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和魏紫有什么区别?
公主的称号在中国古代就有了。《春秋公羊传》中明确提到“天子娶女为诸侯”。这里的公指的是“公爵”,“主”指的是婚姻,意思是公爵亲自主持婚礼,这也是公主可以享受的一种荣誉。
尽管朝代更迭,公主的称号一直延续。除了宋朝叫“帝姬”,清朝叫“格格”。但是,格格和公主完全不一样。它们根本不是一回事。看完这篇文章不要把他们搞混了。
后晋时期,历史上已经出现了格格的称谓。他们把国君和贝勒的女儿都称为“格格”,这个时候还没有关于格格的规定。但是随着皇太极的继位,一切都变了。1636年,皇太极宣布效仿明制,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并明确区分妾与妾。如果是皇后的女儿,就成了“古伦公主”,妃子的女儿或者皇后的养女就成了“和硕公主”。满语中,古伦意为“天下、国家、荣誉”,和硕意为“一方”。
当然,规则可以改变。如果公主受到皇帝的宠爱,也有可能被养大,比如乾隆皇帝的女儿,古伦,萧公主。
但是格格没有具体的分类,皇帝们就突发奇想,下了一道命令,以示身份。比如太子的女儿取名“和硕公主”,如果生在狄福晋,就被封为郡主,如果生在侧室,就被封为郡主。王子和郡王的女儿被命名为“多罗格格”,多罗贝勒的女儿也被称为“多罗哥哥”,而这些也分官方和普通。另外孤山贝子的女儿叫“孤山格格”,甄国公和伏国公的女儿叫“格格”,这两个的女儿都没有爵位。
当然,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格格也可以用于地位高的女性。比如孝庄皇后的侍女苏马拉阿姨,就曾被称为“格格”。有些王子的小妾也叫“格格”。《清史稿》曾记载,雍正公主牛芷璐躲在府邸时,人称“格格”。
由此看来,在清朝,满人的地位极高,阶级秩序无处不在。但在清初,就有汉人分群。但是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固,汉人因为各种原因很少分群。
从这个角度来看,影视剧《朱桓公主》不仅在头饰上犯了错误,在片名上也犯了错误。如果真的是皇帝的女儿,那是绝对不可能被封为“公主”的,而如果乾隆真的是为夏女儿的回归而高兴,那她自然也不可能使用与宗室女儿相同的称谓。在一个秩序井然的宫殿里,如果魏紫一直被称为公主,老佛爷和皇后绝对不需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