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真的在Xi安偷了古代经典吗?
这是6月1924 65438+10月12《申报》第三版刊登的文字,报道康有为涉嫌在Xi安窃取古籍经典。
这件事影响很大。
1924 65438+10月29日,远在北京的《顺天时报》报道了康有为去湘鄂情的时候,标题是《偷经圣人康有为往返湘鄂情》。
梁漱溟先生在《追忆似水年华·谈旧录》中说:“他在安期间,常去卧龙寺。一天,他从与僧人的交谈中得知,康有为曾来过这座寺庙,并把寺庙里收藏的一些佛经据为己有。康有为天下闻名,和尚敢怒不敢言。听说此事,我深感委屈。回京后,我为此专门去拜访了黄远生,请他就依法维护卧龙寺权益出谋划策..."
康有为病逝后,《金刚钻》杂志在发布消息时特意加了一句“突然陕西”,并附了一句“圣人死,贼止”(作者非圣人)的评论。
图:徐悲鸿《康南海之乐》
一句话,几乎全部敲定,但仔细分析,各方说法漏洞百出。比如明成祖为什么要给卧龙寺一个宋版?再比如梁漱溟记载的公元1912年,康有为还在国外。
在“圣人偷经”这个吓人的标签下,有太多细节让人勾心斗角。
20年的人生就像一场梦。
1913 12、56岁的康有为结束了16的流放生涯,回到了广东南海。次年7月,我来到上海,租住在新家花园(原来是犹太人,名叫新喜,后来回到盛宣怀家)。月租120银元,* * *住了8年。
康有为此时的心态也逐渐消极起来,如由他一手策划,由他的弟子、麦、沈、陈、梁定芬主持的孔教。协会成立后,一年多没有主席。经再三催促,康于1913年勉强上任,但在1914年和1915年两次上书辞职,连一年一度的曲阜孔教大会都没去(康一生只参加一次)
康有为与沈交往密切。沈是一位大学者,他的祖父沈惟其是曾国藩的老师。陈增举在《定思复辟》中说:“旧社会时,许多官员住在上海...众人密议,聚于沈阳一厂(沈二厂)教师住宅。”
康有为和沈都看好张勋。因为康讨厌袁世凯,曾经写过一封信讽刺他:“他当了大总统以后,政权就专制了,那些太专横的人...是极端独裁的。”
康有为与徐世昌、冯、段等也有交往。他曾写信给徐世昌:“私利必恢复于帝良公...是狄良公,谁知公真的是当下,离舞三百米。”帝良公,即帝,受到武则天重用,暗中为复辟唐室打基础,康有为建议徐世昌复辟清室。
1965438+2006年6月,袁世凯猝死。
1917年6月,复辟,康有为和沈乘火车抵京,这已接近20年前戊戌变法的开始。康复时曰:“背井离乡已有二十年,如何知生于家中?”
成了徐世昌的“妾”
张勋
梁启超曾说:“我不知道(康有为)能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虽然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但这一点很清楚。”康有为投奔张勋只是为了他的教育梦想。
据前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说,康有为去北京时带了一箱教科书。后来有人诋毁张勋,说他只是清朝的一个工部主任,所以只给了毕副总。康大怒,加了顶礼帽。"
根据学者王静雅的研究,康有为几乎每天都到北京,有10多道诏书没有使用。在《复辟详录》中,张仪说:“我们只是用他(康有为)的名字作为称呼,这里的大事早已定了。”
维新党前领导人之一的徐志敬对康有为说:“听说你要当毕的副校长,校长是徐世昌。他是袁世凯最好的朋友。如果你是他的妾,我觉得对不起你。”
康有为主张“虚君”,认为只有树立“实君,无匹而文臣”的精神偶像,才能避免战争,实现* * *和谐,这对于想要全面复辟帝制的张勋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
张勋复原只持续了65,438+02天。令康有为震惊的是,段竟然把他列为通缉名单的第二名,而段的求逆宣言是前弟子梁启超写的,其中康有为被称为“自吹自擂、苦于政治困顿、一无所知的书生”。
袁世凯称帝时,康有为与梁启超的关系一度缓和,康有为抵押自己在广东的私宅为袁俊筹款..康写了一首关于梁的诗:“枭食母食父,兴田舞虎守关。逢蒙拉弓射箭,坐着看太阳落泪。”
吴向他鞠了三躬。
这次挫折之后,康有为更加深居简出。
从1918开始,康有为开始在茅山(江苏省镇江市附近)购置土地,成立农民公司。康的爷爷叫赞秀,父亲叫少农,各取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
康有为晚年淡泊名利,与母亲劳廉之当年的教诲有关。康有为回忆说:“读书少了没有官感,不想科举。母亲强势,说你祖上以Kodi仰视你,你切不可违背。而光绪乙没有成为秀才,便说:仕途凶险,我要常来看你,所以不能做官。”
康有为已经买了五六百亩地,派弟子吴陵去管理。吴是一名工科学生,擅长画画。过了半年,康说:“这人除了丈量,一无是处。”易的亲戚何战友,再到他的师父陈思南,都是无用之人,结果“损失数万”。
1921年,康有为在上海英租界买了10亩地,仿新嘉园建了一座“游卢村”,又从日本买了400株樱花。1922在杭州建成占地30亩的别墅一日园。
康有为有5个妻妾,6个未婚子女,10多名宫女,30多名男仆。此外,这里还经常住着10-30食客,每四天吃一石米(176斤)。据学者陈鸣远统计,康家每年的开销超过2万银元。
虽然靠卖字卖集挣钱,但入不敷出,这可能是康有为晚年频繁游走于军阀之间的原因。
1923年4月22日,吴过五十大寿,康有为提前三天到洛阳祝寿。吴曾经是一个英俊的人才(谁后来被删除的名声),他是附庸风雅。康有为献上一副生辰对联:“木叶少年豪迈,百岁功名才半个世纪;洛阳在看,风雨皆会在中州相会。”吴向康三鞠躬,并写信介绍他去陕西。
圣人总有好报。
此时陕西被军阀刘振华占领,刘在河南发迹,属于直系,与吴有旧交。进入陕西后,受到百姓的鞭挞和怨恨。
1922年3月,因教育经费被克扣,陕西教育界发起“驱刘运动”,陕西代表赴京“告状”,刘振华为平息讨论提出办西北大学。他问起办大学的成本,感慨道:“少练一个团,就能办一所大学。有什么困难!”
得知康有为进入陕西,刘振华决定大做文章。
1923 10 10月30日,康有为刚到潼关,立即被刘振华派来的人接走。他先游览了华山,然后重新进入Xi安。入城时,刘振华亲自率领各界名流在东门外的郊区迎接,沿途市民高呼“圣人”。刘又请康为西北大学题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