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嫩叶病

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当平均温度在10℃以上时,芽开始萌发,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应在1000毫米以上。在我国已有6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安徽、福建、贵州、四川、江西、湖南、云南等省。

茶是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它起源于中国,后来在鉴真杜东传播到世界各地。它已经成为世界饮料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种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6种茶,20个产茶省份,8000万茶农。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我国茶产业的潜力越来越大,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产茶区(尤其是山高雾大的茶园)病害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茶叶尤其是嫩叶感染褐斑病或白斑病,导致茶叶减产10%-50%,甚至绝收。茶叶品质差,苦、黑、香低,严重影响茶叶的商品价值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目前茶园常用的防治方法基本都是化学杀菌剂,不仅有一定的毒性,增加农药残留风险,污染环境,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只能起到预防作用,对于有病害的茶园也无能为力。一些有机茶园等对化学农药要求较高的茶园,只能采取修剪、焚烧等破坏性方式处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阐述茶叶褐斑病和白斑病的病原、症状、流行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希望能帮助您有效、安全地防治茶叶褐斑病和白斑病。

一、茶痂和白痂的成因

1,茶树褐斑病的病因

茶树褐斑病由真菌引起,其病原为斜生尾孢菌(Cercospora obliqua),为无色分生孢子细胞,无色或灰色分生孢子鞭状,具4-6个分区。

2.茶树白星病的成因。

与疮痂病一样,引起疮痂病的病原也是半翅目的,但属于黄伞(图2)。分生孢子暗褐色,球形至扁圆形,顶端有一* * *形孔,最初被埋藏,后通过表皮暴露出来。无色单细胞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卵圆形。

褐斑病和白斑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茶树的病叶、病枝和落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茶芽初开时在分生孢子中释放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在湿度适宜时侵入嫩叶和新梢。经过2-5天的潜伏期,会出现新的病斑,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使病害继续蔓延,如果外界条件适宜,容易导致流行。

二、茶树黑星病和白星病的发病症状

1,褐斑病的症状

茶褐斑病多发生在茶树的嫩叶和成叶上,偶尔老叶也会发生。侵染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斑点,中心凹陷,色灰白色,边缘有暗褐色至紫褐色的棱纹,直径0.8-3.5毫米,中心有散在的黑色斑点,病部之间界限明显。后期湿度大时,病斑中心可产生黑点和灰霉层。病情严重时,叶柄和嫩梢也会发病。

2.白星病的症状

茶白星病主要危害茶树的嫩叶、芽和茎。嫩叶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湿斑,逐渐扩大为直径0.5-2毫米的灰白色圆形病斑,病斑凹陷,边缘黑褐色至紫褐色,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病斑可以是几个不规则的大斑,潮湿环境下病斑上可产生小黑点。

茶树感染后,新梢长势差,节间短,芽重减少,叶片易脱落。用病芽叶制成的干茶,冲泡后叶底布满小斑点,茶汤味极苦,饮后有胃部不适的感觉,对成品茶的品质影响很大。

茶叶褐斑病和白斑病的区别在于,褐斑病主要危害成叶和嫩叶,而白斑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红星病灶较大,直径0.8-3.5厘米,白星病灶较小,直径仅0.5-2厘米。褐斑病后期产生灰色霉层,白斑病始终是灰白色,不产生霉层。这两种病害过后,茶叶容易脱落,甚至新老叶全部脱落。

三、疫情特点

茶黑星病和白黑星病都是低温高湿的真菌性病害,发病早,流行时间长。它们的发生和流行与品种抗病性、环境温湿度、栽培管理条件等密切相关。

其中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比较明显,龙井、中华绒螯蟹、黄叶早相对抗病。其次,粗放管理、过度采摘、肥料不足导致日照短、湿度大、多雾的茶园,病情更重。平原低洼潮湿的茶园和山区多雾的茶区容易发生病害。土层浅、茶树长势弱、长势太软的茶苗也容易发病。

一般来说,当月平均气温为20℃,相对湿度达到80%时,发病最为有利。在适合发病的季节,如果连续下雨3-5天,疾病往往可以爆发流行。一般3月下旬开始,4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流行期。高山茶园因为有雾,湿度大,温度低,最适合发生。

第四,高效防控技术

目前,农民主要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茶叶褐斑病和白斑病。考虑到农药残留问题,建议以农业防治为主,适时辅以化学防治,在早春和早发季节交替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1,农业防治

这两种病的病原体都是靠风和雨传播的,所以同一地区在组织、时间、预防上要统一。首先,农民要做的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合理密植;其次,增加有机肥、磷钾肥的施用,合理采摘。每个季节采摘后,一定要注意补充施肥,促进茶树恢复,提高其抗病能力;第三,适时分批采茶,早采嫩茶,可减少感染,降低发病率;另外,茶园在雨季要注意沟渠排水,降低相对湿度;茶园内及周边杂草应及时清除,夏季在园内铺草以助抗旱保树,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枝叶以减少越冬菌源,全园喷洒1波美度混合液封闭,同时做好茶园覆盖等防冻工作。

2、化学控制

目前常用的药剂有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7% kocide、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为了均匀喷洒,同时结合使用0.3%的磷酸二氢盐。研究表明,25%多菌灵加磷酸二氢钾(100g/亩)500倍液防治效果为85%。

3、其他防治措施

近年来,褐斑病和白斑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及早春名茶的生产。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这些疾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有相关生物农药的研究,但防治效果不如化学防治,还在探索中。

研究表明,茶树喷施100μg/mL壳寡糖三次,可激活植物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为53%。100mg/mL油茶皂素能抑制孢子萌发,对白星病的防效达88%。

总结

茶树的褐斑病和白斑病非常普遍,经常同时爆发,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容易产生抗性,而且一旦发病,很难控制,所以大家一定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根据自身用药习惯,交替使用不同药物,尽早进行防治,并加用磷酸二氢钾,提高防治效果。

茶园修剪作为目前防治茶叶褐斑病和白斑病的有效方法,是第一种,不仅有效减少了病叶、传播基和活体中的侵染媒介,而且是一种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的物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