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世间有道,可以与之同死。天下无道,可以与之同死。”

理解:世上有路时,按道德准则办事;天下没有路的时候,用生命捍卫道德原则。我从没听说过有人可以牺牲道德原则来为自己服务。

来源: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尽心上》。

原文节选:公孙丑曰:“道高而美,故若自然,似高不可攀。”为什么不在几天后呢?"孟子曰:"天下有道,汝当随道而死;天下无道,你殉道。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被陶殉道的人。孟子说:“什么都不会做的人,什么都不会做。”。厚的就是薄的,什么都是薄的。如果它锋利,它就会退缩。"

白话翻译:公孙丑说:“道很高很好,似乎不可能达到,就像升天一样;为什么不让它充满希望,让人每天坚持不懈地追求呢?"孟子曰:"天下清和,道可由我实行;“世界混沌黑暗,我不惜为道牺牲自己。没听说过牺牲陶去迎合别人的。”

孟子说:“不应该被抛弃的人被抛弃,那么就没有不能被抛弃的人。如果你对该好好对待的人却不好好对待,那么就没有不会不好好对待的人。进得太快的人,退得也快。”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孟子是鲁贵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曾是子思弟子。完成学业后以学者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投奔梁、齐、宋、滕、鲁。

当时,几个大国致力于富裕国家强兵,努力以武力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称之为“雅圣”。

孟子以孔子为榜样,带领弟子走遍天下。但当时并没有被各国接受,他隐退了,和弟子们一起写书。他的理论起点是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把《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是四书中最大最重的,有三万五千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