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集》的背景
从《文选》选取的作家来看,它尽量避开玄言诗人,从中可以看出南朝在努力摆脱玄言诗的弊端,这也为玄学转向文学提供了契机。罗鸿恺在《文选》中说:“文风不备,不严于六朝。萧《文选》,不绝假体,妙不可言,古朴典雅,可谓三十分之八。”可以看出,到了南朝,学者们对“体”的概念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识到了体与文的关系。因此,选编者在编选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对不同风格作品的筛选。
《文选》有三十九、三十八类文体,其中诗、赋又分若干小类。南朝所收作品175件,涵盖文风、道德、公宴、祭祖、咏史、观光、怀古、赋诗、旅游、郊庙、乐府、杂歌、杂诗、令、文、表、信、开、奏。其中有一些杂诗。仅从文体数量上,我们就很容易看出南朝作家对文体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看出玄学文学性的范围在南朝已经扩大到多种文体。虽然,并不是《文选》收录的所有文体都有玄学的文学倾向,因为《文选》的诗歌数量最多,涉及的文体也最多。总的来说,这种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南朝作为中国诗歌和骈文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在旋律、典故、内容表达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创造了大量新的诗体,如山水诗、宫体诗、拟诗、史诗等。南朝骈文的繁荣程度仅次于诗歌,但其使用范围超过了诗歌。骈文的成熟也顺应了文学发展的大趋势,《文选》也顺应了这一趋势,包括大量的诗歌和骈文。所以《文选》收录的作品内容也具有玄学的文学倾向。南朝玄学文学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用典。作家在选择经典时,往往注重庄、老经典的运用,无论是诗歌还是骈文都可以找到例证。比如谢灵运的《九日送宋公马场孔子诗》《经略天下,吹千方悦》庄子说:“闻之,则治天下。”谢混《西厢记》:“无为而思,南容谏之。”等等。
由此可见,南朝作家对庄、老古籍的借鉴,摆脱了玄言诗只放玄理的缺陷,使玄言的内容更具文学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文选》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南朝作家逐渐实现了从玄学向文学性的过渡,以适应文学的发展,其作品也呈现出玄学的文学倾向。同时,这种倾向作为玄学发展演变的一个阶段,也为唐代重玄学的出现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