最后发疯,跟没有从强烈的积极情绪(大喜过望)中恢复到正常状态有很大关系。

研究表明,复原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胡等),复原力与抑郁呈负相关(王秀喜等),复原力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Kari),复原力有利于逆境中的成长(Sean)。这说明韧性对自我成长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大学生要本着自我成长的原则锻炼韧性。

3.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有希望。

堪萨斯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里克?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认为,希望是在成功动机(指向目标的能级)和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相交所产生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积极动机状态。也就是希望=意志力+方法。希望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力,更需要明确的目标指引。

刘和在他们的论文《希望:心理学研究综述》中指出,希望越高的人,学习成绩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这也与他们的身体健康有关。斯奈德等人认为,希望对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卢丹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希望与组织认同正相关,目前只有希望与工作表相关。可见,希望在自我成长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应该对自我成长的真相抱有希望。

4.学会对自我成长保持乐观。

美国心理学会前会长(习得性无助,习得性乐观主义的提出者)塞利格曼认为,乐观主义是一种解释风格,即把积极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的、普遍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情境的原因。

研究表明,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正相关(袁立民等),乐观者更长寿(Matuuta),乐观者更幸福(泰勒),乐观与抑郁负相关(袁立新)。气质乐观可以更好地预测人的未来,改善人的情绪,减少心理疾病,从而保证对现实生活的适应(段海军、霍永泉)。可见,乐观对自我成长也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乐观。

5.在自我成长的原则中注重各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本文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以往关于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和希望的研究相比,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整体心理素质。研究表明,某一方面心理素质高的人,其他方面的心理素质不一定高。例如,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较高,但在韧性、乐观和希望上并不比其他学生高,或者这说明了为什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引起更高强度的心理冲突(自信心较高,但其他方面的心理素质较低)(彭贤、陈立造)。可见,大学生在饿哦的成长道路上,应该注重基础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强调某一方面心理素质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卢丹斯F,优素福厘米,阿沃利奥BJ,与李朝平,翻译。心理资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

[2]卢丹斯F .和尤瑟夫C . M,《人力、社会和现在的积极心理资本管理:为竞争优势投资于人》。组织动态,2004,33( 2)。

[3]钟立风。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杂志,2007,39 (2): 328-334。

[4]王雁飞,朱昱。心理资本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 (5): 32-39。

[5]柯江林,孙建民,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发展及中西比较。心理学杂志,2009,41 (9): 87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