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紫薇
到了山顶,可以看到两仪殿外最惊艳的龙头香。
龙头巷
殿前狭窄的过道外是著名的龙头石,长3米,宽仅30厘米。它从天而降,骄傲地伸向空中。龙头正对金顶,龙头上放着一个小香炉,号称“天下第一香”。龙头香遇绝壁,临深渊。龙头石是古代工匠用圆雕、雕、影雕等多种方式雕刻的两条龙的组合。造型浑然一体,两条龙仰头吞吃一团火球,跃跃欲飞,令人叹为观止。
悬挂在万仞悬崖上的两条龙据说是宣武皇帝的御驾,他经常骑着它们到处跑。以前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险烧龙头香以示虔诚,摔下悬崖丧命的不计其数。清康熙十二年(1673),湖广总督蔡玉荣下令禁止烧龙头香,大门紧锁。
天一真清宫
再往前,南岩殿,又名天一真清宫,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是人们想象中天宫仙境对应于人间的场景,是一座建在人间的天宫。建于元二十七年(1290),额书“天一真清宫”。
石厅是一座仿石仿木的建筑,体壮,斗拱大。其梁柱、檐椽、拱门、门窗、瓦片、匾额等。,都是用蓝色石雕雕刻,用榫眼和榫眼组装而成。整个石殿结构精巧,雕刻精细。由于石构件相当沉重,而且是在悬崖峭壁上施工,工程的规模和难度超乎想象。可以说,南岩堂的建造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高超技艺。
寺内有真武大帝雕像,神龛内前四位神祗分别是:昊天金阙玉皇大帝、仲基魏紫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大帝、承天继人后的土皇帝。
南岩厅立着四根雕刻的石柱,靠着岩石建造神龛,里面供奉着许多用黄金装饰的青铜雕像。大厅的横梁和墙壁上有500个装饰着金精的铁雕像,每个都有几英尺高,表情各异。
在石厅的尽头,悬崖边还有一座寺庙。在木刻神龛里,有一条十余尺长的金龙,一名少年与衣而卧。这就是著名的“卧龙王子床”。相传当年太子进山修行,晚上睡觉都忘不了世间的杂事。子琪·袁俊给了他一根主要的拐杖,并告诉他睡觉时把它放在身边,以平静他的头脑。后来太子成仙,拐杖成了龙床。
南岩宫的整体布局是武当山九宫中最灵活的,打破了传统的对称布局,依山傍石巧妙布局,给人一种“只见园中天门”的感觉。它错落有致,变化多端,就像挂在岩石上的壁画,不失为三十六岩之首。在南岩宫感受武当山的险峻奇幻之美,领略武当山的神秘空灵。作为天下第一仙山,名不虚传。
南岩堂右下方有一座山峰,有梳妆台、飞崖等景观,据说是“真武大帝”升仙的地方。最初,我们想步行去那里。我们走下石阶十多分钟,看没人来。似乎很少有游客走这条路,所以我们转回了南燕宫。
下山就没有回头路了。有一条岔路穿过南天门通往太常关和雷神洞。
天堂南门
南天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单檐结构,红墙青瓦砖结构。在停马道之前,这是通往南岩的必经之路,连接太常关和雷神洞。道观修建天门象征天阙,寺庙山门尤为重要。根据传说,南天门是通往天宫的大门。
雷神洞
雷神洞,又名“霍尔岩”,有“天下十一洞”之称,始建于元代,是元代武当山著名道士张寿清修习清雷祈雨法的地方。在《道藏》所载的卫青学派中,张守清被称为“崇袁磊使者”。雷神洞内有一石厅和雷神雕像,是武当山唯一供奉雷神的地方。
继续往里走,雷公庙里面还有一个财神洞。
去雷神洞的路上没有人影。好像大部分游客都是直奔南燕宫,很少有人来这里。
太常观
太常关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十六年(1418)重修,明嘉靖年间扩建。正在维修的太常关大门没有上锁。轻轻一推门,几个手艺人在里面忙活,拍了几张照片就不干了。
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自称在武当山读书的年轻女子。已经几个月了,这是她第一次来这里。这说明这个区域真的是人迹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