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植被”的“生命力”

汪曾祺先生在《地球上的植物》中读了《生命》之后,写到了长在树皮上的芋头、豆芽、蓟。看完这三个小标题,我猜王老先生大概是发现了这些生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充满了活力,所以这大概就是这篇文章名字的由来。

芋头:这是作者吃饱饭走路的时候发现的。那是他在一栋公寓楼里等船的时候,突然看到阳台的煤块上长了一个芋头,是别人扔过来的。那种环境没有土壤,没有肥料。下了一点雨,绿色的大叶子就长出来了,在微风中快乐地摇摆着。让作者在孤独的旅途中生出喜悦,让他收获一点活下去的勇气。

豆芽菜:这里写着他的朋友秦点了豆子。这不需要占用好土地,也不需要精心管理,让它自由生长就好。秦老点的时候留了一把豆子。他懒得拿回去,把它们扔在石头下面。谷雨季节过后,秦到地里干活,发现石头已经起来了,原来是压在下面的豆芽。

生长在树皮里的蒺藜:蒺藜是铁丝,居民用来缠柳树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铁丝嵌进了树皮,树也就越长越大了。逃不掉的蒺藜,就那样和树融为一体。

题外话:今天树皮里的芋头、豆芽、蒺藜这三样东西,是很常见的自然场景,客观上是生物本能,生存本能。花草树木,落在哪里,长在哪里,他们无法选择。和人一样,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我们的父母,我们是出生在大城市还是小山村。

但绿叶的芋头,即使没有土壤和肥料,即使可能长不起来,依然生机勃勃。豆子被石头压住了,一把小豆子托起了石头。结实的铁丝套不住柳树。看,他们都在艰难而乐观地成长。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