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崇拜关羽?

关羽曾经被曹操俘虏,在刘备创业的时候为他效力。在曹操的巧妙谋划下,在民间取了颜良的人头,解决了“白马围”,被封为“汉寿亭侯”。后来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在荆州战役中攻打魏国樊城。因为这一带发生了罕见的洪水,关羽依仗魏为军,却把对方水军众多的优势化为泡影,庞德被斩首。后来因为骄傲轻敌,放松了警惕,给了东吴不流血占领荆州的机会,自己丢了麦城,被俘被杀。蜀国以后,国主被称为“缪侯”。

如果看史书上记载的这个故事,和他亲近又远超的将领不知道有多少。想不到关羽能够超越孔子(尤其是在民间),成为凌驾于“圣人”之上的“武圣”。清代历史学家赵翼也觉得很奇怪。在《玉琮考》卷三十五《关》一文中,他说:“神享血食,其盛衰久矣,但亦有运气,其不期也。当一个凡人死去,他就变成了神。在最初的几百年里,他的精神是辉煌的,但时间长了,他逐渐取代它。三国六朝唐宋都不拜杜关的苗壮……”。

宋朝以前,关羽基本上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将军。虽然被隋文帝追杀,但他只是被追杀的将领之一,顶多和邓艾一样有名而已。

给关羽封爵封王,始于宋朝。汉武帝中,封关羽最热心的官员有三个。在短短的265,438+0年间,先后四次追击关羽,分别是从侯、钧、王。南宋始皇帝赵构也声称关羽可以“灭奸前部,救李渊之溺”,明神宗的赵翊钧封关羽为“三界大妖,远在震天尊关帝”,汉献帝的封号终于走到了尽头。

当几个事物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时,我们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同样,当几个事物相同或相似时,我们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 * *来解释它们为什么相同。为什么赵霁、赵构、朱翊钧不约而同的会想到国玺和一直封关羽爵位的特印?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是偶然的。

先简单说一下这三位皇帝的生平。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肯定对这三位皇帝比较熟悉,因为他们都是非常“有名”的皇帝,名气比秦煌汉武和唐宗宋祖好不了多少。赵霁一手策划了靖康之耻,赵构为了找个太平的角落杀了岳飞,朱翊钧更惨。有着如此“辉煌”的履历,他们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以上事情让人觉得都是些没本事没节操的傻逼,其实不然。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你会发现他们三个其实都是非常聪明的人,甚至是神童或者天才。

赵霁当太子的时候,是公认的德才兼备,更不用说书法了。赵构曾经去徐金国当人质,后来在与徐金国媾和的过程中得以及时逃脱,避免了父亲和哥哥的厄运。之后在杭州自得其乐了几十年,传给养子又幸福了十几年才幸福地死去,比英王赵武灵退位后饿死好多了。朱翊钧更加引人注目。当他六岁的时候,他看到他的父亲穆宗在宫殿里骑着一匹马,他说:“父亲,你是整个世界的主人,像这样独自骑着马。马滑倒踢你怎么办?”很模糊,很精辟,天啊!他简直是一个政治奇才。10岁登基后,在张等人的亲自指导下苦读十年,期间因字写得太好而受到张的批评。张认为皇帝的字迹要端正,不能过分沉迷于此,要以国计民生的大事为重。张死后,此人在领导国家的头两年表现出极大的才干,在政治上也一度交好。但这股热情过去后,他纵情声色,对国家大事视而不见。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三个人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他们年轻时受过良好教育,博览群书。但由于性格原因,他们做了皇帝后都沉迷于酒色和狗,不愿关注政事,不管百姓死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他们虽然不管朝政,但执政期间都很好地掌握了政权,没有让权力靠边站,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很难把他们贴上白痴的标签。关羽真正被废黜“武圣”是在清朝。清朝也是实行愚弱政策最彻底的朝代。清朝以前,虽然关羽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提到“武圣”的却是姜尚。

姜尚基本上是一个没有任何力量的人。(我无法想象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能有多强壮。)他是个聪明人。以姜尚为武圣,说明在古代,汉人对“武”的理解是“智勇双全”,“智”字当头。关羽在魅力、成就和智谋上都不同于姜尚。但是为什么清朝后来的统治者要彻底废除姜尚,建立关羽呢?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的偶像。所谓“雕鸳鸯不是好种鸸鹋”,而是“画虎不是好种狗”。一个人从小就崇拜以“智慧”著称的姜尚。就算他成不了智者,大部分也不会太无知。但是民智不利于统治,尤其是清朝,统治了很多汉人,满人很少。

因此,愚民成为清朝的基本国策。取代全民崇拜的偶像,使民众对偶像的崇拜从以智慧著称的姜尚转移到以忠勇著称的关羽身上,是其愚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王与视为师,在他们的关系中,大臣精明睿智,君主对他百依百顺;关羽只忠于刘备,不管刘备对不对,关羽都是言出必行。以姜尚为偶像,希望有朝一日成为智者,拥有大量的知识,以教皇帝为明君之道;以关羽为偶像,会把皇帝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以不折不扣地执行皇帝的命令为荣。

如果人们都像姜尚那样自以为是,把皇帝当人看,甚至蔑视皇帝的权威,让皇帝为他们推车,因为他们认为皇帝有才华,这种风气就会大行其道,皇帝怎么睡得着?在没有强大外敌的情况下,像姜尚这样的人越少,对皇帝越有利。

如果像关羽这样的人,没有学习的能力,只知道对皇帝忠心耿耿,这样的人会经常犯错,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但是对皇帝来说就安全多了。所以清朝有很多平庸的人才,偶尔所谓的人才也是以奴隶为基础的。几乎没有人可以被称为“绅士”。

“谁想聪明严格,谁想愚蠢。智不可测,严不可犯。所以,一切士子都任命服从了,夫不愚乎?”这段话的大意是,将军精明威严,士兵愚昧无知,所以士兵会不顾一切地服从命令,这样的军队也就好指挥了。清朝统治者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在民间大力宣传关羽。无论是皇帝为他题字,封他为爵,还是在宫中拜他,都是号召百姓拜关羽的一种手段,但是皇帝自己从来不相信这些宣传。

在清朝近300年的时间里,关羽享有与观音大师同等的地位,甚至更差。即使在皇宫里,关羽也是众神之神。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清廷不惜动用一切手段说服百姓相信关羽,但关羽却被彻底装进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另一本书中。比如科举考试用了关羽的典故,他的卷子必然会被放进另一本书里;如果关公的传说是混合的,写给朝廷的官方文件也会受到皇帝的斥责。即使是为野心勃勃的乾隆设下的罗网的《四Ku全书》(这套浪费人钱财满足乾隆变态虚荣心的垃圾,据说是不收书的),也绝不会收集与关羽有关的记载(历史书《三国志》除外)。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清朝的统治者很清楚关羽的品质,希望能傻不傻。

清朝的满族统治者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绝大多数中国人被驯化为羊,男人年轻时聪明如少年。长大后,七尺男儿变成了“伸长脖子的鸭子”。此时,曾经强大的汉族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弱小、最容易统治的民族之一。(如果不是,嬴政怎么会欺负我,中国,几千人?老虎进入羊群,虽然羊多,但只是增加了老虎的食欲。虽然有英国人武器先进的客观因素,但如果在秦汉唐宋时期,即使英国人和洋人用1900年代的武器武装起来,能以几千人征服中国吗?)在中国形成了君智民愚一边倒的格局,满族人对中国的统治非常稳固,甚至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外族入侵。)造成这种格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看重姜尚甚于关羽,百姓看重关羽甚于姜尚。

虽然关羽在中国被偶像化了几百年,但一个成功的组织架构往往就像清政府,上层鄙视关羽,下层重视关羽。如果一个群体从上到下都崇拜关羽,结果基本上是灾难性的。在最著名的天地会,他们把关羽奉为神。开香堂时,忠义堂正中要高挂“关大师”的画像,大家要以关羽为榜样。所以只能由把关羽当成工具的满清皇帝来玩。至于后来的义和团,就更不用说了,其组织混乱,行动弱智,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不是关羽的本意,但他的形象在他死后几千年成为少数民族统治汉人的有效工具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们不应该把他归入汉奸的行列,但生活在今天中国的人,尤其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汉人,应该对关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只是一个生活在1800年前的普通失败将军。如果我们要崇拜,我们也可以崇拜姜尚、岳飞、李牧、李靖等真正德才兼备的英雄。他们代表了我们汉民族最高的道德、力量和血性。