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从何而来?

佛教经典《华严经》中,佛陀说:“坐而禅,行而禅,一花一世界,一叶来,春暖花开,秋叶落,无量般若自在,言无声自然。”寓意:一朵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一片叶子可以代表整棵菩提树。

典故:

过去,佛陀触摸花朵,但叶佳微笑,然后他去极乐世界。从一朵花,你可以悟出整个世界,升天。佛就是佛。谁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浮生,一草一天,一叶一佛,一沙一福,一净土,一笑一尘,一静心。这一切都是一种心态。如果心里什么都没有,可以花一个世界,一草一木,一个天堂。明白了这些,一花一草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会像花草一样空虚。佛教中有很多关于“世界”的说法。

如《华严经》说:“佛家生五色茎,一花为世,一叶为佛。”所有的佛经,甚至所有的宗教,都悲观地看待人生,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是悲惨的。只有《华严经》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好的;世界真、善、美;是真正的法界,诸法自在,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何理解: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也是一个宇宙。任何事物都有小或大,微观世界或宏观世界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花中的细菌来说,它们的土在哪里。对于生长在地球之外的比我们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橡皮球。

当你心中有了佛性,你就不必纠结于佛的表象,也就不会以声、以情见佛。万事万物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佛性,只是它不是自己发现的,普通人不具备看到它的能力。所以树也是菩提。

当你有了随时改变微观和宏观的眼光,你就想开了很多事,不在乎很多事。你会发现自己只是宏观世界花朵上的一只蚂蚁。当你有了万物平等、佛一样的观念,当你体会到了万物和自己的喜与痛,你就会包容和满足,不计较任何一点点得失。

科学回答:

佛教认为一粒沙子可以看到三千个世界,现在科学上称为宇宙全息术;佛教认为人可以培养出百万个化身,技术现在可以有一个初级的所谓“克隆人”;最有趣的是对事物最基本成分的科学认识。它曾经被认为是原子,然后是粒子,然后是质子等等。

其实相当于说现在最高级的认识都不透彻,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甚至在无限光年之前就认为“万物无我无本质”!一个字——空,解释了一切的根源。佛教和科学是一个方向的,揭示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心经》是佛教徒必读必知的经典佛经。全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亚经,用梵文和罗马文写成。有时也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Maha,罗马字Maha,梵语意为“伟大”。

无边的大和慷慨。般若,罗马字praj &;恩蒂尔德;ā,意为智慧和知识。波罗蜜,罗马字Pāramitā,意为到达彼岸。所以这本书讲的是如何通过大智慧到达彼岸。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六百卷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寓意最深,传说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的总结。

这部经典已经有了七个中文版本。比较著名的是秦末鸠摩罗什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明尊经》和唐代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由八部分组成:光般若、光般若、道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杰作般若、小品般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核心,所有般若波罗蜜多的精华都位于此经,故取名《心经》。这部经典由浅入深地总结了《大品般若》中正义的本质,可谓简单而意味深长,字数不多但寓意深刻。古代认为读此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般若经的基本精神。

《心经》一般认为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贵爽帝国境内。Pine (2004)认为作者是佛教20派之一,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中文的记载是由公元前200-250年的岳峙和尚智谦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