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造园技术

第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就是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有山,有水依水,充分把握自然风光之美为我所用,实际上就是在园林规划布局上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另一层含义是按照自然景观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景观,使园中的景观充满自然、天真的韵味。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改造)景观之美,使之更集中、更精致、更便于观赏。祖国的山川是婉约的,尤其是那些前人评价过的传统景点,没有山没有水也很美。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但造园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再现原作,而是以山川、河流、花木、建筑等景观元素,通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光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总结自然美的不同形式及其形成规律,作为其艺术创作的依据。

“活泼泼”是苏州留园西边跨溪的水阁,也是溪景的终点。一股清流从枫林中缓缓流出,你在那里消失,仿佛穿过亭子。水虽然停了,但还在动。流水,小亭台,青翠的山顶,充满了自然风光的活泼与生机,真是园林造景中人工造化的绝妙创意,用“活泼泼地”来标题也确实恰如其分。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诗中写道:“生气,活泼。活泼充满活力,精神外露,远离纸面。”以达到“虽是人为,却要让园林充满生机,自然地组织景观”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活泼泼地上”的场景,小楼置于以土为主、黄石环绕的假山、丘陵中,溪水曲折流出,枫树耸立于河两岸。如果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在这里小睡一会儿,你一定会觉得生活充实,精神焕发。

具体来说,园林艺术处理山川(即叠山理水)的规律是“山贵有脉,水贵有能,脉通则通,整个园林生动”。其实山有脉势,水有源流向,这是自然景观最普遍的规律。如果园中的山没有脉络地混成一堆,园中的水是被动的死水,那么即使亭台楼阁设计精巧,花草树木种类繁多,整个园林也不会生动。所以造园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山的方向,疏通园中的水源,让山川自然交融。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中,那么就要根据自然山川的脉势来建,也就是明代季承所说的:“有高有洼,有曲有深,有悬有平,有坦坦荡荡,自有自然之趣”。如果园林建在平地上,也要“上耕下掘”,使整个园林根据景物的需要协调统一。

崔永山庄是苏州城外虎丘山的自然斜坡,依山势而逐级上升。园门朝南,十余道简易青石台阶引领游客进入绿树掩映的简易园门。门内有三间轩屋,建在山岗之上的古树中间。那是一片幽深的山中小楼的景色。离玄北不远,有一个突起的平台。平台上的亭子叫“温泉”,与玄武和一边陡峭的山坡形成一隅。是引导游客爬山的小楼,既增加了小花园前后的空间层次,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亭的西、北两侧,镇山绝壁下堆着湖石假山,气势相连,中间种植夹竹桃、紫薇、白皮松、石榴等花木。园墙隐现在岩石和花丛中,并不显眼。公园内的景色与公园外的自然森林景色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机和情趣。等到天然岩石和人工步道微微叠起,来到主楼平台,就看到虎丘脚下一片葱郁的景色。抬头望去,是巍峨的虎丘塔。根据自然景观的脉络,人工建造的小花园与大景观相协调。崔永山庄为著名的虎丘风景增添了色彩,虎丘的古山塔也成为小花园不可或缺的借景。

“求运河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风景园林中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而生,水随山转”。只有流动的水,才能给大山带来生机;只有具有生命力的水才能生动地反映出园林的景色。如果园中的水是一潭死水,就会腐烂变质,根本没有自然美。为此,季承在《园冶》中指出:造园初期,要“先究其源,泄其源,察其源水”自然景观的园林,只要引入自然水源,更容易获得活水。如杭州灵隐寺的冷泉,无锡吉昌园的二泉。在有地的园林中,泉水源头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比如太原晋祠的难老泉,济南大明湖的趵突泉。在一些园林中,较大的水面被用作城市的调节水源和牲畜蓄水池,如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城市花园也应该清理水的道路,并进入自然河流。古代园林中的门桥、门亭都是为了控制外河、内水而设置的(如《红楼梦》)。在一些城市园林中,实在没有办法连通活的地表水,所以园丁们会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把园林中的地表水和地下的活水连通起来,保证水的生命力。这种方法常用于江南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节水。

爱赏风景的苏东坡曾这样评价园中的建筑和植物景观。草木如名节,久而久之。“意思是只要有钱,露台楼马上就能建起来。但是,花园里的花草树木不是马上就能长出来的,需要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才能长出来。可见诗人对园林植物的重视。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如果花园里没有植物,它将变得死气沉沉。因此,花草树木是使景观生动可爱的必要因素。

园林植物的种植和景观一样,应该顺应自然。我国古代园林种植花木的原则是让其自然生长,不受人为约束。所以在古代的园林中,你几乎看不到西式园林中笔直的大道、修剪成几何形状的树木和非常对称规整的花坛,园中的植物几乎都是舒展的,生意盎然。它们经常杂交在一起,就像在山野一样。在古拙可以画出姿态的老树,以及可以随时变换的各种花果,如桃、李、海棠、柿子等果树,在园中相互辉映,为山野的风景增添了不少自然的味道。在苏州的一些城市园林中,人们还能领略到“老榆树傍岸,垂柳近水,幽树出”(拙政园中间的池上两岛)的野趣和“满树枫叶,桃柳荫”(园西小山丘)的城市森林景观。

植物配置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不求品种的珍贵和完整。山野乡村的一些常见树种,如榆树、刺槐、杨树、柳树和银杏,都是花园里的客人。是一些低等植物,比如石头上的苔藓,假山峰上缠绕如网的复石,石头脚下缝隙里生长的书和草,地面上生长的小灌木和箬竹,这些在花园里也随处可见。它们不仅增加了山景的自然趣味,还起到了“藏人”的作用,掩盖了斧凿留下的一些痕迹,是营造自然生动的园林景观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