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质文化视角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路金波

(北京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102206)

北京是世界上少有的有山、有平原、有盆地的城市,两座山(燕山和太行山)在这里交汇,两个古人类工程(长城和大运河)在这里交汇。目前,北京有1处世界地质公园和6处世界文化遗产。建议将温榆河-大运河作为北京未来发展的中线。

关键词:地质文化世界城市温榆河长城与大运河的交汇点——京杭大运河规划中线

北京有1处世界地质公园和6处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元大都、明北京对世界影响深远,都与北京的地质背景有关。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分布见图1。

图1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图

北京位于北纬40°,东经116。是世界上少有的燕山山脉与太行山交汇、长城与大运河交汇两大人类古工程的地方,是少有的盆地、山地、平原并存的城市,是少有的铁矿、煤矿、地热能并存的城市。最高峰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通州区柴长屯海拔8米,高差2295米。西山产煤,北山产铁,盆地和平起源。最明显的地学特征是理查德·威利斯描述的山麓“北京湾”。“北京湾”的东南口是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形成的北京平原。永定河从西山流出,潮白河从北山流出,中间的温榆河是西北山区分水岭的水系形成的。

1对地质文化概念的理解

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以非洲乍得的图迈为例)最多有700万年的历史。人类文明史只有5000年,人类历史与地球历史之比大约为零,太短了。所以必须把人类文化纳入地球书来解读,地质书和人类文化的关系就叫地质文化。

地质文化研究地质与文化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地质现象对人类心理的美好作用。美是人类特有的感觉。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裸体的历史比穿衣的历史要长得多。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裸体艺术已经出现,人类享受自己的器官已经很久了。文学作品几乎是人类自画像的描述,地质景观的拟人化是地质文化研究的对象。人类进入文明后,成就了孔子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水。喜欢山川是欣赏男人美的结果,喜欢江湖是欣赏女人美的结果,喜欢植被是古人欣赏毛发的物化,喜欢洞穴是对人类最早家园的依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对山水和谐之美的赞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浪,千古风流人物”,是对人类在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礼赞。

以地质为基础,以文化为目标,以美学为对象,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是北京地质文化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

建议成立地质文化研究会,宣传46亿年地球历史在5000年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从现代地质学角度推广中国古代科学著作(如《山海经》、朱、徐霞客游记);从地质学角度入手研究四大经典小说(如黛玉为碳质页岩,桃园结义位于涿州,拒马河洪泛扇漫带,水帘洞为溶洞,化石类由岩溶石灰岩搬运);突出名山大川的地质科普内容(泰山为太古宙变质岩,黄山为燕山花岗岩,峨眉为玄武岩),建立中国特色的地质公园(丹霞地貌、丫蛋地貌、桂林喀斯特)。

北京是中国地质文化的摇篮。

北京是中国地质文化的摇篮,诞生了中国特有的地质术语,如“震旦系”、“燕山运动”。培养了两位总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和中国总理),造就了影响青年的地质学家杨,竖起了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走出了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质文化影响了中华民国的缔造者。1921 9月29日,年满28岁的同志给住在北京三眼井胡同的杨写信,申请加入中国少年学会。杨研究马兰黄土,划分周口店猿人遗址沉积物(①-⑩层),当时是“少年中国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指引了中国地质工作的方向。1950 2月17日,毛泽东访问苏联,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并题词:“发展矿业”。

长城和大运河,两个古老的线性人类工程,在北京相遇。

长城长约6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墙,它沿纬度方向分布在中国北部的山区。京杭大运河长约1794公里。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沿着中国东部的平原分布。两大项目一旦在北京相遇,体现了刚柔并济之美,增添了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内涵。

3.1长城

沿纬度方向,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000公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墙,体现了阳刚之美。1987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2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沿经度分布在中国东部的两个城市、四个省份,全长约1794公里,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体现了女性美。尽管大运河尚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这并不能掩盖它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北运河上游称为温榆河系,即发源于十三陵盆地的东沙河、官沟的北沙河、寨口的南沙河和玉泉山的清河。在地质上,它位于潮白河冲积扇和永定河冲积扇的交汇处。两个冲积扇的溢流带,水资源丰富,成就了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也是大运河的起点。

北京是第一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

2006年9月17日,在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房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使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与门头沟、石景山、海淀、昌平一起,被称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1867年,美国学者Pumpely R .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中国地质的论文[1],1882年,德国学者李希霍芬F.V .提出了“震旦系”地层的名称[2]。1918,瑞典J.G.Andersson发现周口店公园,1929,12,裴文中在周口店洞穴碎屑堆积物中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骨。

地质公园北部大石河流域有百花山-百草盘公园、连胜山公园和石花洞公园。歌曲《没有* * *生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在大石河源头的商汤村。大石河北岸煤层上方是侏罗纪火山岩构成的亚高山草甸景观百花山-百草盘公园,大石河北岸煤层下方是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小盆地景观——胜连山公园。石花洞公园内有溶洞,溶洞最多(8层),裂隙渗水沉积的石盾最多(200多个),为世界之最。毛细渗透水沉积的石毛(银狐)很少见,滴水沉积的石笋有明显的重叠关系和微层理,流水沉积的石旗很美,池水沉积的月乳石很发育,有石灰华覆盖的唐代碑刻,《水镜注》中记载有洞和水洞[3]。

地质公园南部拒马河流域有白石山公园、野三坡公园、杜诗公园和云居寺-方上山公园。拒马河源头的白石山公园发育大理岩峰丛,野三坡公园发育喀斯特峡谷,杜诗公园发育华北最典型的房山地貌(新近纪石林与第四纪喀斯特陡壁的结合)[4]。石门花岗岩体的热变质作用烘烤了高庄的汉白玉,成为故宫、明清陵墓和黄嘉圆森林中唯一的石区。焙白云居寺——方上山公园所在的戴云,故有云水洞、云居寺之名[5]。

5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地质背景

目前,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和十三陵。挖掘这些遗产的旅游地学背景,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深远意义。

5.1长城(北京段)

长城北京段东起金山岭,中间穿越慕田峪,西至八达岭。地质构造撑起长城,体现阳刚之美,是长城沿线(北京段)最壮观的。

爬上金山,你会发现长城内外的山川都是东西向的。长城脚下的沉积岩、长城南侧的火山岩和古北口侵入岩也呈东西向延伸,因为这一带是印支期东西向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慕田峪长城呈西北-东南走向,1.5亿年前形成的长方形闪长岩体使东南长城平缓。穿越16敌台后,1.2亿年前形成的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状白云岩使长城脚下的岩石变得陡峭,到达牛叫,高差500米。

八达岭海拔1015米。它的地质背景是花岗岩杂岩,岩石上的长城最为雄伟。八达岭地区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包括120个侵入体,出露面积540.45平方公里。八达岭城关拐角处的岩壁上,一条基干堤顺山而下,宛如一条巨龙,故名“青龙桥”。

长城随着火成岩沿纬度方向起伏,实现了自然与人类工程的完美统一。

5.2紫禁城

故宫是北京市区的中心,称为紫禁城。建于明朝永乐四至十八年(1406-1420),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的名字来源于天上的紫紫星坛,体现了天子在中的思想。故宫西邻中南海,南临通惠河。它建于元代的高梁河阳,位于永定河冲积扇的中部。

5.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园区,体现了人类最早的家园,从65438到0987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洞穴沿马家沟组石灰岩走向发育,在裴文中和贾兰坡分别发现3个猿人头骨。周口店猿人的发现,结束了自19年底荷兰军医E.Dubois发现爪哇猿人以来,关于猿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确立了猿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

5.4颐和园

颐和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占地2.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约占3/4,体现了刚柔相济。1998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万寿山的景观岩石是红庙岭组的硬砂岩,形成于2.4亿年前的二叠纪,形成了万寿山的山色。

昆明湖底部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含水层。当被万寿山二叠系红庙岭组砂岩阻挡时,容易形成泉水,形成昆明湖的湖光。

1996 65438+2月28日,昆明湖240年来首次清淤。通过取样研究,得知昆明湖始于3500年前,3000年前稳定成湖,水生植物开始大量繁殖。它属于1750年前的一个天然湖泊。湖区开挖于1750,形成了今天的景观。湖的面积和深度增加了1倍,湖区变成了人工湖[6]。

5.5天坛

天坛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从65438年到0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位于永定河洪积扇溢出带。地下水流速减缓,水源丰富,溢出地表。所以天坛东边形成了龙潭湖,北边形成了老舍笔下的龙须沟,西边建了立交桥。湿地般的地质环境,为天人合一的天坛建设创造了难得的自然条件。

5.6明十三陵

明清皇家陵寝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建造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死观。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灵兽说,十三陵背面是玄武岩,盆地南部红泥沟的龙虎台(中更新世黄土)是朱雀,西边的卧虎山是白虎,东边的龙山是青龙。东边的龙山是元谷玉龙山组的命名地,形成了突出的龙脊。1934年,张文友在龙山东坡灰岩中发现三叶虫化石,并以此灰岩为寒武系底部,建立了华北第一个显生宙地层——昌平组[7]。西边卧虎山的岩石是元谷吴语密山组的白云岩,其中含有大量硅质条带。风化后,白云石呈现白色条纹,看起来像虎皮纹。

古代北京曾是一座世界城市的证据

有三个证据证明北京在古代曾经是一个世界城市,即凯尔波罗描述的元朝大都市,郑和下西洋以北京为首都传播中国文化,哥伦布第一次下西洋给中国北京带来国书。

凯尔波罗描述的6.1元大都

在《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中,元朝大部分地区被称为康巴鲁(突厥、蒙古、皇城)。书中详细描述了元朝的宫殿、园林、城市、商业、人口、纸币、石炭纪和天文学,使元朝成为东西方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界城市[8]。

6.2郑和下西洋以北京为首都传播中国文化。

明朝永乐皇帝把北京定为首都,命名为“北京”。从永乐三年(1405七月11)到宣德八年(1433),郑和七下西洋,先后到达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古里。

永乐皇帝和航海家郑和是世界大航海的先驱,他的首都被命名为“北京”。郑和船队下西洋,加强了明初中国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表明当时北京对亚非的影响很大。

6.3哥伦布第一次下西洋,带着国书去了中国和北京。

哥伦布认为从欧洲向西可以到达东方的中国。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他四次远航(1492-1504)到达美洲大陆,误以为是印度,从而形成了“印第安人”的错误名称。

西班牙巴塞罗那阿拉贡皇家档案馆中的拉丁文手稿包括两个文件:1492年发行的Salvoconductos和La Carta de Comendatica。通行证上写着:“我们将派遣由哥伦布率领的三艘快船,通过海路航行到印度的各个地区……”。皇家介绍信上写道:“一些臣民和来自你们国家的其他人已经了解到……”以下正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说的中国,是哥伦布对西班牙王室反复宣传“大汗契丹”。所以皇家介绍信就是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所说的给中国大汗的“国书”。

根据年代考证,笔者认为这位中国可汗就是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也就是葬在十三陵泰陵的明孝宗皇帝,说明明朝中期北京对欧洲的影响很大。

7.关于将温榆河-大运河作为未来发展中心的建议

构成北京发展的地学元素是“北京湾”和“温榆河-大运河”。北京自古以来就是沿着南北中轴线建设的。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就要以地学为背景,落实科学发展观。未来如果以温榆河-大运河为发展中心,一方面可以保护西部古都风貌,发展东部新经济区;另一方面,依托华北平原,整合环渤海经济区。向西可连接欧亚大陆,向东可沟通太平洋周边多个国家,将北京建设成为发展空间广阔的世界城市。

参考

拉斐尔·彭佩利。中国、蒙古和日本的地质研究[J].1867

[2]李希霍芬·费迪南德·冯。中国[M]。柏林:迪特里希·赖默出版社

[3]李道元。朱(卷十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97

吕金波,等.北京西山岩溶洞系统的形成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J].地质通报2010,29 (4): 502 ~ 509

吕金波。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征[J].城市地质2007,2 (3): 26 ~ 30

黄等。颐和园昆明湖3500多年来的沉积物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张文友。中国北方震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J].国立北京研究院学报1935,6 (2)

[8]凯尔·波罗《马可·波罗游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