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什么采用“北斗七星”葬式?

明定陵是十三陵中的第十座陵墓,埋葬着明朝第13任皇帝朱翊钧和两位皇后小椴和萧静。“北斗七星”被埋葬是为了聚气。目前只发掘了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墓,其他墓葬尚未发掘。

北京十三陵特区办公室一位考古学家的一篇论文首次揭开了万历皇帝葬式的神秘面纱,并大胆得出结论:明朝皇帝都是侧卧,双腿微曲,像是在睡觉。

定陵是十三陵中规模较大的,几乎和永陵一样,仅次于长陵,占地654.38+0.8万平方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皇陵,从而揭开了明代皇陵的秘密。

据考古记载,定陵地宫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大殿组成,均为石结构。后殿(玄堂)前棺床上有三口棺材,中间那口特别大,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棺材。另外两个是小椴和萧静的棺材。

定陵发掘时,最引人注目的是主人尸体的保存。万历皇帝的遗体被放在一条锦被上,两边折叠起来盖住遗体。尸体仰面躺着,头西脚东,肌肉已经腐烂,只剩下骨架。脸朝上,头略偏右,右臂向上弯曲,手放在头的右侧,左臂下垂,略向内弯曲,手放在腹部。手里拿着一串念珠。右腿微曲,左腿伸直,双脚放在一边。

小椴和萧静两位皇后的葬礼也不同于一般的葬礼。都是右侧卧,左臂下垂,双手放在腰上,右臂直下,双脚交叠,左脚在上,右脚在下。孝后左臂下垂,手放在腰上,右臂向上弯曲,手放在头下,下肢弯曲。

关于皇帝的葬式,目前没有历史记载。王秀玲在论文中分析道,孝后的骨架应该与原始的葬式相似。然而,万历和孝之间存在着差异。因为人死后下葬,不可能故意把一条腿弯,一条腿直。很明显,万历皇帝的葬式不是原来的状态,应该是右侧卧,所以晃动的身体必然会向左侧倒下,所以万历皇帝的左腿是直的。

而且根据棺葬情况分析,万历皇帝的棺木确实有过碰撞的记录。因为棺材是用手工从几百里外的京城运到山陵的,一路上颠簸。据《泰昌志》记载,宗申皇帝和小椴皇后下葬时(孝靖皇后比万历皇帝早死九年,葬于山东天寿景平岗),只募得士兵8600人。

一路上绳索经常损坏,不断更换。棺材到了宫化城(今沙河),抬棺材的木杆裂开,右角掉在地上。完全可以改变身体的姿势。

陵墓的位置,地面的布局,地下神秘宫殿的布局,都与天象有关,皇帝的葬式当然是来源于天象。

据考证,古人把皇帝的住所比作魏紫杏园。“北斗七星”在古代被认为是一颗北极星,指向正北,位于天空的中心,属于群星中的紫薇苑。古代常以星象的变化来预测人事的吉凶,紫微元对应的是帝星所在的地球上的皇帝。所以北极星北斗也被认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封建皇帝认为他是上天派到人间的主人。他们自称是“真正的龙天子”,信奉“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视皇位为“天之位”,总是把自己的行为与天联系在一起。每当天变,他们就“自省”,认为自己做错了。基于这种思想,他们把死亡视为“升天”,所以皇帝升天就是住在北斗七星。

朱元璋利用天象设计宫殿和陵墓。他的思想必然会影响他的后代。明十三陵都是朱元璋的后代,在选址和整治上都效仿了明陵。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又作为皇帝,朱翊钧的葬式“源于天象”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