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在古代代表了什么天文现象?
中国民间称彗星为“厄运”和“灾难”。像这样把彗星的出现和人类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起来的还有很多。彗星是一种小的云状天体,质量较低,以扁平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绕太阳运行。
彗星是星际物质,英文是Comet。由希腊语演变而来,意为“尾巴”或“头发”,也有“长发星”的意思。中文单词“昏迷”的意思是“扫帚”。《天文学概论》一书中写道,彗星是有头有尾的奇怪星体。
在扩展数据的历史中,第一个被观测到的相继出现的天体是哈雷彗星,牛顿的朋友和捐赠者哈雷在1705年认识到它是周期性的。它的周期是76年。历史记录显示,从公元前240年开始,可能从公元前466年开始,每当它经过太阳时都会被观测到。
最后一次采用是在1986。彗星在远离太阳的时候亮度很低,它的光谱简单来说就是反射太阳光的光谱。当彗星进入距离太阳8个天文单位以内时,其亮度开始迅速增加,光谱发生剧烈变化。科学家们看到了几条属于已知分子的明亮谱线。
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组成彗星的固体物质突然变得足够热以至于蒸发,并在彗核周围形成一层称为彗发的气体云。太阳的紫外线使这种气体发光。彗发直径通常约为105 km,但彗尾往往很长,达到108 km或1天文单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