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的人口
2012年人均GDP为19077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1.9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8%。财政收入200.3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16亿元。财政支出304.26亿元。
2013年,上饶实现财政收入232亿元,公共预算收入1644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24.973亿元,占全市年度财政收入的16.3%(市直24.973亿元,经开区9015.5亿元,三清山3851亿元)。
2015年,上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5%;财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90.2亿元,增长10.5%。物价指数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2%。上饶属于大农业区,区域位于赣东北中低山丘陵区,鄱阳湖冲积平原东部。信江及其支流两岸9个县市形成了大量的河谷平原。鄱阳湖上的鄱阳、余干、万年等县地处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交错,水资源丰富。河谷平原和丘陵河谷的水稻土和湖滨平原的草甸土都是农业土壤。因此,该地区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场所,也是生产粮食的理想基地。全区土地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65%,其中耕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3.76%。从65438年到0990年,全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6.52%。
这个地区的农业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被称为“鱼米之乡”。一直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猪基地。南北朝时期,我国出产一种优质大米,因世代耕种,年年进贡,故名“万年贡米”。隋大业三年(607年),为了惠农,建了鄱阳湖东湖圩。当时永丰(今广丰区)养羊,也令人印象深刻。唐宋时期“耕田而耕山”,梯田覆盖面积很大。到了宋代,水利的建立引人注目。元代广丰尹著书劝农,养鹅养鸭。到了明代,水利得到了推广和繁荣。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中国出现了“军垦”、“民垦”、“盛世”的盛况。同治十一年(1872),堤防147,堤坝1106,池塘1382,堰57,坝9。民国时期,土地兼并加剧,农民破产,农业每况愈下。到194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只有12332万元,粮食总产量只有546438+0300吨。解放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强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采取了发展水利、变旱地为水田、变单季为双季、中稻为早稻、种植绿肥、推广良种、改善水肥管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作物种植布局等一系列措施。2012年,上饶完成水利投资165438+4500万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农机总动力61.8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81.5万辆;农用运输车20600辆。全年施肥量(折纯)为654.38+0.46万吨。国家级龙头企业增至4家,省级龙头企业增至84家,市级龙头企业增至181。市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220亿元,带动654.38+0.2万户,农民增收24.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751。婺源县成功创建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上饶市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茶叶、油料(油菜、芝麻、花生)、蔬菜和水果。1953-1984年平均每年向国家上缴88.8+03吨农业粮食。1953-1971年,年均调粮78567.37吨。2011粮食连续第八年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322.7万吨,粮食总播种面积达到879.8万亩。上饶产茶“始于唐,盛于宋,近于明”。到了明代,婺源、德兴已经是“茶满鲜芽”了。上饶、铅山、广丰、玉山四县出产的茶叶素有“小种”、“河红”之称,尤其是铅山桐木关一带,出口历史远在祁门红茶之前,是“中华第一茶”。1949年,全区茶园面积74700亩,茶叶产量1362.92吨。到1990,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36.55万亩,产量增加到8052吨。1990承接了国际贷款低水平改造试点项目,在区域内设置了6个站点,面积3500亩。
2015上饶农业再获丰收,工业稳中有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9.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52万吨,实现“十二连收”。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上饶市涌现出一批绿色无公害名优新产品,形成了粮食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万年贡米、益阳大鹤米、盐山资溪红芽芋头、广丰白银鹅、黄儿鸡、余干黑鸡、婺源荷包红鲤等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品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质农产品,大榜山绿茶、瘦肉猪、烤鳗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该市主要出口产品。该地区的工业历史悠久,但过去它负担不起。直到全区解放,国民党留下的电力只有上饶、铅山、婺源,总装机不足100千瓦;只剩下上饶坑口煤矿和一些季节性小煤矿。机械方面只剩下几个小的手工修理厂。此外,还有一些分散在城乡的个体手工艺品。当时全区工业总产值只有1996万元。195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9万元,比1952年增长49.52%。1958-1960,工业处于大发展时期,大量的工业企业建立起来,在县和县设立机械厂,在社会组织中设立农机修理厂。在此期间,建成了年加工能力65,438+20万吨的713矿、年产50万吨的蛇纹石矿、年产5,000吨甘蔗的玉山机制糖厂、年产1万吨磷肥厂以及一批机械化纺织厂和针织厂。原煤年产量从解放前的7万吨增加到60万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的“大跃进”。比如从1958开始,* * *建了165小高炉,搞“大炼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工业企业进入新的振兴时期。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思路指导下,除德兴铜矿和永平铜矿外,区内工业企业有煤炭、机械、电子、电力、有色金属、建材、轻工、化工、纺织、化工等。,并且已经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品类。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来源于小水电的发展。1958开始小水电建设。当年建成小水电站12座,装机容量442千瓦。该地区的乡镇企业是通过农村手工业合作后的公社和大队企业发展起来的。1956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加快,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立458个,合作社生产组138个,社员24536人。从65438年到0957年,全区手工业工人基本实现了由个人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但手工业社会(集团)仍然是规模小、行业单一的手工作坊,其生产和销售仅限于“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社队企业才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了光明前景。
2015上饶工业生产稳中有进。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6%。投资企稳回升,消费拉动增强,外需逐步回升。投资市场企稳回升。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02亿元,增长161%。在消费市场的带动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2亿元,增长12.7%;外需市场逐步回暖,全市进出口总值268.438亿元,增长8.0%。历史上,上饶的商业曾经占有一席之地。远在西周时期,从洛阳到广州的通经大道经过上饶,是通往海外的官方和商业大道。秦朝时,中国的范阳县(现在的博阳)被称为“吴楚中的大都会”。唐宋以来,随着铜矿开采、铅冶炼、制陶、造船、纺织、造纸、铸币以及粮、油、茶、渔生产的发展,该地区的许多集镇成为周边省区的物资集散地。五代时期,余干瑞洪成为“闽越百货”的集散地。明清时期,盐山河口镇被称为“八省码头”,有“取之不尽的河口,用之不竭的汉口”之说。清代,在饶河和信江流域的鄱阳镇和河口镇形成了一个物资交换网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修建公路、铁路,陆路交通不断发展,集散地逐渐转向上饶。新中国的成立巩固了上饶的中心市场地位,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1949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082万元,1952年为86010000元,1957年为13442万元,18772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商事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在坚持国营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充分繁荣集市贸易市场。全区各县(市)相继成立贸易中心,加强内部联系和外部引进,发展经营,加强横向联系,很快形成了多成分、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系。此外,它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有利条件。1985年,零售点27984个,社会商品零售额跃升至11亿元。1990涨到20亿元,其中市场贸易成交额接近6亿元。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3-1990年均增长8.7%,1986-1990。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9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逐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93.2亿元,占贸易行业21.8%。新洲区、婺源县获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区);全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综合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全市超亿元商品交易市场44个;商品总成交额207.3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中国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项目顺利启动。
上饶的传统出口商品有茶叶、烟叶、生猪、羽毛、鸡蛋、万年贡米、铅山史纸、博洋脱胎漆器、婺源卫龙砚、玉山罗文砚、婺源水煮鲤鱼、博洋瓜子和莲子、鄱阳湖银鱼干、上饶大青豆和枣梨、玉山绿豆、广丰绿豆、博洋黑芝麻、铅山红芝麻和植物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外贸出口额迅速增长。1978出口值为2875.69万元,1990上升到25657万元,是1978的8.92倍。20世纪60年代以前,茶叶、生猪、畜产品等农副产品是主要出口商品。70年代后,工业产品出口兴起,出口额约为654.38+0.5万元,占出口总额的8.6%。到1980,出口工业品扩大到10类,包括机械、电子、五金、矿产、纺织、医药、食品等,上百个品种。65438至0990年,工矿产品出口额达8988.34万元,占出口总值的35.03%。进口贸易彻底摆脱了“洋人”的羁绊。外贸体制是“馈入馈出”,机器设备是上世纪五七十年代的主要进口。进入80年代后,进口逐渐转向大型厂矿引进先进生产线设备和大型卡车(机械)。到2012,上饶进出口总额27.0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13.5%。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5个。实际利用外资6.75亿美元。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5.89亿美元;第三产业2.28亿美元。实际引进省级项目资金5000万以上305.67亿元。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项目274个,签约投资1亿元以上的省外项目152个。上饶至宁波北仑港“五定班列”平稳运行。南昌海关上饶办事处升级进展顺利。
2015上饶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客货运周转量稳步增长,金融信贷平稳有序。截止2015年末,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192亿千瓦时,增长8.3%;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9877万人,公路货运量21265万吨,水路货运量165.438+065.438+00万人,水路货运量2129.15万吨。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58.4亿元,比年初增加351.8亿元,增长18.5%。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去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24元,比上年增加2268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5438元,比上年增加1065438元。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15年,全市公共预算支出456.9亿元,增长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