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碰到桌子摔倒了。
两岁的鲍尔总是做一些“傻事”,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可能每个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这么有趣吧。
鲍尔拿了一个苹果,玩了一会儿玩具。我不知道它去了哪里。正好我妈翻开一本书,上面有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苹果。鲍尔说:“苹果跑到书上了!”“然后趴下用嘴嚼,书上留下一滩口水。即使不是这样,他看到书上的美食,也会躺下来咀嚼。
在书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工程车,鲍尔会坐在书上说他想开车。有时候他们会说:“把车拿下来,橘子会开!”他以为上面的车是移动的,可以听他的话,从书上走下来。
鲍尔在玩菜的时候,看不到妈妈,就问:“妈妈去哪里了?”抬头一看,妈妈在厨房里。然后他问:“蔡的母亲在哪里?”我又找了一个大一点的蔬菜,说:“蔬菜的妈妈呢?”
还会抱着泰迪熊,让泰迪熊靠在他身上,翘着腿说:“华,尿尿!”“这是在给泰迪熊尿尿,把泰迪熊当小孩子。
当鲍尔正在玩一辆玩具火车时,火车从轨道上冲下来并掉了下来。他会难过地说:“火车疼,我不开心!”“你看起来很悲伤。有时候看到玩具“掉下来了”,真的会流泪,靠在妈妈怀里寻求安慰。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小孩子太奇怪了?无生命的东西怎么会被吃,怎么会相互作用,怎么会尿尿,怎么会受伤?在我们看来,这些幼稚的表现才是孩子真正的状态。看了《儿童心理学》,才知道孩子的这种情况叫“万物有灵论”。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孩子2-7岁,到了预计算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会逐渐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区别。但是,当孩子开始认识物体的时候,就会把它当成是有意识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孩子知道只有动物和人有生命,其他物体没有生命。
皮亚杰与孩子们交谈,问了他们许多问题,如:
从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孩子并不知道太阳被云遮住了,而是把太阳当成了活生生的“人”,会走开,会淋湿。太阳既有思想也有行动。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皮亚杰得出了一个结论:学龄前儿童无法明确区分什么是有生命的,什么不是:他们通常会把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加到无生命的物体上——这种倾向被称为“万物有灵论”。
当我们理解了万物有灵这个概念,我们就能明白,孩子做的奇怪的事情其实是正常的,不是孩子有问题,不是孩子性格单纯,而是这个学龄前时代特有的现象。孩子们看到的一切都有生命。孩子会和他们说话,感受他们的感受,把他们当朋友。
当孩子摔倒时,很多家长会在地板上跺脚,或者用手掌拍打地板,愤怒地说:“你怎么弄伤了我们的宝宝?我会为宝宝报仇的!”婴儿会破涕为笑。
当宝宝撞到桌子或墙壁时,很多家长也会替孩子拍打桌子或墙壁,或者让孩子自己动手。孩子从此学会了用这种方法,就像拍墙拍桌子一样,一点也不觉得疼。
而孩子正处于“万物有灵”阶段,他把一切物体都看成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个体,它们与自己平等存在。他对地面、桌子和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当他摔倒撞到桌子和墙的时候,他其实是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了挫折,就像和小孩子玩耍撞到一起摔倒了一样。
如果我们帮孩子跺地、拍桌子、打墙壁,就是在教他们用这种方式来报仇。以后孩子和孩子玩,如果摔倒了,自然会用脚踢,用手打。
我们也教孩子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好的地面、桌子、墙壁让孩子摔倒,撞到一起,而不是孩子不小心,起不到安全警示作用。
我们也没有教会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他们的力量相互作用。孩子摔倒了,地面会疼,孩子碰到了,桌子和墙都会疼,但孩子不会明白这一点。
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如果孩子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推卸责任,不关心别人,那么他们以后的社会交往就会很成问题,如果孤立的话。所以,了解这些心理学知识真的很重要。我们应该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跌倒。
?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解决方法。
孩子摔倒了。如果不疼,孩子就不会哭,会自己起来。如果摔疼了,我会哭着给妈妈打电话求救。首先,大家不要慌,要显得轻松,帮孩子检查身体,确定没有大碍。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帮孩子找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帮孩子找到原因后,让孩子再走一次,告诉孩子下次要避免什么,让孩子慢慢走,看清楚自己的脚,注意力集中,孩子就会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正确的方法,这样会减少跌倒和磕碰的发生率。日本妈妈经常用这种方法,通过理性分析,找到跌倒的根本原因,吸取教训。
?让孩子承担责任,关心他人。
因为在孩子眼里“万物有灵”,所以要告诉孩子“地也会痛。不用眼睛看不到,但是宝宝看得到。下次,宝宝会更小心的。好了,别哭了!”让孩子再接触地面,相当于摩擦地面,地面不会太疼。
这样让孩子知道,虽然摔了会疼,但是地面也会疼,他也有责任,不是地面不好让他摔。慢慢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不要推卸责任,什么事都怪别人。同时,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关心他人。他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知道责任是相互的,也知道如何安慰孩子,成长为一个温暖的孩子。
美国妈妈的做法也很有特色。当孩子摔倒在桌子上,趴在地上哭的时候,妈妈会让孩子站起来告诉他:“我也说过,我长大了要保护妈妈。你能那样保护我吗?”做事不能自己承担责任,还妨碍交通!“直接教育孩子承担责任,为他人着想。
了解了这种“万物有灵”的心理学知识,感觉有些针对孩子的“奇怪”现象豁然开朗。以后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运用这些心理学知识,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要嘲笑孩子,让孩子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发展自己的能力。在处理孩子的一些问题时,也要用这种理念,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