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明代主要宫殿的功能,比如清宫做了什么。
干青宫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检阅各种奏折以及后来接待外国使节的地方。
清朝康熙帝以前,沿袭明制。清顺治、康熙时期,干青宫与政务关系密切。皇帝在这里学习,审阅奏章,召见官员,会见外国使节,举行帝国仪式和家宴。
雍正帝迁至养心殿后,它成为皇帝召见朝臣、宣读奏章、处理日常政务、会见外国藩属国随行大臣、年老时接受祝贺、举行宴会的重要场所。
一些日常办公室,包括王子学习的上层书房,也搬进了干青宫周围的卧室,干青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2.太和殿
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太和殿举行了皇帝登基、皇帝大婚、皇后任命、下令出征等盛大仪式。此外,每年皇帝接受文武百官的祝贺,宴请王公大臣。
清初,进士考试也在太和殿举行。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起,在保和殿举行,《传》仍在太和殿举行。
3.中和堂
明清时期,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相同,即皇帝在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在太和殿,皇帝通常在参加太和殿的庆典之前,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的崇拜和表演。
此外,每年春天的先农坛节,皇帝还会先去中和殿念颂文的竹板,检查农耕用的农具。在参加天坛、地坛、国坛、祠堂等类似活动之前,皇帝也会在这里念祭文。
清朝每七年编一次皇家家谱。编纂工作完成后,将在中和殿举行仪式,呈送皇帝审阅。当慈禧太后被授予国徽时,皇帝也前往中和殿宣读了拟议中的奏章。
有时皇帝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4.文华堂
文华殿初建时是诸侯的大殿,屋顶铺着青瓦。后来由于几位皇子年纪很轻,不能处理政治事务,嘉靖十五年正式改建为皇帝的行宫,并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宴会仪式。
明清两代的皇帝都在春分和秋分庆祝“京燕”。皇帝要写御论,交代自己学习“四书五经”的心得。《清帝经筵御论》要分别用满语和汉语来讲。文官们跪在御前,听皇帝御论。
清代康、雍、甘皇帝的文化造诣很深。皇帝们发言兴高采烈,情绪激动,甚至点名公务员辩论。然后,皇帝给每个人一杯绿茶,休息一下。
最后,作为对有幸参加仪式的官员的特殊奖励,皇帝带领大家打开文华殿的后门,来到殿后的文远阁,奖励在阁中看书的官员。
5.慈宁宫
到了明朝,慈宁宫被上一代的贵妃占据。万历善良的圣人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1627),明熙驾崩,贵妃等人迁居于此。
清朝顺治十年(1653),孝庄文皇后开始在慈宁宫居住,从此成为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居所。
清朝早中期是慈宁宫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和孝圣贤皇后先后在此居住。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以孝顺著称,慈宁宫也经常举行仪式为皇太后祝寿。
但道光以后,随着清朝的衰落,国库空虚,当时的慈禧太后(孝和瑞皇后)不得不缩减宫廷开支,慈宁宫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慈宁宫主要是为慈禧太后举行重要仪式的殿堂。每当慈禧太后生日、会徽、书宝、公主成亲,这里都要举行庆祝仪式。尤其是在皇太后生日的时候,皇帝亲自带领众人行礼,并和自己最亲的人一起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跳舞。仪式非常隆重。
百度百科-慈宁宫
百度百科-文华堂
百度百科-中和堂
百度百科-太和殿
百度百科-干青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