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从听课到评课
——以昆明下雨为例。
文|张爱民
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的听课和评课在教学中的目的是什么?
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分析问题,反思教学。
改进教学。前提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理念决定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取长补短。选择好的并跟随它,改变坏的。找到闪光点并从中学习。
《昆明的雨》是一篇自读课文,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先看单位提示:
本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如写人物笔记,持物抒怀,阐述哲理,或写景抒情,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阅读这些散文,体会作品的感情,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本单元时,要反复品味和欣赏语言。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仍然采用人文主题和中国元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加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仍然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这个单元还是在教阅读和自主阅读,通过设置不同的阅读辅助系统来体现。
什么是阅读辅助系统?
教读课文的体系由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思考探索”和“积累拓展”组成,重在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能力重点,体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渐进式思考和延伸拓展,即从理解和把握课文到积累和整理语言材料再到内化语文素养的过程。
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怎么样?由“侧标”和“阅读提示”组成,没有习题,以增加自主阅读的强度。
设置随笔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独立阅读时思考或指出的重点、难点和细微之处。阅读提示要以单元的重点或文章的独特性为导向,既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又尽可能延伸到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讲授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
自读课文,学生利用在教学和阅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自读的阅读能力,目的是用“法”。
课后自学,书籍阅读的强调,古诗词的积累,课与课之间的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
《昆明的雨》属于课堂自读,课堂要以“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魅力”为中心,努力实现以文本为载体、方法为导向、训练为主线的从教学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如何提高自读课的能力和素养?
回到“阅读技巧”: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昆明的雨》,但并没有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开始,展现记忆中昆明雨季的场景:肥硕的仙人掌、好吃又不那么好吃的蘑菇、火炭般的杨梅、雨珠般的缅甸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姑娘、卖缅甸桂花的房东和妈妈,甚至还有和朋友在荷花池边的酒店里喝酒...作者以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汇集起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明亮、充实、有感情”的昆明雨季。
作者曾经说过,我要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性的美好、人性的诗意告诉人们,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信念。这篇文章正是这样一篇优美而富有诗意的作品,包含了风景之美、情趣之美、人情之美、氛围之美。可以试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做一些圈起来的评论,通过朗读来品味。
汪曾祺的散文经常拿起生活中的琐事,用家常的方式讲述,平淡自然,却又趣味横生。
多找几篇(比如家乡的美食,一片碧湖的心影,我的家乡等。),仔细阅读它们,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魅力。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教自学呢?
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指导。
先看一课:
1.温故而知新是朱自清的《雨》引入主题的。(山的精神写不出来,却写在阴霾中;春天的精神是写不出来的,是草树写出来的。——刘熙载
雨的精神是写不出来的,所以用…教程)
2.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特点,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
(读两遍)
3.圈出评论。
朗读: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包括风景之美、情趣之美、人情之美、氛围之美。(说关键词比标句子好)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子,圈一些评论,感受一下它们所传达的风景之美、情趣之美、人情之美、氛围之美、语言之美。
评论完,看完,感受完,先在群里交流,再展示。
(自然段落号,读美句分析)
(自己读课文,圈出。)
(学生阅读8分钟左右,真正体现了自主阅读。安静是课堂思维的本来面目。老师鼓励的话语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我看到一些学生笑了。学生回答的时候,老师的评价很到位,有肯定,有补充,有鼓励。特别是让学生去读,去重读,去感受,可惜学生读的不好。如果老师示范了,就会有所提高。会有改善吗?)
仙人掌倒过来也能开花——新奇
这东西有这么好吃吗?!-惊喜
卖杨梅女孩的声音,让雨季的昆明空气更加柔和——温柔。
楼主会把辛苦采摘的桂花送给邻居——温暖。
而朋友,在这样的雨季,会陪我在酒店里赏雨观风景,让我暂时忘记乡愁——友情
《昆明的雨》:散于形式而聚于精神的散文特色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中间:丰满的仙人掌,好吃不好吃的木耳,像火炭一样的杨梅,带着雨滴的缅甸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姑娘,送缅甸桂花的房东妈妈,和朋友在荷花池边的酒店喝酒...
End:想念昆明的雨。
昆明雨季的景、事、物、人,应该是“形”或“散”的。
对昆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是“神”还是“聚”?
作者怀念昆明的雨,其实是怀念雨中倒挂的开花仙人掌;
作者怀念昆明的雨,其实是怀念美味多样的菌;
作者怀念昆明的雨,其实是怀念一点都不酸的杨梅,怀念娇娇的喊叫声。
作者怀念昆明的雨,其实是怀念楼主送的满满一盘缅甸桂花的七寸盘;
作者怀念昆明的雨,其实是怀念以前和朋友一起喝酒赏花的日子。
我想念昆明的雨。
山的精神写不出来,却写在阴霾中;春天的精神是写不出来的,是草树写出来的。
——刘熙载
雨的精神是写不出来的,所以用…
本文写于1984。笔者1939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分校就读,1946离开昆明。七年多来,他怀念昆明雨中悠闲、自然、无味的生活,但他怀念昆明的雨仅仅是因为这些吗?请仔细阅读课文的最后两段并思考一下。
雨有时会让人有点想家。.....四十年后,我仍然无法忘记那天的感觉...我想念昆明的雨。
作者如何在文章中表达这种淡淡的乡愁?大家在自己的小组里说说,结合自己预习过的资料详细说说。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和剧作家。
推荐阅读汪曾祺的作品:
我家乡的食物,一个绿色湖泊的影子,我的家乡
我的评论
三样东西:热情、有感染力、有魅力;有默读,静思,以学生为主体;有分享,有展示,有全活动。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再静下心来,漫步文本,聆听汪曾祺先生平实而有味道的语言,感受雨季的美好,也许我们会触碰到一份童心,一份柔情,一份感恩之情。这一切都源于雨季,什么场景,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我们将如何教学?
课文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是汪曾祺先生的“淡而有味道”的语言!
雨季的风景,人,事,情,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学生会坚决不教,学生不会,老师会教学生我们该教的。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我的建议是:
1.把握“阅读提示”,简化教学过程,巧妙设计自读题。认真阅读单元学习指导,将本单元所学的浏览方法运用到本课中,重点训练。
2.巧妙设计学生的自读活动。
"老师的工作是阅读和引导,而不是解释。"可见,自读课的教学也要关注学习情况,甚至比教阅读课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在自读课的教学中有所作为。
3.巧妙运用自读卡和小组合作学习单,可以提高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延长学习过程,拓宽课文视野。
自学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