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法门介绍

弥勒信仰

农历正月初一,中国的佛教徒庆祝弥勒佛的圣诞节。

弥勒信仰的基础是未来的佛——弥勒菩萨。曾风靡印度、中亚、中国、日本、韩国等地。晋代的道安大师、唐代的玄奘大师、民国的太虚大师都是弥勒佛的信徒。

历代对弥勒佛的信仰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根据《弥勒佛生生经》上说,此生追求会得一净土,我听弥勒佛的说法;另一方面,根据《弥勒下世经》,勤修佛法,积善根,以待弥勒菩萨出世出家为道,受益于龙华三届佛法。

据经典记载,弥勒诞生在一个非常美丽的理想之地,弥勒净土成佛,蕴含着理想国的含义。所以佛教徒坚信弥勒佛出世时的理想政治——世间法与人间法可以同时进行,这是佛教弟子对未来的期待。

弥勒菩萨

弥勒,翻译过来就是“仁慈”,本来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之一,弥勒菩萨现在住在斗律(清净庄严的净土)的内院,是大众说的。他是一位菩萨,将出生在Jambu-Di^pa世界,在释佛后将成为一位佛陀。所以也叫弥勒佛。佛陀经常称他为“阿依多”。

唐朝末年,布袋和尚慈悲为怀,示寂时留言:“弥勒佛是真正的弥勒佛,两地数千教众,总是在人无知的时候示人。”因此被后世佛教徒视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其形象被民间不断刻画。所以中国历代所画的弥勒菩萨形象,大多是以布袋和尚为原型的。

◎龙华三汇

根据弥勒佛下辈子的佛经记载,佛陀曾经将他数不清的众生托付给弥勒佛下辈子。经上说,弥勒菩萨曾传话给佛:“我记着你以后,弥勒将来就成佛了。”。

因此,龙华三会是指弥勒佛菩萨在很久以后在Jambu-Di^pa世界出生,出家,在龙华树下成为一名道士。后来三大会,佛教上演,转法轮大法,帮助众生。

据《菩萨孕经》卷二《三界》记载,龙华三会众生为:第一会九十六亿人为五戒受持人;二是94亿人将转变为三返接收人;第三,会把92亿人改造成一个南方无佛的人。三会期间,众生闻法,依教修行,得阿罗汉格罗夫纳证。

又如《大菩萨论》卷135:“慈氏如来五十七岁后,应待世出。说明弥勒佛到了寿终正寝(四千年)时,是在57.6亿岁出生的。

所以在古代,人们在弥勒佛出生时就发愿投胎,以参与龙华声明。

相关经典

弥勒相关经典中,“三哩经”最为大众所熟知,也是弥勒信仰的传授中心。简要如下:

1.《弥勒佛寿率观》一卷,是刘崧?聚趣京生所译。名为《弥勒上生经》,记叙了住天的庄严,揭示了弥勒菩萨住天,吸收天界群众,传播佛法,造福生命。众生若欲上天庭,可行十善,或诵弥勒佛名。

2.弥勒大乘佛经,一卷,由鸠摩罗什翻译。叫《弥勒成佛经》,讲的是弥勒出世,大地变得清净庄严。弥勒出世后出家,在龙华树下做了道士。三届下来,他说282亿人获得罗汉果证书。内容和弥勒经差不多。只有这部经包含了大乘的特点。

3.西晋朱法虎译《弥勒经》一卷。又称“观弥勒佛经”、“弥勒佛要来弥勒佛经”,或简称“弥勒佛经”。这部经典是《增加一个阿迦玛》第44卷的副本。

内容讲述了弥勒佛菩萨诞生于Jambu-Di^pa:的原因弥勒佛菩萨将诞生于轮圣王出现、法治法治之时的人间。在龙华树下出家为道后,会带领族人到皮提村与大乘相会,大乘将佛祖托付的僧伽梨给与。

此外,《弥勒菩萨问经》一卷,西晋朱法虎译。又称《弥勒菩萨祈愿经》、《弥勒菩萨问经》。本书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佛陀说菩萨达到深心等法,在胜法中不退,从而达到菩萨的觉悟;第二部分阐述弥勒昼夜六时拜佛,忏悔,劝诫诸佛,以及在今世追求十善成佛的愿望。

佛经中弥勒菩萨问:菩萨要怎样做才能远离邪道,不坠入邪见?佛陀揭示了十种方法,总结如下:

1.沉默和平等的意义。

2.住在后面的空地上,方便把看到的东西分开。

3.慈悲、空性、一切法无分别。

4.持戒,无疑,住在阿朗罗,住在义里。

5.建立品德,不要求别人的长短,反省自己的行为,学习别人,拯救别人。

6.没有贪,没有恶,没有无明,没有虚荣,没有活法。

7.七菩提分。

8.八个正确的点。

9.九次。

10.十种三昧。

弥勒方法

根据大乘信仰的理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如果能激发大乘的信仰,修行大乘六度,就会得到大乘菩萨的果报。修六度治六恶,如布施治贪欲,持戒治恶行,忍辱治困窘,精进治懒惰,禅定治失序,智慧治愚痴。

修行大乘六度后,在生命的尽头,必须去内院,亲近弥勒佛。以后可以生弥勒佛如来,闻佛法就能得结果。

太虚大师在《佛说弥勒菩萨生于佛经之上》中讲到净土的非凡成功,有三件事:

1.如果他们愿意,十个净土必须死。弥勒菩萨要来这片土地上成佛,教育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众生。特别明显的是净土已经和这个世界的一切众生结缘了,所以要发愿亲近生命。

2.净土和婆婆在一个地方,在同一个世界,也就是和这里的众生有特殊的关系,最容易得到。

3.弥勒净土是人生的,所以是人修行福德而生的,就是让人类道德成长,社会进化,成为清净快乐的世界;我能感觉到弥勒佛会早日成佛,这是为了营造人间净土。

在《成佛之道》第三章中,印顺法师写了这样一段颂词:“念弥勒佛,求生是净土,修行最珍贵,所以容易普及。当你看到佛陀时,你闻到了佛法。为什么担心退路?」

颂中阐述了以往弥勒净土法的三个特点:

1.“近”:弥勒佛会在今天来到我们的世界,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欲望的境界。从地点和时间上来说,离内院最近。

2.易的宽容:人间的净土和未来净土都是欲望的境界,所以只要你能回归三宝,持戒清净,布施如法,诚心愿死,说“弥勒佛生于南方”,你就能去净土。

3.「普及化」:活在弥勒净土,不一定要菩提心、离经叛道,可以随心所欲的活着。

所以,不管是什么根源,只要佛教徒能拜三宝,如布施持戒,从而修持功德,诚心发愿回归弥勒净土,在见佛听法的过程中有所进步,就不用担心会闹翻。

《观弥勒菩萨一生经》:“佛告后世一切众生,是菩萨大悲之名,造一尊像,盖以香花衣裳,为之祈福。在此生即将结束的时候,弥勒菩萨让出一个大人的眉毛,和所有的皇帝一起洒下曼陀罗花来欢迎这个人。这个人马上就要死了。值得遇见弥勒佛,首长恭敬。不抬头,就得闻法。也就是在至尊道上没有回头路。将来恒河沙等佛的价值也就来了。」

所以,一切众生若愿意追随弥勒佛的教导,寻求佛法,就可以发愿去生活,去亲近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