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简单的道理在争吵中没有意义?
没想到回来和老婆小丽说话的时候,小丽突然愁眉苦脸。吵了几句,两人就开始吵架,最后连帮忙带孩子一起生活的婆婆也加入进来。当然,母女是一边的。
小王觉得过节没必要斤斤计较给父母看人性?小丽因为婆婆不帮忙带孩子而心烦意乱。她婆婆认为,只有父母年纪大了搬不动了,才能拿钱。就这样,战争陷入胶着状态。
情侣之间吵架斗嘴是很常见很正常的。但是战争一旦开始,就必须有个结局。两个人生气的时候,往往都很嚣张。也许他们真的想冷静下来。这时候只有一个办法:讲道理,但是小王的想法完全正常。为什么不能工作不听?
1,愤怒之下智商为零。
都说生气的时候智商为零,主要是因为生气的时候精神的焦点是内心的不满而不是背后的事实。这个时候的人往往显得自私,需要自救,然后对其他事情缺乏关注。
同时,愤怒的人容易陷入另一个陷阱,即出于对他人的不满,故意对理性视而不见,甚至用理性的对立面反击他人,实现心理上的骄傲,但这种骄傲很快就会随着清醒的头脑而消失,最终恢复正常。
2.真理往往被赋予更多的前提和限制。
都说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每天都有无数的新闻报道老人不愿意赡养父母。在采访报道中,问他为什么忍心无视父母,或许令人心酸可恨,但更像是“她/他以前不帮我带孩子”、“他偏袒其他兄弟姐妹”、“他年轻时只把钱花在自己的感情上”。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个事实,是谁养育了他,是谁为他付出了那么多。
人们常常记得别人对他的不友善,却忘得一干二净。显然,最简单的真理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个有条件的命题;明明做错了,还非要找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推卸责任。全都莫名其妙!
3.比较中的心理扭曲。
在小王的案例中,小丽认为婆婆没有带孩子也要给钱。相比之下,她妈妈没有拿钱帮忙带孩子(小王曾经提过给钱,小丽没同意)。相比之下,她觉得更不公平。她自然认为自己吃了亏,对婆婆很反感,所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该给,也没必要给。
很多时候,没有比较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但是一旦有了比较对象,心里就有了波澜,好事瞬间变成了坏事,好心情立马变坏;一个决定突然改变了他的想法。
其实没必要这样。相比之下,只会扰乱你的心情,减缓你的努力,甚至带来可怕的伤害。得到的是思想的糟粕和精神的压力,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好处。
4.价值观不同导致理解不正确。
对真理的曲解和不认同,说到底是价值观差异造成的。价值观的差异来自方方面面,生活环境,风土人情,但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就像小丽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和她妈妈相似。
所以,在不同价值观的指挥下,对真理的理解自然是五花八门,甚至扭曲敌视。诚然,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找一些人坐下来面对面交流,学会在价值观的碰撞中否定自己的一些想法,让新的想法发展。而这个前提是,他要有足够的意识和勇气去接受和反思自己。否则就算全世界都反对他,他也会一路黑下去。
对了,吵架能讲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