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青花发色的差异
明清话
明代洪武青花延续了元代的风格。官窑和民窑多采用国产青料,炼制不好。
发色特征:浅灰色,浅蓝蓝色材质中有些带深蓝色小点,无流动感,但有层次感,无光晕,有些深入胎骨。
图:洪武清华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一改常态,以异域风情为主要特色,被后人誉为“空前发展,一代奇葩”。绿色材料有两种,国产和进口。官窑用苏麻分青料,民窑用国产青料。
发色特点:采用进口马谡李青提取工艺改良,深蓝如钢笔水,带黑色斑点,浓密端庄,深邃典雅。国产青料与洪武时期相似,但无铁锈斑和黑褐色斑点。
图:宣德民窑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个朝代是青花瓷的空白期(或黑暗期)。皇帝无能,不理朝政,朝廷矛盾重重,景德镇瓷业受到干扰。这三个朝代有具体年份的官窑瓷器很少代代相传,人们以前也不清楚这一时期的产品面貌,因此被一些陶瓷史家称为“空白期”。进口的绿色材料快用完了,就用国产的绿色材料。
发色特点:青花盛开严重,花纹模糊,蓝色淡雅流畅,活泼感强,青花为靛蓝色,浓稠部分有深褐色斑点。
图:空白期的蓝白
平等青是一种新型的国产绿色材料,用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又名“比唐绿”,产于江西乐平县。在中国早期,它用于进口材料。
发色特点:无黑斑,蓝中带灰,深沉稳重无轻佻感,蓝中有些微紫。
图:成化青花
图:弘治青花
石子青,另一种新发现的明代郑德青花料,产于瑞州(今江西上高),又名“无名子”。
发色特点:蓝中带灰,淡雅,又亮丽。
照片:郑德蓝白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使用了一种新的绿色材料——灰青,这种材料是从西域传入,与石子青混合使用的。
发色特点:明亮润泽,浓郁略带紫色。
图:嘉靖清华
照片:隆庆蓝白
图:万里青花
明朝初年,崇祯仍然使用石子青作为着色剂。随着河水的下降和经济的衰退,绿色材料严重短缺。当时以水为材料的绘画比较多,发明了一种新的绘画技法——水(混水)画瓷。
发色特征:明亮的浅蓝色,有层次感,浅色,有的浅灰色,有的晕圈严重,有的黑色或灰色。
照片:天启蓝白
图:崇祯青花
清代青花瓷
清朝顺治年间有两种青料。一种是浙江料,出现在天启和崇祯时期,但很少使用。明末以后,清代顺治、康熙朝以浙江料为主青料,另一种是江西土青。
发色特点:由于光晕严重,装饰花纹模糊不清,如从雾中看到,有翠绿色和灰绿色两种,有深褐色斑点。
图:顺治青花
清代康熙朝是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青花瓷产量的增加。康熙青花瓷有三个众所周知的特点:“翠蓝”、“五色墨”、“斧劈”。
颜色特征:早,灰蓝色。中期后用了新的绿色材料云南珍珠,明亮清爽,宝石蓝,立体感强,发色有层次感。
清朝雍正时期,国力更强,经济突飞猛进,政局稳定,社会安宁。虽然只有14年,但青花瓷的质量一直在提高,这是清代其他时期无法比拟的。绿色材料还是用浙江材料。
发色特点:蓝中带紫,微晕,明亮淡雅,发色稳定,深蓝色斑点。
清代乾隆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随着经济的发展,瓷器行业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发色特点:类似雍正前期,颜色较暗。以后又模仿永宣青花的繁盛,刻意用笔触表现永宣的锡斑。发色纯蓝,稳定。
图:乾隆青花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江河日下,王朝走向衰亡。制瓷行业也受到了影响,国产浙料还是用于绿色材料。
发色特点:蓝色略浑浊,轻浮感重,光晕少。
图:嘉道青花
清朝咸丰、同治、光绪时期,由于休养生息政策,封建王朝走到了最后的光明,史称“同光复兴”。瓷器行业仍处于下坡阶段。很难恢复。介绍了一种新的绿色材料——海蓝。
发色特点:浅蓝色、灰黑色,漂浮感强。
图:光绪青花
清朝的宣彤时期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期,宣彤在位三年多。进口化工绿色料为主要着色剂。短时间内产量稀少,可供参考的器皿较少,不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