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设备知识|搪瓷颜色
金属胎画珐琅技术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清朝康熙年间,这种手工艺被传教士带入中国的官方宫廷。
康熙在内务府设立珐琅彩,复制珐琅彩工艺。采用进口搪瓷材料在不同质地的胎体上试烧,如铜、玻璃、瓷器、紫砂等。最早出现的产品是铜胎画珐琅,而法朗彩瓷创造性地将以前装饰在铜胎上的珐琅色彩运用到瓷器上,称为瓷胎画珐琅。
这个过程从17年底开始,一般都是皇帝亲自下令。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素瓷,运到官署。然后制造所的珐琅工作,先从景德镇引进“磁绘师”,再由宫廷画师上色、烘烤。也有前朝的白瓷,用的是官邸的旧藏品。搪瓷瓷器小巧玲珑,胎体薄,容易烧坏。
珐琅彩具有色彩强烈、色泽鲜艳、不透明、层次丰富的特点,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油画的质感。当时是专门生产给皇室享用和使用的,数量很少,所以很值钱。
康熙珐琅瓷器采用进口珐琅材料,装饰在器物外壁。色料较厚,有凸起感,有的会有微小的冰裂纹。装饰多模仿铜胎珐琅色,题材多为黄、红、蓝、豆绿、绛紫等色,并绘牡丹、玫瑰、荷花、菊花等对称花卉图案。
有的还在花芯里分别填入“万”、“寿”、“常”等吉祥字。画家庄重细致,有花纹装饰的效果。器物种类以盘、碗为主,瓶极少。内部洁白,釉层均匀。底部一般为红色或蓝色“康熙御制”四字宋体珐琅料,加两框。
雍正珐琅彩瓷器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珐琅彩材料的品种比以前更加丰富。雍正珐琅彩瓷器格调高雅,除少数仍衬以色彩外,大部分为白色,花鸟、竹石、山水等。都是通俗的,配有相应的诗句。在诗的开头和结尾,朱温和柏文都印有用胭脂水或红色绘制的印章文字,这已成为将制瓷技术与诗、书、画和印刷相结合的艺术珍品,就像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在瓷器上一样。
雍正珐琅彩瓷器以小器皿为主,主要是盘、碗、杯、碟、酒盅,还有少数茶壶、瓶。器皿制作精美,体现了雍正时期制瓷的典雅。
乾隆制作的珐琅彩瓷器,数量和品种都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开始出现“滚”的过程,即在装饰外的彩色地面上用针状工具刮出凤尾的草纹;多以金色装饰瓶的口边或花纹,为瓷器增添豪华而丰富的艺术效果;开业装修很受欢迎。
有碗、盘、小酒杯、碗、瓶、茶壶、盒子等等。乾隆珐琅彩瓷器有多种风格,如四字宋体或篆书蓝料两栏或无栏,六字单行篆书蓝料青花本及“清乾隆年”。少数使用金彩署的六字篆书。笔画写在底部的白底或青绿色空间的空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