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妈妈的大鸾意味着什么?
母亲是伟大的,伟人的母亲更伟大。作为世界上的一个伟人,周恩来一生都怀念生他养他的三位母亲。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历史悠久的古城江苏山阳县(今淮安县)。的生母姓万,小名。她在万家中排行第十二,所以大家都习惯叫她十二姨。万仕谷的父亲万庆轩原籍江西南昌。像周恩来的祖先一样,他也是一名吹捧者。后来在淮安府清河县(后来的淮阴县)做了30年知县,在当地也是有威望的人物。万阿姨在家教育了五六年,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开朗、聪明、果断、乐于助人。她嫁给周嘉后,变得更加贤惠和能干。周嘉的很多事情都离不开她,她也很热情,愿意尽力帮助别人摆脱困境。然而,到了父亲那一代,原本繁荣昌盛的周氏家族已经走向衰落,生活每况愈下。长子长孙的出生,给这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带来了一丝生机。
父亲和十二姑奶奶商量后,给孩子取名“大鸾”。“鸾”是与凤凰同名的鸟,象征吉祥幸福。不管有没有这种鸟,父母总希望大儿子将来事业有成,振兴周家。
当周恩来不到一岁时,他最小的叔叔周以干病危,没有孩子。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习俗,“不孝有三,无后。”你这样死了,不仅不能把他的牌位放在祖宗的神坛上,留下的寡妇也会一直被家族内外的人看不起。这时,一位信神的亲戚给妻子陈怡出了个主意,“如果我把大鸾给你收养,你就可以幸福消灾,怡怡的病也会好起来,你也可以避免没有未来的痛苦……”陈毅想了想,认为这是唯一的办法。
在与周恩来的父母讨论了收养事宜后,我父亲起初非常尴尬。他需要长年在外打工赚一点收入养家。他就是有这么一个儿子,就要送给别人,真的舍不得。但是,生母是个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人。自从嫁到周家,她目睹了四哥被肺结核折磨的惨状,也理解了小姑子陈的难处。为了挽救大舅子的生命,也为了小姨子今后的生活,万阿姨忍痛把大鸾收养给了和陈。
然而,收养继子的喜悦并没有给易的病情带来转机。两个月后,去世,由继母陈精心抚养。陈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清代秀才。他也学过一点医学,懂一点医术。在这样的家庭中,陈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喜欢诗词书画,有着广泛的学识和文学修养。她是中国典型的才女。她温柔,真诚,细心,善良,有礼貌。因为年纪小,又是寡妇,所以很少出门。她整天呆在家里陪着养子大鸾,把所有的感情、努力和知识都奉献给了大鸾的养育和教育。失去丈夫的悲痛得到了安慰,周恩来从小受到良好的养育。
当收养陈时,他的生母万姨正怀着他的弟弟恩普。周恩来把她的生母改名为“干妈”。称干娘陈为“娘”。为了养大养子,陈还托人在当地的农家为他找了一个奶妈——江江石,三人相依为命。奶妈也很善良,简单大方。她在护理周恩来的时候,也潜移默化地把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善良的美德传递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对奶妈也有感情。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经历,周恩来与众不同,有三个不同的母亲:生母、继母和奶妈。
从4岁开始,周恩来在继母的教育下开始阅读和背诵唐诗。五岁时,他的继母把他送到一所家庭学校学习。这时,周恩来正式取了学名恩来,字翔宇。这个名字也包含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厚望。之后,他先后阅读了三字经、千字文、奇书,以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书籍。虽然他不能全部理解,但他是第一个陶冶他的思考人格的人。
从学校回家后,他的继母不仅帮助他学习,还经常给他讲历史故事和童话故事,如《雨花落》、《重生》等等。后来,周恩来到南开学校读书时,写了《拍往事,忆往事》一文,回忆自己“小时候喜欢听故事”,对继母讲的故事“不想整天绕着膝盖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和奶妈蒋江石生活在一起,周恩来也听说了很多关于劳动人民的事情,比如播种、插秧、收割、碾米等等。奶妈带他去乡下老家玩。他不仅结交了奶妈亲生儿子等穷朋友,还亲身体验了农民耕种的艰辛。由此,他也明白了他的继承人母亲经常对他说的话:“锄草时是正午,汗水滴入泥土。谁知道“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真正含义。嬷嬷是个虔诚的神,经常带着周恩来去烧香拜佛,寻求东岳大帝的保佑。尽管年幼的周恩来不明白奶妈为什么要去拜佛,也不明白什么是神仙,但奶妈的善良、爱心、宽容和无私在周恩来心中留下了重要的印记。后来,他对佛教慈悲的教义也有了充分的理解,善于与不同思想信仰的人和平相处。1963,10 10月20日,他在回答“总理如何看待佛教”的问题时,也客观地说:“思想上的分歧是可以保留的。不要以为* * *在党员问题上一点都不理想主义。别说1个国家,就是1个家庭,也有信仰不同的人。如果我父母信佛,我是* * *制作人,这方面是不一致的。但在反对外来干涉、要求民族独立方面是一致的。“周恩来和他的奶妈在善良和无私方面也是一致的。
1904年,6岁的周恩来随父亲、生母、继母、弟弟搬到清河县(今江苏淮阴市)清江浦镇爷爷家。早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他的祖父万庆轩就去世了,但他为万佳留下了一个大家庭和满满的书卷。这些书,包括诗歌、野史和许多小说,正好满足了周恩来的求知欲。起初,他的生母和继母把他送到万佳的学校继续读书,但他觉得老师的发言不够,也没有爷爷图书馆里的精彩,就抽空去书房如饥似渴地看书。生母和后妈知道后,只好找1老师单独教他,鼓励他看大量小说。他看的第一部小说是淮阴人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这里的童话对他开阔眼界,发挥想象力有很大帮助。从中他也明白了,为了寻求真理,他不怕吃苦,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再加上继母的解释,他对童话、历史故事、古典小说更感兴趣。直到40年后,周恩来才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从8岁开始看小说到10。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后来又看了《镜花缘》、《水浒传》、《红楼梦》。”还有《三国演义》、《岳传》、《盛世危言》等等,他也很喜欢看。
在此期间,嗣母一方面继续教周恩来背诵唐诗宋词和历代名篇,另一方面又开始教他背诗。我的继母给了周恩来一些她的诗作为参考,这对加强他的诗歌修养起了重要作用。他非常喜欢继母的诗,来东北、天津、日本都带着。善于与人相处、爱交朋友的周恩来,在清江浦爷爷家与同龄人的孩子相处融洽,经常在一起玩耍。在这里,他的童年相对快乐。
但是,家庭越来越不好。周恩来的父亲诚实、胆小、能力差。他只在清江浦拿到了1的低薪小工作。家庭经常不得不借钱度日。爷爷的大家庭经常有争执。因为十二阿嬷睿智、善良、公正、能干,经常扮演调解纠纷的角色。妈妈总是带着周恩来一起解决问题。周恩来边看边听,钦佩母亲在发表意见前耐心听取各方情况的方式,更钦佩母亲通过耐心工作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周恩来从他的生母那里学到了很多处理事务的方法,这对他将来处理事务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过度劳累,生母积劳成疾,再加上抑郁症,很快就病倒了。1907年春天,周恩来的生母十二姨离开了他。周恩来后来回忆说:“我母亲在35岁时死于肺病。原因是我爷爷去世后家里每况愈下,我妈妈也因为劳累过度生病了。”亲生母亲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一根生命的支柱倒了。这时父亲经人介绍,去了湖北找工作。好在还有继承人母亲陈。继母更关心周恩来。但是她很少出门,性格比较安静,所以身体也在逐渐衰弱。1907年夏天,周恩来陪继母到老家江苏宝应县治疗,住在表姐家。然而,她继母的病仍然没有好转。两个月后,她和周恩来一起回到了清江浦镇。
在清江浦镇,嗣母经常给周恩来讲淮阴侯韩信的故事:
“韩信勇敢,他从不吹牛。他说话总是心平气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一次,一个屠夫带着一帮小人想羞辱韩信,让他爬到胯下。韩信知道,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就会被杀死。所以他真的是从屠夫胯下爬上来的。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的懦弱,但韩信心里清楚,要想成大事,就得忍辱负重。后来,他真的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举世闻名的将军。当他再次遇到屠夫时,不仅没有杀他,还奖励了他,感谢他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教训..."
周恩来被迷住了,想起了韩信的雄心和屈辱精神。
不幸的是,一年后,1908年的夏天,继母也被当时无法治愈的肺结核夺去了生命。继母的死对周恩来是最大的打击。他对继母的感情最深,几乎一天都没有离开过她,直到她去世。极度悲痛中,周恩来为继母办完丧事,和两个弟弟一起,护送她的灵柩回淮安老家,和叔叔葬在一起。为了纪念他最亲爱的继母,周恩来写了《念娘文》,真诚地表达了他内心对母亲的感情。
接连失去两个母亲后,周恩来带着两个弟弟艰难地回到淮安老家。父亲和叔叔在外地谋生,小叔叔早逝,三叔易奎是个半身不遂的残疾人。在周家的同龄人中,是年龄最大的。所以他承担起了主持家务,维护这个濒临崩溃的封建家庭的责任。这个家庭已经负债累累,所以周恩来不得不假装微笑,继续典当和借钱。这个时期是他最艰难的青春期。不过他妈妈之前的言传身教对他帮助很大,大师的生活也给了他很大的锻炼。几十年后,他回忆说:“封建家庭向来好面子,摆虚场面。他们宁愿负债也不愿丢面子。所以,我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难。我父亲经常出去。65,438+00,65,438+065,438+0的时候,开始打理家里的生活用品,出去应酬。在这方面,我得到了一些锻炼。”上世纪60年代,苏联强迫我们国家还债,周恩来号召人们努力工作,并谈到了自己童年的经历:“我总说我的体会最深。小时候是1破产封建家庭的孩子,才十一二岁。我母亲去世了,我父亲出去找东西。我每天就是靠借钱过日子,这是最糟糕的。我要是借钱,还得给别人磕头拜圣人,跟大观园里的生活差不多。”
在这艰难的生活中,奶妈蒋江石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帮他照看两个弟弟,为他解决了一些生活问题。
远在奉天(今辽宁)的的不幸,被他的叔叔周听到了,他经常写信。1910年春,舅舅带着周恩来走出淮安,代表哥周益谦去东北生活学习。他后来回忆说:“12岁那年,我离家去了东北。这是我人生和思想转变的关键。这次不离家,我的人生一定是一事无成,和留在家里的兄弟们一样,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离开淮安前,护士给他买了新衣服,为他准备了离开的衣服,嘱咐他路上小心,保重身体。临走前,他去给母亲上坟扫墓。他离开的时候,带走了继母留下的诗。奶妈含着泪对他说:“现在你真的要在天上飞了。”
这一走,他一步一步回头。没想到,他这辈子再也没有回过淮安。他总是把对三个母亲的思念深深地记在心里。我在东北读书的时候,奶妈给他发了一条信息。他去南开学校的时候,他的奶妈亲自去天津看望他。他更加想念他的生母和继母。每年母亲祭日,他都要1含泪焚香独坐,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周恩来的一生,从性格、学识、修养到待人接物,都受到了母亲的影响。三位母亲的教育和启蒙,为他以后的道路和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欧洲逗留期间,他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信奉* * *”原则,称自己“天性和谐”,“极其渴望寻求真理”。这两种性格和三个妈妈的早期熏陶有关。
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对记者说:“38年来,我没有回家。我本想来给母亲上坟,却后悔没报好心!”“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我不会走上学习的道路。”
1946年9月,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利伯曼采访时,再次深情地回忆起他的母亲:“我的母亲美丽善良,生了三个孩子——我和两个弟弟...我出生后,因为舅舅周以干去世,按照传统习俗,我被舅舅收养,由寡居的舅妈抚养。我的姑姑,也就是后妈陈,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女人。在我五岁的时候,她经常给我讲故事,比如《天上的雨花》和《重生》。我继母整天呆在室内,我安静的性格遗传自她。但我的生母是个开朗的人,所以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三位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后来把他的一生献给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