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桓公主是真实的故事吗?

琼瑶女士说,《朱桓公主的故事》是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北京西郊“公主坟”的地名。

其实北京有几百年的历史,几百位公主都葬在这里,形成了几十个以上的村落。但由于历史久远,大部分公主坟早已湮灭,村落所剩无几。目前北京仍以“公主坟”命名的区域约有十个,分布在海淀、朝阳、丰台、房山。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西郊复兴门外的“公主坟”。关于它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最有代表性的是:

金泰,汉族人,从小被满族收养,因战功突出被封为元帅。一天,金泰在花园里遇见了公主。他们一见钟情,但朝鲜大臣从中作梗,要求皇帝流放金泰。金泰和很穷,快死了,所以他写信给公主表达他的悲痛。当公主看到信中写的最后一句话:“看到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伤心之下服下毒酒,殉情而死。皇帝无奈,只得草草将金台埋在香山,将远在天边的公主埋在今天的公主坟里。

传说虽然歌颂浪漫美好的爱情,但也只是传说。据史料记载,“公主墓”真的埋葬了清朝的两位公主,此地因此而得名。

两位公主分别是清朝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个女儿,三个女儿和四个女儿。皇三女儿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日,母亲是贾亲王(清仁宗嘉庆后)的侧妃刘嘉。嘉庆六年(1801),皇帝的第三个女儿被立为庄敬和硕公主,同年十一月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旗的索特那木多不吉。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卒,年31岁。皇四女儿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七日,母亲是萧淑瑞皇后西塔拉。嘉庆七年(1802),封庄敬古伦公主,同年十一月嫁蒙古土默特部马尼巴达拉郡王。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沿袭祖制,清朝公主出嫁,死后不能葬在皇陵或公婆墓地,只好另建坟墓,这也是北京有这么多公主墓地的原因。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庄敬公主和朔公主,与皇帝的第四个女儿庄敬古伦公主同年去世,但时差只有两个月,所以葬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天的“公主坟”。但是,当年的“公主坟”和现在的公主坟不一样。原公主坟陵园有围墙、仪门、厅堂等地面建筑,周围和内部广泛种植古松、古柏、槐树、银杏等树木,看上去古色古香。地宫都是砖石结构,非常坚固。两座墓都是夫妻合葬,随葬品有兵器、蒙古刀、首饰、丝绸等物品。

可见公主墓里的公主真的是“大公主”,而不是一个民间出身的汉人女子。但是,回顾清朝的历史,据记载,确实有一位汉族公主。

清朝崛起后,很多明朝将领投降清朝,其中就有一个叫孔有德的将军。早在晋末崇德元年(1636),孔有德就被封为敬服王,出使朝鲜、锦州、嵩山。入关后跟随多多追击农民起义军,镇压江南各地的反清斗争。顺治三年(1646),被封为平南将军,在南明打击李咏政权。五年,改名王楠,去了广西。九年,被南明大将李定国围困在桂林,战败后自杀。清廷对他进行了重葬。那次战斗,孔家120多人阵亡,只有一个女儿幸存,名叫孔四贞。清代学者杨鲁荣在《旧金山纪年》中写道:“独女十七岁,逃出城去,独骑离都,哭朝。在世祖怜养的宫中。”清代叶在《续隋口传》中写道:“祖上怜之,将为妾。先了解孙延龄只是时间问题。”孝庄皇太后收养她为养女,并封她为“和硕公主”,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清史稿》记载:“在孝庄皇后教育宫中,赐白金百万,二十岁尊为君主。”

顺治十三年,孔四贞与孙延龄结婚,一切都按照公主的婚礼礼仪来办。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造反。缺乏政治头脑的孙延龄曾经响应吴三桂,反叛清廷。反正他是被吴三桂设计害死的,孔四贞也被吴三桂俘虏到昆明。三藩之乱平定后,孔斯桢回到北京,晚年生活惨淡。清代著名史学家孟森评价说:“从此我是孤豚腐鼠,却是孙氏老寡妇,没有人争体重。”。据考证,孔四贞死后,很有可能葬在阜成门外的孔子墓,旁边就是他的父亲。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沈舜根和张明两位学者认为孔四贞是公主坟的真正主人。民间传说把孔四贞刻画成一个武功高强,驰骋沙场,勇敢机智的女英雄。然而在历史上,真正的汉公主却经历了一段真正传奇却又悲伤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