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姓杜的名人?
杜甫(712-770),词藻优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杜丽”。原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珙县。为了区别李商隐、杜牧和“小杜丽”,杜甫、李白也被称为“大杜丽”,杜甫常被称为“老杜”。?
少年时期,杜甫先后游历吴越和赵奇,其间还到过洛阳。三十五岁以后,在长安考第一,最后一名。后来,他向皇帝献礼,赠送给贵族。官场失意,见证了唐代上层社会的奢靡和社会危机。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陷,杜甫迁居多地。
甘源二年(759),杜甫弃官入川。虽然逃离了战乱,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但他仍然关心整个人生,关心国家大事。创作了《上山》、《春望》、《北伐》、《三官》、《三别》等名作。杜甫虽然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他的代表作《饮酒八仙之歌》中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和干云。
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着“使君尧舜上位,进而使风俗纯洁”的宏愿。杜甫在世时名气虽不显赫,但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大约有65,438+0,500首被保存下来,其中大部分被杜工部收藏。
大历五年(770)冬,杜甫病逝,享年59岁。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人称他为杜士毅、杜工部,也称他为杜少陵、杜草堂。
2.杜牧
杜牧(803-约852),牧之樊川人,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之子。唐文宗大和第二年是26岁的秀才,被授予弘文馆职。后赴江西察使幕,转淮南察使幕,入察使幕。任国史馆编修,任食部、比比部、司勋,黄州、池州、周目刺史。
因晚年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后被称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主要是咏史抒情。他的诗英俊潇洒,从世俗的事物切入。他在晚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牧被称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和“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杜丽”。
3.杜宇
杜预(222-285),京兆(今陕西东南)人,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灭吴战争的指挥者之一。先后担任过曹的、西晋的何南寅、安西军分区、刺史、尚书、镇南将军,以及校尉关雎。
太康五年(285年初)十二月,杜预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南将军,开福义统第三师,谥号成侯。武功成败亡后,他潜心钻研经典,学识渊博,成就斐然,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典传》、《春秋释文》。他是明朝以前唯一一个既进文庙又进武庙的人。
4.杜诗
他是河南省蓟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光武帝时,任谋士。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知府时,创造了水排(液压鼓风机),用液压驱动机械不断开合皮鼓风机袋,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省力多效。
他还主持了恶性池塘的培育和农田池塘的广泛开放,使该县富裕起来。有“杜牧”之称。南阳人称赞:“称父(称信臣)前有杜牧”。
5.杜余明
杜(1904—1981)陕西省米脂县人,紫光亭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讨伐陈炯明中出道。历任军校副排长,武汉分校总队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校中队长,17军25师教导营长兼团长,旅长兼副师长。参加过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会战。
1939年6月,11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战役,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日军第5师团,有“钢铁军团”之称。1978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史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